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藥控股第三代ALK抑制劑CT-3505已啟動I期臨床試驗

千龍網北京7月22日訊 2019年7月21日,首藥控股CT-3505臨床l期試驗項目啟動會在北京人衛酒店302會議室召開。會上,組長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教授作總結性講話。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臨床藥理專家江驥教授、胡蓓教授,清華大學醫學院臨床試驗中心辦公室主任陳曉媛研究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腫瘤內科伍建宇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樹才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朝陽醫院藥事部安卓玲副主任,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馬智勇主任醫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郭倩倩主治醫師,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腫瘤內科金輝主治醫師等一行30人參加了CT-3505臨床l期試驗項目啟動會。

據介紹,首藥控股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1類新藥CT-3505,是國內首個第三代治療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藥物。臨床前研究數據顯示,該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卓越的療效,日前正在啟動I期臨床試驗。

資料顯示,目前,美國輝瑞研發的克唑替尼是治療晚期ALK陽性NSCLC的第一代藥物,但大部分患者在用藥1~2年後會出現對克唑替尼耐藥,並且約70%的NSCLC患者,在服用克唑替尼期間,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CNS)的腫瘤轉移。第二代ALK抑制劑塞瑞替尼、艾樂替尼等藥物相繼面世,用於治療ALK陽性轉移和對克唑替尼耐藥或不耐受的患者,但對ALK激酶其它突變(如G1202R)的患者治療效果不明顯,並且還出現不同程度的耐藥。針對第二代ALK抑制劑的耐藥,目前國內臨床上沒有可用的藥物,開發第三代ALK抑制劑已成為廣大藥物研發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首藥控股研發團隊針對上述臨床用藥的需求及藥物本身耐藥機理,開發出了國內首個針對ALK耐藥突變的第三代抑制劑CT-3505。臨床前數據顯示,該藥不僅對野生型ALK陽性細胞有很強的生長抑制作用,還對第二代藥物耐藥(主要為G1202R)突變型細胞都有非常強的抑制效果(IC50值為1~3nM),在小鼠腫瘤模型中,CT-3505能夠抑制野生型、第一代、第二代藥物的耐藥腫瘤生長。更為重要的是,CT-3505能夠有效地穿過血腦屏障,在中樞神經系統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有潛力造福於臨床上肺癌腦轉移的患者。CT-3505有望成為國內自主研發治療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代藥物,一旦上市可以解決目前國內第二代ALK抑制劑耐藥後的臨床用藥需求。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CT-3505有望被批准一線治療,造福更多的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關於首藥控股:首藥控股於2016年4月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是由市、區兩級國資單位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主要從事抗腫瘤和糖尿病1類新藥的研發與生產。目前,公司申請發明專利116項,取得授權38項,已獲得國家1類新藥臨床批件13個,其中4個進入臨床Il期試驗,9個進入臨床l期試驗。2018年12月,首藥控股啟動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藥研發與產業化項目,該項目佔地40畝,總投資額6.5億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