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哭鬧、不守規則、不順心還打人,孩子這些“臭毛病”怎麼改?

教師節這一天,大小星球不遠萬里請來了在英國幼兒園執教10年,但聲音就像16歲青春少女的

廖夏蔭老師給大家做了一場分享。

她在講座中為我們介紹了英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還認真解答了家長最關心的4個問題。

關注大小星球公眾號,在後臺回覆“講座,即可收聽這次精彩的幼兒教育講座,我敢保證,夏蔭老師的聲音會把你的所有疲倦焦慮一掃而空。

入園焦慮


問:

小朋友入園第二週了還哭鬧不願去,中午不吃飯,不跟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不聽老師講兒歌回家不想說幼兒園的事,怎麼辦?(3.5歲)

答:

依據我這麼多年在幼兒園工作的經驗,孩子如果是剛入園,前幾周不適應非常常見,尤其對慢熱一些的孩子來說。就好像讓一隻受驚的蝸牛從殼裡鑽出來,這是需要時間和動力的。

如果小朋友回家不願意講幼兒園的事情,家長不要強迫他說。因為越強迫會讓孩子越有防禦心理,越不肯表達。最終想了解孩子的目標也不會達到。

家長在孩子有入園焦慮時很可能比他還要焦慮,因為大人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遇到危險,被老師忽視等等。

但別忘了,如果想幫孩子走出恐懼,我們大人先要給孩子一個示範,讓自己放鬆下來。

愛發脾氣

問:

孩子一不開心的就會大喊大叫,有時會踢東西摔東西,怎麼處理比較妥當一點?(3歲2個月)

答:

其實很多大人對情緒都有誤解,總覺得沒有情緒才是好情緒。但對於我們專業的幼教老師來說,教會孩子紓解情緒,管理情緒才是最重要的。

小朋友發脾氣很正常,2-5歲的孩子是處於自我中心的階段,他們剛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但此時他們的能力還跟不上。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很大。

很多大人喜歡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跟他講道理,但這時候他們根本都聽不進去。家長越是教訓孩子,孩子越會覺得父母是不愛自己的。

所以,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要先要讓他安心:有情緒太正常了,爸爸媽媽這麼大了,也會有生氣,傷心的時候。

此時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夠理解自己,一句“我知道你很難過”會讓他安定很多。

也試著這樣告訴孩子“我不介意你生氣,我只是不希望你被情緒控制,讓情緒傷害到你自己或別人。我接受你的情緒,但我希望你不要傷害到自己。那我們一起想辦法管住這隻情緒小怪獸。”

等孩子稍微冷靜下來一點,再幫他們分析。


注意力不集中

問:

孩子看書或者背詩的時候老是手、腳不停,動來動去。或者手裡拿一樣東西。跟他說話、交待的事情要好說好幾遍才聽進去,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6歲)

答:

我們班也有這樣的小朋友,就是手上非要拿點東西才能幫他專注下來,那我會給他拿一樣東西,比如他喜歡的小恐龍,目的是幫他專注。

但背詩的時候手腳動不停可能會有其他原因,是不是緊張呢?是不是不會背,心裡有壓力呢?

我建議家長先觀察下這個小朋友,是不是隻有看書的時候才會亂動呢?他玩樂高,玩沙子,玩水的時候也會動來動去嗎?

如果他在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如果也動來動去,那才能確認他的注意力真的有問題。

但如果都沒有,這個孩子很可能只是暫時不喜歡看書和背詩,可能是家長的方式是強制性的,讓孩子感到了壓力。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我們可以給孩子定一些小的目標,不要一開始就讓他專注半小時,20分鐘開始,而是先從10分鐘開始,循序漸進地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也減少他的畏難情緒。

親子活動

問:

上了幼兒園後,明顯覺得孩子的時間不夠用了,那在有限的時間裡,家長應陪孩子做點什麼來提高幼兒園裡需要的技能?

答:

如果時間非常有限,比如10分鐘,20分鐘的話,那我最推薦的親子活動是閱讀。我們跟孩子一起看繪本,發展的不僅僅是語言能力,更可以跟孩子有更多的溝通,通過繪本來了解孩子,理解情緒。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