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市场总结 & 二季度投资展望

《疫情后的投资策略》| 2020年一季度市场总结 & 二季度投资展望


《疫情后的投资策略》| 2020年一季度市场总结 & 二季度投资展望


2020年开年即进入Hard模式,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生产生活遭遇掣肘。


资本市场暴跌不止,给咱们的健康、生活、财富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今天,她姐带大家来总结一下一季度的市场,结合各大基金、券商等机构观点,对未来市场走势进行分析研判。


并就国内权益类资产的后续投资,给出一些可行的参考建议和方向。


《疫情后的投资策略》| 2020年一季度市场总结 & 二季度投资展望

一季度回看


国际市场


一季度的全球市场,可以用这三大关键词来简单串联:疫情、熔断、放水。

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扩散,海外死亡/治愈占比的持续恶化,全球疫情拐点仍未需等待。


黑天鹅的到来使得各大市场都陷入动荡暴跌,以美股为例,仅3月单月就出现4次暴跌熔断。


在急速暴跌之下,流动性危机接踵而至,各国央行火速掀起降息潮,美联储先是以“超预期降息至零”企图灭火,而后立马打出“不限量QE+万亿救市计划”的组合拳。

不过,从市场的频频下跌来看,投资者似乎不太买账,大家依然担忧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惠誉、高盛等机构近期也针对疫情对全球GDP进行了预测,大幅下行的GDP增速也表明了全球经济衰退或不可避免。


国内市场


从3月31日收盘情况看,在同样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下,A股相较于其他国家股市,下跌幅度偏小,其中沪指累计下跌约10%,深成指涨0.58%,创业板指涨0.61%。

基金市场整体涨多跌少。


从估值情况来看,农业、消费、医疗等主题基金估值涨幅居前;


银行、地产等主题基金估值跌幅居前。


同时,前期较为强势的电子、通信板块出现显著回调。

从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看,疫情在一季度对各行业的冲击较大。


同时,对于旅游、影视、餐饮等可选消费行业来说,基本全部按下暂停键,不少中小企业和店铺已经面临倒闭危险。


虽然目前各城各业正在有序复工复产,但后续的二三四季度想把一季度的缺口全部补回来,还是有一定困难。

从政策角度来看,三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为今年接下来三个季度定了调。


会议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某种程度上看,政策底的意味非常明显。

具体的:


在财政政策方面,明确了“三只箭”:


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专项债额度和发行特别国债。


其中,发行特别国债是过去十年来首次,具有重大意义,反映了在一季度GDP增速大概率为负的背景下,通过强力的刺激政策把经济拉回到5%-6%的正常轨道而释放的大招;

在货币政策方面,强调引导利率下行,后面可以预期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以令LPR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宽财政后必然有宽信用来配合。

整体来看,伴随着国内国际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相继出台,投资者对于流动性风险的担忧将会逐渐消退。


对于A股市场,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战略上应乐观。


《疫情后的投资策略》| 2020年一季度市场总结 & 二季度投资展望

二季度展望


对于即将来临的二季度,各家机构基本达成共识:短期市场虽有一定波动风险,但并不会是常态,中长期向好趋势未改。

立足于当前市场经纬,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


“这次全球资本市场巨震的完成需要走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流动性枯竭阶段,也就是所有的资产都会遭到投资者的抛售,从而都出现大跌,包括股票、债券、商品和黄金。


黄金本来是避险资产,但是由于流动性短缺,金融机构也会抛售黄金,导致黄金价格也出现重挫;


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得到改善,各类资产会根据基本面情况进入盘整,基本面好的会逐渐浮出水面,此时黄金和A股会出现较大反弹,海外市场会出现反复震荡;


第三个阶段是海外疫情见顶回落,全球整体跌势得以结束,A股也将迎来十年大底。


眼下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市场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


可以说,当前是配置A股的好时机。


原因有三:

首先,从疫情影响看,国内疫情防控力度大、节奏快,

经济金融恢复也会较早;

第二,从市场估值角度看,便宜是硬道理。


目前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整体风险不大。


根据WIND数据统计,当前A 股整体市盈率(TTM)约16倍,市净率约1.6。创业板在业绩改善后,估值水平有明显下降,畸高的情形有所改善,未来仍有改善的趋势。


在风险释放后,未来市场下行空间也有限,一旦预期改善,市场上行的动力也会增强;

