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方言翻譯詩歌《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古代方言翻譯詩歌《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說起這首《越人歌》,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翻譯詩歌。當時,楚國的王子鄂君初到封地,泛舟而遊,划槳的越女初見鄂君,不禁心生愛慕,望著盪漾河水,情思如潮湧,於是抱楫而歌,將滿腹情思化作繾綣歌聲,以表愛慕心意。可惜鄂君聽不懂越女方言,便請人翻譯成楚歌,於是便有了下面這首《越人歌》。

《越人歌》

年代:先秦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古代方言翻譯詩歌《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今晚是怎樣的夜晚啊,我駕著小船在河中漫遊。今天是什麼日子啊,我能夠與王子一同泛舟。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我身份低微而嫌棄我。我心中煩亂不已,因為我得知他是王子。山上有樹木,樹木上有樹枝,而我心中喜歡你,你卻不知道啊。

前兩句交代了時間、地點、事件。越女用歌聲描繪了自己有幸與鄂君一同泛舟而遊的情景。緊接著,後兩句便是越女內心情愫暗湧,對鄂君難以抑制的愛慕之情。越女此刻一邊划槳,一邊心緒難平,她眼前的鄂君是如此高貴,而自己是何等卑微,心中因為彼此身份懸殊而苦惱不已。

古代方言翻譯詩歌《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但是,儘管如此,最後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可見,越女已經將內心矛盾而複雜的心緒撫平,大膽地向鄂君表達了愛慕之情。最後這一句,也是整首詩歌的經典名句。運用“山有木”、“木有枝”的比興手法,興起後一句“心悅君”、“君不知”。與此同時,前後兩句中又運用了諧音手法,“枝”與“知”朗朗上口,極具音律之美。

“山有木”、“木有枝”原本是自然界中再常見不過的事物,而下一句中,與之對應的是“心悅君”、“君不知”,越女對鄂君的愛慕之情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然而,這種情感只有自己知道罷了,別人又能理解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