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在家的讀書筆記


這一場疫情宛若驚雷般刺破蒼穹,轟轟烈烈的降臨,每刷新一次微博,那急速增長的數字,都讓我心痛不已,我無法像一個戰士一樣去幫助別人,只能呆在家裡一本接著一本的閱讀,在文字中,總能找尋一些力量,以下是我的讀書筆記。

2020.疫情在家的讀書筆記

餘華《獻血梅花》

一旦梅花劍沾滿鮮血,只需輕輕一揮,鮮血便如梅花般飄離劍身,只留一滴永久盤踞劍上,狀若一朵袖珍梅花。沒想到這是我閱讀的第一本餘華的書,大概是我高中時就盼著的一本書。主人公阮海闊無不具有反傳統形象,一反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武林高手後裔形象,反而刻畫出一個羸弱,沒有自我意識的小孩形象,肩負著尋找殺父仇人的使命,為了一個自己都不知道何時都能到的終點,漫無目的,卻依舊執著,最終陰差陽錯下實現了目標,所以我願意膚淺的理解為,這是餘華的哲學,一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只管堅定向前走,莫問前程。

餘華《活著》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福貴,原本家財萬貫,卻在賭桌上敗光了所有家產,從此一切不幸伴隨著他。那種壓抑、揪心的痛苦感直到我讀完整本書,徹底爆發出來,淚流滿面,在那種時代背景下的悲劇比比皆是,如今想來,活著真的是一種幸福,感受天地萬物的靈性,是生命給予我們的莫大恩賜,苦難亦是人生的常態,去接納它吧,去排解、去釋然,享受活著的每一時刻,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作為暢銷書,不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當之無愧。

張賢亮《靈與肉》

人,畢竟是美好的,即使在那黑暗的日月裡。

主人公許靈均雖然有著和父親相似的肉體,但卻有著和父親不同的靈魂。在不同的環境下,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勞動者,並且熱愛著他所擁有的一切,安然樸素,卻有力量。其實相較於這篇,我更喜歡其中的《邢老漢和狗的故事》一條狗和一個孤獨的老人建立了親密的友誼。狗給了邢老漢精神的陪伴和生活的快樂,感情是相互的,那是一種溫暖的人性,是關於愛的溫度。

畢飛宇《玉米》

男權下的女性悲劇

三個女性,三種悲劇。農村人的集體無意識、對權力的過度迷戀壓得人喘不過氣,愛情是畸形的、親情是畸形的、人生亦是畸形的,三個人在命運的漩渦裡苦苦掙扎,卻又不得不妥協,對她們,會同情、會心疼、會怒其不爭,但更有對時代的無奈,大概這就是那個時代男權下的女性悲劇的縮影吧。不得不說,文章的語言精練、心理描寫尤其出彩。

巴金《寒夜》

知識分子的愛情、命運悲劇

如果放在現代社會,就好像單單是一部婆媳不和的家庭倫理劇,可是在那個時代,被不合理的制度摧毀、被生活拖死的的人斷氣時已經沒有力氣呼叫黎明瞭,原本懷揣著教育理想的兩個年輕人在現實的境況裡被沉重打擊,對於汪文宣、曾樹生和母親三人,在那樣陰暗潮溼的寒夜裡,怎麼能熬得住,也許換一個社會,換一個制度,他們會過的很好,誰都可以同情他們,誰都可以憐憫他們,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他們指明一條出路,亦沒有一個主人公站起來為改造生活而鬥爭過。

劉心武《班主任》

傷痕文學的發軔之作

十年文革帶來的傷痛至今難以緩解,那種精神上的的綁架對多少人造成傷害,要挽救必定要救醒沉睡學生的靈魂,從教育入手帶來學生思想觀念上的解放,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更需要時間的磨鍊。更喜歡其中一篇《立體交叉橋》,對於人物性格刻畫鮮明,壓抑的空間裡,被扭曲的人性,生活的空間總是擠壓著心靈的空間,很有現實意義,很值得再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