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直指4大痛点

作者 / 仲盈


近日,重庆市石柱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官方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直指4大痛点


1、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不高,设备陈旧


由于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收入不高,加上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不佳,留不住人才。”市人大代表、石柱自治县金铃乡银杏村党支部书记余文兴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短缺,是目前的痛点、难点。


设施设备配置不合理,部分乡镇卫生院设施不达标,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亟待改善;


部分乡镇卫生院房屋不足、设施设备陈旧老化,严重影响诊疗效果;


官方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直指4大痛点


2、卫生院科室不全,服务能力低


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没有开设外科、产科、儿科等基层就诊需求量大的科室,更无法开展相应手术。


受制于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的不足及中高级人才的匮乏,服务能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提供的门诊、住院等基本医疗服务量占比逐年减少。


“一般的感冒还能在乡卫生院医治,但是稍微严重点儿的病就不行了。”余文兴说,此前有一位村民摔伤了,想在卫生院拍个片,但卫生院没有设备,只得到县里的医院,看病的成本增加了不少。


官方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直指4大痛点


3、乡村医生保障不足,工作环境不佳


乡村医生的工作保障不足,收入也普遍较低。尤其是在村卫生室,服务半径大,工作环境不佳,一些医务人员宁愿放弃所学专业外出打工,都不愿意加入到乡村医生队伍中来。


服务半径大、人口密度小,是很多西部地区乡村医生工作面临的问题。


据云南省一位卫生院院长介绍,他们跑几百里地去随访一个患者是常有的事,随访一次要花上一天的时间,这还不包括山区路况的艰险。


工作环境艰苦,加上辖区人口少收入相应就少,再加上乡村医生非正式职工,无相应保障,这些原因都使得人才不愿留在当地,加剧了基层人才流失的程度。


官方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直指4大痛点


4、上级医务人员并未真正“沉”到乡镇


在医共体管理和带动下,上级医院有责任派医务人员扶持基层医疗机构.


但余文兴调研发现,不仅他所在的乡,周边乡镇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卫生院设施设备不足,医务人才也比较缺乏。他还了解到,按照相关政策,一些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医。但是,这些医务人员并没有真正“沉”到乡镇。


官方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直指4大痛点


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这3点必须解决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是摆在我国卫生事业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基础不牢,人才下不来,分级诊疗体系就无法健康运转起来。


目前,解决基层能力不足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建议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管理,构建起由集团主导、开放程度高的紧密型医共体模式,推进全县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更加均衡发展。”石柱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官方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直指4大痛点


此次调研报告指出,要想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必须做到以下3点:


1、加强医务人员的进修与培训


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水平。要拓宽人才招录渠道,加强医务人员的进修与培训,以“医共体”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县级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整体提升全县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水平。


要加强医疗卫生发展保障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保障水平,引导常见病、多发病尽可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确保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


官方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直指4大痛点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保障


促进上下用药衔接,乡镇医疗机构和县级医疗机构在品种、剂型、规格上实行上下联动,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小病在基层、康复在社区提供用药的保障。


官方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直指4大痛点


3、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五大融合


实现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队伍、工作、信息、考核、分配”五融合。


只有在这些方面达到统一,基层医疗机构步调一致,工作和考核才能更加公平合理。


另外,要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两不误、两促进”工作机制,为基层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关于公卫与诊疗的工作分配,经常听到一些基层医生读者反映,公卫占了太多时间,每天没时间安心干治病救人的工作。


对于这种现象,早在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就曾表示,分级诊疗还需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要纠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过度偏重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倾向。


官方调研基层医疗机构,直指4大痛点


基层医疗机构即负责着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工作,又担负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任,两者缺一不可,但也不能顾此失彼,“两不误、两促进”才能真正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基层服务能力偏低的根源在人才,只有有价值的基层医疗服务内容,实际到位的待遇保障,公平透明的晋升渠道,才能真正吸引人才进入,切实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