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童被爸爸打死,臨走前對媽媽說:我會聽話的,別打我

都說孩子是上天恩賜的小天使,處處需要父母的呵護,才能健康快樂成長,可是生活中,太多不及格的父母,不需要考證上崗,更加不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就能成為父母。為什麼法律會推出這麼多保護未成年孩子的制度呢?原因就是小孩子就是弱勢群體,有時候父母都成為傷害他們的罪魁禍首。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責任保護孩子的成長,但是父母卻成為傷害他們的人,小孩無論是從身體,還是思想上,對於外來的傷害都有著無法抗拒的能力,就比如下面這位永遠定格在五歲的女孩彤彤。

5歲女童被爸爸打死,臨走前對媽媽說:我會聽話的,別打我

五歲女孩被親生父親手持硬物送上黃泉路,臨走前直喊會聽話

彤彤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儘管是家中第一個小孩,可是並沒有受盡大孫原本擁有的寵愛,在那個家庭裡彤彤的爸爸和爺爺都是大男子主義的,對於彤彤的出生,一個勁的嫌棄,嫌棄她是女孩,認為女孩就是養大就嫁人,不需要好好培養對待的。彤彤的媽媽是傳統的女人,在家裡沒有說話的權利,更沒有保護女兒的能力。在彤彤出生以來,爸爸鮮少抱過孩子,彤彤與爸爸也不親近,只是爸爸喝醉的訓罵對象,因此彤彤一直都是小心翼翼成長。

最近媽媽生了弟弟,彤彤以為這樣爸爸就會對自己好一點,可惜有了兒子的爸爸性格變得更加暴躁敏感。由於家裡是開店鋪,全家人都忙著工作,常常會將幼小的兒子交給才五歲的彤彤照看。幼小的孩子天生都喜歡哭,只要弟弟哭,全家人都會指責彤彤,而爸爸工作煩心的時候,還會將彤彤拉進小黑屋鞭打,在一旁的媽媽也是無能為力,不敢出聲阻止。

5歲女童被爸爸打死,臨走前對媽媽說:我會聽話的,別打我

這天,彤彤又要照顧弟弟,但是弟弟身體不舒服,一直在哭鬧不止,剛好被下班回家的爸爸看到了,以為彤彤欺負小兒子,加上工作不順心,於是隨手拿起一個菸灰缸就扔向彤彤,以往彤彤都會閃開躲開,偏偏彤彤來不及閃躲,直接被硬物甩到頭部,直接倒在地上。爸爸看到這情況還是不理會,抱著小兒子就回房了。過了好久媽媽回家才發現倒地的彤彤,才把她送去醫院,過程中彤彤朦朧著醒來,哭著對媽媽說:“我會聽話的,讓爸爸不要打我。”

可惜送醫後的彤彤還是無力迴天,她永遠不能知道為什麼受到暴力對待,而全家人都沒有人站出來保護自己。在最後一刻還在懇求父親不要打自己,這到底得多麼絕望呢?

5歲女童被爸爸打死,臨走前對媽媽說:我會聽話的,別打我

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多傷害,尤其下面幾種方式

一、棍子教育

有些父母脾氣暴躁,總會將生活的不如意發洩在孩子的身上,每天下班回家,一天壓力下來,看到不聽話的孩子,立馬就暴躁起來,操起棍子就“教育”孩子,其實這真的是教育嗎?這種行為根本就是父母將孩子充當發洩的工具,看到孩子滿身都是傷痕,難道作為父母就不心疼嗎,而這種方式只會令孩子膽小怕事,同時性格變得內向自卑,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這就是有些孩子的性格與其他孩子性格不同的原因,容易造成性格扭曲悲觀。

二、一味為孩子好

在孩子的成長中,如果父母與孩子的地位平等,就像朋友一樣相處,那麼孩子更加能夠接受,可是有些父母對於孩子過度寵愛,一味為孩子好,將所有一切好的都省下來給孩子,一方面造就孩子習慣索取的壞習慣,另一方面給孩子帶來壓力,覺得父母對自己太好,自己做不好會辜負父母,長期下來的壓力反而不好。所以當父母說出一切為了孩子好這句話,只會徒增孩子的心理壓力,讓一個幼小的孩子揹負全家人的期望,影響心理的健全。

5歲女童被爸爸打死,臨走前對媽媽說:我會聽話的,別打我

三、從來不鼓勵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總覺得需要給孩子一些要求才能讓孩子完美,但是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為什麼要求孩子是優秀完美的呢?所以從來不鼓勵孩子,只會指責孩子,以為這樣就能鞭策他們,其實只會踐踏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想要表現自我的時候,開始回憶父母的話,消沉意志的做法。當孩子出到社會,這種自卑性格就會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沒有自信心的人在工作上不敢表現自我,只會循規蹈矩過日子。

孩子的出生,對於每一個家庭而言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希望每一位父母能夠做好教育的準備,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愛心,讓他們在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而不是一味棍子教育,打消他們的快樂,令他們的童年生活一直處於黑暗中。畢竟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不夠健全,不能承受父母的棍子教育,更加不能負荷父母的長期精神施壓。所以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正確的指導方向,前提是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

文章最後,小編還給孩子們準備了一份禮物。

點擊我的頭像,私信發送“識字”。

就可以領取“漢字思維”課程以及實體大禮包。

5歲女童被爸爸打死,臨走前對媽媽說:我會聽話的,別打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