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之下,危廢能否“青雲直上”?

近幾年無數起危廢事件曝光,汙染危害之大,影響之深。然而還是有很多汙染企業抱著僥倖心理,在明知汙染嚴重的情況下仍是隨意處理,造成如今在全國多地曝光危廢汙染事件。2018年上半年,全國危廢違法執法事件超60起,問責及刑拘相關違法人員超500人,其中廣東省、長江經濟流域危廢違法事件和問責刑拘的違法人員最多。

環保風暴之下,危廢能否“青雲直上”?

早前,我國新刑法規定,亂扔3噸及3噸以上危廢就要判刑,這讓很多企業開始真正重視危廢處置問題及解決方案。今年,為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問題,生態環境部在5月份也發佈《危險廢物鑑別標準通則(徵求意見稿)》、《危險廢物鑑別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兩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在法律嚴控之下,有市場需求,又有法律護航,資本逐利的天性開始發揮作用,危廢市場對資本投資市場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巨大的“肥肉”,據《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數據,2007年中國實際危廢產生量為4574萬噸;而《2007年環境統計年報》數據顯示,當年危廢產生量為1079萬噸,有業內人士估計,目前我國危廢產生量已超過1億噸,待處理的危廢量非常巨大,按照目前國內市場的情況來看,處理每噸危廢至少要收3000元,平均要5000元左右,若涉及更復雜的危廢種類,收費還要高。危廢處理的市場空間每年至少幾千億元。

環保風暴之下,危廢能否“青雲直上”?

“十三五”以來,在兩高司法解釋和環保執法力度空前趨嚴的形勢下,尤其在2018年啟動“二汙普”和近期生態環境部集中約談7市領導等一系列事件的催化下,預計危廢處置行業缺口將快速彌合,行業有望進入集中整合期。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已核准危廢處置資質合計約為6500萬噸,即使處理設施滿負荷運營,處置率也只有65%,實際上受到部分危廢處置企業獲取渠道單一、鄰避效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行業實際處置率不到50%。待處置的危廢市場空間潛力巨大,預測到2020年危廢處置率有望超過80%,超過500億市場空間有望快速釋放,行業保持高速穩定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