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億多人都高危的癌症,這個檢查必不可省

當我們生病時,身體通常會表現出各種不適症狀。同理,癌作為一種惡性病變,它的症狀表現應該更為明顯。然而,這種作為我國常見惡性腫瘤排行榜中的老四,腫瘤致死病因排第三的癌症,哪怕到了晚期都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它就是原發性肝癌!

80%的肝癌患者被確診為癌症時已是晚期,再加上肝癌病情進展快,治療難度大,一般晚期患者確診後的生存時間僅為半年。

如此可怕的肝癌,它的誘發因素究竟有哪些呢?有哪些高危人群呢?


全國1億多人都高危的癌症,這個檢查必不可省

1億多人都高危,肝癌的七大主因

我國是肝癌高發國家,每年死於肝癌的患者超過12萬,約佔全世界的一半。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有1億多人皆屬肝癌高危人群!

肝癌的誘因除了我們之前提過的黃麴黴素(去閱讀《肝癌的“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了,竟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它!》)外,還有以下主要因素:

1、個體行為,如吸菸酗酒

酗酒,長期每天飲用50-70g酒精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雖然酒精與肝硬化有密切聯繫,然而現在還沒有證據顯示酗酒具有直接的致癌作用。但很多報道酗酒與乙肝病毒(HBV)或丙肝病毒(HCV)有協同作用,可以加快肝硬化進展,增加了癌變的可能性;

吸菸。吸菸對肝癌的影響尚未有明確定論,目前對這兩者的相關關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但吸菸在消化道乃至口咽部癌症發生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病毒感染:

如乙肝病毒(HBV)感染:HBV感染是我國肝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HBV感染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兩者相關率高達80%,HBV感染患者肝癌的相對危險性為HCV(丙肝病毒)感染者的4倍,HBV與HCV有聯合效應,合併感染者其相對危險性高於兩者的單獨相對危險性。

HCV(丙肝病毒)感染:HCV感染是肝癌發生的另一重要因素,HCV常見的感染途徑是輸血或發生在吸毒患者身上。HBV和HCV重疊感染對肝癌具有聯合效應。

還有一些少見的肝炎病毒如丁型肝炎抗原感染,常見的乙肝重疊丁肝感染對加速肝臟損害,促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3、疾病因素:

近年的研究表明,肥胖及其相關脂肪肝與原發性肝癌(HCC)的發生和病死密切相關,而脂肪肝合併肝癌的早期診斷和有效防治可望改善肥胖患者的遠期預後。既往研究一致顯示,胖肥為子宮內膜癌、腎癌、膽囊癌(女性)、乳腺癌(絕經後婦女)、結腸癌(尤其是男性)和食管癌的獨立危險因素。

有研究結果顯示BMI>40kg/m2者的所有癌症綜合死亡率較正常體重男、女性分別高52%和62%。無論是在男性還是女性中,BMI均與食管癌、結直腸癌、肝癌、膽囊癌、胰腺癌和腎癌所致的死亡率較高顯著相關。

此前,瑞典和丹麥的兩項肥胖與癌症危險性關係的研究亦顯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肥胖者,肝癌發病的危險性都顯著增加。該研究顯示,肥胖是隱源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發生HCC的獨立預測指標,而與病毒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發生的HCC無關,提示肥胖可使隱源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發生HCC的危險性增高。

肥胖作為原發性肝癌危險因素的潛在生物學機制,包括與超重和肥胖相關的內源性激素[雌激素、胰島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和瘦素(leptin)]水平增高,以及腹部肥胖促進脂肪肝的發生和進展。肥胖者通常存在胰島素抵抗和瘦素抵抗,導致IGF和瘦素水平增高,而這些因素均可刺激細胞增殖。

4、化學性因素:

我國流行病學資料表明,肝癌高發與飲水汙染有密切關係,飲用汙染嚴重的塘水或淺溝水者肝癌死亡率高,而飲用深井水者則死亡率低,研究表明可能飲用溝水與藍藻類植物汙染有關。

5、藥物因素: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抗癲癇藥、降壓藥、避孕藥、解熱鎮痛藥、激素類藥物等可能與肝癌的發生有關。

6、職業因素:

我國已經將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定為職業性腫瘤,近十多年的流行病學調查陸續發現多種職業因素如橡膠製品、接觸笨、亞硝胺等煉油作業,接觸苯可溶物、瀝青作業等等與肝癌的發生有關。

7、遺傳因素:

肝癌雖然不是遺傳病,但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

研究表明,有一級親屬( 致父母、子女和姐妹兄弟) 肝癌家族史者發生肝癌的危險性,比無一級親屬肝癌史者高2.44 倍,母親患有肝癌,子女肝癌發病率顯著高於父親患有肝癌者,乙肝母嬰垂直傳播可致子女肝癌的發生率顯著增加。

這種現象稱為遺傳易感性,這些高癌症家族人群的某些遺傳物質穩定性比較差,當接觸某些致癌物質後,較容易發生突變而形成癌症。

另外,這些高癌症家族人群抵抗致癌物質的能力較差。因此也導致這些人群的腫瘤易感性增加。

為何大部分患者發現時為時已晚?

肝癌的誘因被找到,近年來我國肝癌的人口標準化發病率也呈現逐步下降趨勢,但發病率仍維持在一個相對高水平。更棘手的是,95%的肝癌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的自覺症狀,即使腫瘤的直徑已經大於10cm。所以大部分患者發現時為時已晚,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機會。

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由於肝臟的特點所決定。一般情況下,肝臟只要有30%的功能是正常的,就足以支撐人體正常的運轉。這就意味著,只要肝癌早期不表現出明顯的症狀,就很難被發現。

其次,肝癌很擅長“偽裝”。有少數肝癌患者會出現肝脹痛不適、消瘦、乏力、食慾不振、腹脹、腹部包塊、黃疸、發熱等症狀,但常常因為不是特異的表現,被誤診為普通疾病。

尤其是患者本身患有肝炎、肝硬化、胃病、膽囊炎、膽囊結石等,這些疾病的症狀還會與癌症某些症狀混淆,更容易掩蓋癌症。

高危人群需警惕,定期檢查不可省

及時發現肝癌,把握最佳的手術時機,就多一分治癒的可能!因此重視定期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高危人群當中的篩查。

肝癌高危人群如下:

1、 HBV或HCV感染者

2、 長期酗酒者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4、 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食物者

5、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這些高危人群應當定期進行AFP(甲胎蛋白檢測)和肝臟B超檢查,建議至少每隔6個月檢查一次。對於B超或AFP檢查有異常的,必須進行動態增強CT或MR(核磁共振)掃描,必要時進行肝血管造影等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