麥肯錫:物流是半導體供應鏈恢復首要解決的挑戰

麥肯錫:物流是半導體供應鏈恢復首要解決的挑戰

集微網消息,進入三月下旬,COVID-19疫情在中國的狀況正在好轉,全國範圍內的封鎖以及出行限制逐步放鬆,隨著工人的陸續復工,生產線恢復運轉。除了湖北省,其他地區大多數製造業預計四月底能基本徹底恢復,而湖北地區除武漢外,工廠員工復工率也將達到70%。

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報告指出,中國消費者線上銷售需求回升,消費者信心的提高以及在家辦公的政策驅動了筆記本電腦的強勁增長。在疫情爆發最初的兩個月裡,中國零售和耐用品市場需求空前下降,乘用車銷量下降90%,智能手機銷售下滑21%。由於製造商和交通物流先後復工復產,供應鏈也將逐漸恢復。

與此同時,儘管中國工廠和供應鏈回暖,人們的擔憂轉移到中國製造業回調對美國和歐洲產品需求的連鎖反應。勞動力短缺和受阻的物流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也令人擔憂。雖然復工復產讓產業信心重振,但是零部件短缺也極大的影響了生產。在美國和歐洲地區,60%的航空貨運採用客運飛機貨艙,由於航線大幅減少,物流受阻導致供應鏈更加緊張。

對亞洲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

麥肯錫公司高級合夥人兼半導體業務主管Mark Patel在報告中表示,半導體供應鏈正在努力克服COVID-19所帶來的棘手挑戰,包括為用於芯片製造和封裝測試的原材料等。同時,一線員工和工程師的短缺,也是晶圓代工企業和IDM廠商面臨的共同挑戰,尤其下游的封裝測試供應緊張問題為此加劇。

對大多數半導體制造商和供應商而言,他們面臨的另一個嚴峻挑戰是公司運營受限,使得新產品推出、新工藝開發和設備擴產等方面都更為艱難。從長遠來看,供應鏈問題將影響產品生命週期、下一代技術投資等。

返鄉工人是經濟復甦的關鍵

全球各地發出“就地避難”令雖然有效地阻止了疫情蔓延,但隨後世界各國也將因此面臨經濟衰退的挑戰。麥肯錫指出,今年到目前為止,全球消費者在汽車等商品上的消費支出減少了45%,商業投資下降,貿易急劇放緩。

麥肯錫預計,隔離僅一個月就將使全球GDP下滑高達10%,是二戰以來最大的跌幅,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史無前例的,今年第二季度就將面臨這個嚴峻形勢,而且比第一季度跌幅更甚。人們也在擔憂政府能負擔多長時間的員工居家工作狀態。

如今中國的全面恢復為其他地區經濟復甦作出了樣本,麥肯錫認為中國嚴格疫情控制措施可能使經濟在六個月內實現V型反彈。歐美國家防控措施沒有那麼強大,疫情持續時間更久,經濟損失也將加劇。不過,就算是有最佳的防護措施,也會出現新的挑戰。有效的控制疫情傳播的“就地避難”令持續時間越長,對經濟的持續影響也更久,這是因為,在恢復正常工作之前,人們不太敢於消費。

面對這一現狀,世界各國政府期望在控制疫情和和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之間取得平衡,麥肯錫指出,一旦將疫情控制住,復工復產越有效,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不僅是可能實現的,而且對經濟恢復也是必要的。(校對/ Jurna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