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妝博主”告訴你,出去踏青如何化一個美美的妝

清明小長假,天氣晴好,你外出踏青了嗎?戶外空曠處,不少人摘下口罩,盡情綻放笑容,擁抱大自然,用手機和相機拍下美好的一幕幕。愛美的女子,摘下口罩時當然少不了要化一個美美的妝,將最美的容顏、最美的春景定格在照片裡。

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這件事上,古人和我們並無差別。化妝的歷史由來已久,粉餅、腮紅、口紅……早就是古代愛美女士的日常用品了。在過去的南京,除了這些,梅花妝曾經盛行,引領數百年時尚風潮。

古代“美妝博主”告訴你,出去踏青如何化一個美美的妝

額間點上梅花妝,南朝壽陽公主引領時尚妝容

人們去梅花山賞梅的時候,會看到一座南朝宋武帝劉裕女兒壽陽公主的雕像。南京美妝博主“奇米”告訴記者,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壽陽公主就是古代引領時尚妝容的“美妝博主”——她創造的梅花妝,從南朝流行到唐代。

據《太平御覽》記載:“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當年壽陽公主去梅花山遊玩時恰巧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額頭上,很是美豔動人。宮女們紛紛效仿,然後又從宮內傳到民間,成了風靡一時的梅花妝。

“梅花妝起初是黃顏色的,因為梅花花蕊是這個顏色,女子們就用黃粉點飾額頭。”美妝博主“奇米”說,後來發展出了紅色、綠色,除了梅花形狀,還衍生出了扇面狀、桃子形等等。唐代可能是這種妝容的“鼎盛時期”,唐代仕女圖上,經常可以見到這種妝飾,別具韻味。

古代“美妝博主”告訴你,出去踏青如何化一個美美的妝

“梅花妝不但是愛美女子的心頭好,也成了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的好題材,可見流傳之廣、影響之深。”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趙翌說。五代前蜀詩人牛嶠的《紅薔薇》中有“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對雪》中寫下“侵夜可能爭桂魄,忍寒應欲試梅妝。”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也在其代表作品《菩薩蠻》中詳細描述了梅花妝:“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

古代“美妝博主”告訴你,出去踏青如何化一個美美的妝

敷粉塗腮紅,古代女子同樣追求“白到發光”

俗話說“一白遮百醜”,很多現代女性追求“白到發光”,古代女子其實也一樣。

現在我們可以用粉餅讓自己看起來白白的美美的,古代用什麼呢?據《說文解字》記載:“粉,敷面者也。”原來,最開始是用米粉把臉塗白。不得不說,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古代,第一個用米粉敷面的女性,可真是挺奢侈的。《齊民要術》也中有關於妝粉製作的記載。妝粉以大米或慄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研磨、沉澱、暴曬等步驟變成粉,使用時再加入香料,又白又香,一舉兩得。

不過,用米粉敷面容易“脫妝”,於是,鉛粉面世了。“洗淨鉛華”中的“鉛華”,指的就是鉛粉。

在臉上塗完粉,該抹腮紅了。“古代的腮紅,其實就是胭脂。”美妝博主“奇米”說,宋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寫著,早在兩千多年前,女性就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紅來美顏了,“秦始皇宮中,悉紅妝翠眉,此妝之始也。”

到了唐代,用胭脂作紅妝非常盛行。詩人王建在《宮詞一百首》當中,曾經描寫過:“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銀泥。”只是洗把臉,就把整盆水染成了紅泥漿,這位宮女是用了多少胭脂啊!

口紅格外受喜愛,要用雕花象牙筒來裝

古代“美妝博主”告訴你,出去踏青如何化一個美美的妝

口紅是現代妝容中的“點睛之筆”,無數色號、無數類型,讓很多女孩子“寧願吃土也要買”。古人對口紅其實也是情有獨鍾。

古代的口紅叫做“口脂”或者“口蠟”,塗口紅叫做“點唇”。古代著名美男子宋玉筆下的《神女賦》中有著這樣的描寫:“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從這裡可以看出,起碼在戰國時期,女子便已經有了塗口紅的習慣。

“口脂”在古代是一種頗名貴的產品,甚至被皇帝作為福利賜給臣子。唐代大詩人第一次收到皇帝賜下的“口脂”時,歡天喜地寫了一首詩:“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另一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今日蒙恩,賜臣等前件口蠟及紅雪、澡豆等。”看過《西廂記》中的讀者,也許還記得,張生曾經給崔鶯鶯送了幾件小禮物,其中就有“口脂五寸”。

古人對口紅的喜愛和重視還可以從容器中看出來。《唐書》中記載:“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用來盛口脂的容器竟然是雕花象牙筒!“帶貨一哥”李佳琦前陣子直播時,對售價4000多元的愛馬仕口紅包大為吐槽,如果看到古代的雕花象牙筒,不知道會作何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