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趣事與禁忌

清明節的趣事與禁忌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寒食節、行清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季春與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的趣事與禁忌

按中國的傳統文化周易原理,清明節開始到立夏之前為季春月,既是庚辰月,用澤天夬卦表示,從上下卦象上分析,夬卦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乾為天,澤上於天便是夬卦的卦象。即一陰五陽,陰在上。上澤下乾,澤中的水高高在上,澤中的水氣蒸騰到了天上,陽氣旺盛。到了芒種,進了辛巳月,卦象已是乾為天,一陰也沒有了,六爻全是陽,即盛陽所在之月,白天最長,黑夜最短。

清明節的習俗與趣事:

1、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的趣事與禁忌

2、 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3、清明節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4、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清明插柳習俗,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5、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6、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有專家認為,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節的趣事與禁忌

7、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之一。宋代詩人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鞦韆》宋 李清照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