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國產偶像劇支招 該向日劇韓劇學什麼?

判斷一個國家電視劇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其實是對國外的輸出能力和影響力。從這一點看,中國的電視劇跟同為亞洲的日本、韓國甚至泰國都有很大的差距。暫且不參考全球性的美劇,僅僅從風靡國內的日劇韓劇來看,它們又有哪些成功經驗?

編劇中心制

日劇韓劇的主創團隊中,編劇是絕對的中心。觀眾是否絕對追一部劇,也是先看編劇是哪位大神。他們已經具備了批量生產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每部劇都雷同,相反絞盡腦汁的創新和腦洞是韓劇編劇必備的技能。反觀國內,除了少數大編,普遍編劇的地位很低,遠遠受制於製片人、導演等各色人等,有很多都是聯合寫劇本。還有龐大的劇是根據小說改編的,編劇的角色更加無足輕重。

題材新穎 但重要的不僅僅是題材

車禍癌症失憶韓劇三寶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的韓劇題材上天入地,鬼怪、各種超能力、穿越都不是什麼新鮮的元素,另一方面,平平淡淡真實生活的題材也表現地非常出色。《請回答1988》鄰里生活平淡故事就成為很多觀眾心中永遠的經典。

給國產偶像劇支招 該向日劇韓劇學什麼?

演技不尬 是最基本的要求

流量不等於收視率。不考慮角色是否匹配,直接拉流量明星出演電視劇,事實證明可能還會適得其反。好演員是能夠給劇集增值的,跟廣大對優質內容有巨大需求的人民群眾對比,再大明星的死忠粉絲群都是少數群體。

流水線作業 但一切都是在品質前提下

主流日劇11集,韓劇15集已經成為常態,邊拍邊播,高度集中的幾家電視臺良性競爭,這些都是流水線作業。但是最重要的是建立觀眾對劇情的共鳴,而不是換了8個臺,聽到的都是同一個配音演員來回穿越。畢竟,後期配音這種操作,在國外電視劇中都是很少見的。

受制於各種原因,國產劇天然想象空間發揮空間都有限,還有數不清的劇集拍攝出來甚至都無法與觀眾見面。但是文化產業的強大,還是有規則策略可循的,期待國產電視劇有真正影響力遠播的那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