第三,从杠杆风险来看,咱们国内在2016年就着手去杠杆,资本市场在经历了2016年和2018年两次比较大的调整后,市场整体杠杆率下降较大,实体经济杠杆率总体也较为平稳。


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摆使得很多金融和实体出现现金流问题,杠杆率越高的市场压力可能越大,因此A股和H股总体情况优于欧美。

A股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升温降温后,预计二季度依然延续结构性机会为主的格局,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新经济依然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价值和权重受制于经济形势空间不大,更多的是防御选择,在市场调整时发挥作用。

从时间节点来看,初步预计两会将于4月召开,政策驱动力大增,主题性机会将吸引市场的注意力,而逐渐忽略业绩因素。


到6月份,中期业绩将开始有所体现,经济的恢复能力将得到验证,成长性好的公司将为市场所关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的体现将逐渐消除疫情的影响。

整体上,在经历了一季度的震荡调整之后,市场风险释放,积蓄了回升的动力,大家对2020年二季度的市场可以相对乐观一些。


《疫情后的投资策略》| 2020年一季度市场总结 & 二季度投资展望

投资策略


由于海外疫情的反复和市场的动荡,短期内市场也难以快速的回升,更多的是震荡回升,各位投资者在操作上也不宜太过激进。


在二季度的整体操作策略上,大家应当遵循“安全为主,多看少动”的原则。

虽说我国经济韧性强,中长期上行趋势不变,但大家也不能忽视了疫情给经济和公司业绩带来的短期下行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底的最新数据:今年以来,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严重冲击,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降。


一至二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38.3%。

由此可见,当前的业绩难以成为市场的驱动力,提升估值将成为市场的主要动力。


由于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不高,加上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以及未来两会的召开和政策的推出,在市场情绪作用下,预计二季度主要的机会是围绕政策的结构性主题机会,市场利得以交易性质为主。


因此大家要注意做好收益预期的控制,同时主题性机会轮动较强,波动较大,所以对于仓位的控制同样重要。


从主题机会上看,大家应当从有估值和有业绩增长这两个维度入手,去选择一些“坡长雪厚”的投资赛道。


在综合了市场中主要买方和卖方观点后,有如下几个投资方向可供大家参考:

1、内需驱动、需求回暖、外资流出冲击缓解的消费板块,如食品饮料、医药等。

一方面,消费板块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解除,日常生产生活回到正轨,消费需求也将迎来修复;


另一方面,消费板块由内需驱动,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小。


此外,前期消费板块受外资流出冲击,后续也将逐步缓解,并且外资也已陆续回归。


并且,对于必须消费和医药板块来说,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小,甚至可以说是略有受益。


在当前疫情局势不明朗的时候,大家还是要重视对防御品种的配置,做好震荡一年的最坏打算。

2、刚需特性明显的农林牧渔板块。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行业了,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申万农林牧渔指数涨幅近7%,排名位于各行业指数涨幅第四,仅次于通信行业、医药和计算机板块的涨幅。

把时间再拉长些看,农业板块的上涨行情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主要原因是“非洲猪瘟”显著提升了畜禽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


而今年以来,农业板块继续表现突出,则是叠加了通胀因素和农村及农业的制度改革政策推进的双重因素。

从目前情况来看,鉴于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虫等多重天灾的冲击,加上新冠疫情可能带来部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产业链景气程度或将持续走高。


再加上农业的内需属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大概率会录得较好收益。

3、中长期看,科技成长仍是主线,如5G、IDC等。


从3月份的市场情况看,科技板块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尤其半导体、芯片和消费电子这些之前涨势较猛的细分领域,回撤十分明显。


不过,随着后续市场风险偏好修复、政策宽松加码,科技成长仍将会是市场的主线。

具体的细分领域,建议大家可以关注新基建主线中的5G、云计算等方向。


根据估算,随着5G商用的推进,数据流量将更加快速增长,推动IDC市场继续扩张,市场规模增速有望重回30%以上。

除此之外,对于外资回流下超跌的高ROE白马标的在短期内的配置价值也是较高的。


还有,围绕逆周期政策发力的新老基建也是二季度值得关注的投资方面。


不过,具体着力点还需耐心等待两会等重大政策的逐步落地和释放。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

2、政策低于市场预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