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很長時間,一到飯點我就聽到隔壁的鄰居大聲喊孩子下樓吃飯。按理說,我們和鄰居都隔了一堵牆,還能清清楚楚聽到鄰居喊孩子吃飯的聲音,但是她家孩子好像就是聽不見。每次鄰居喊她家孩子吃飯都喊到發火,孩子才大聲地回答一聲“知道了”。所以,我一度懷疑,鄰居家的孩子耳朵有問題,要麼就是她家親子間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很常見。有許多家長抱怨孩子“沒耳朵”, 家長就像對著空氣說話,孩子十喊九不應,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讓人苦惱不已。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才發生了這個問題呢?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的原因分析

孩子自身的原因

1、孩子太過專注於某件事

當孩子沉迷於一件事的時候,注意力會非常的集中。就算是大人在專注工作時,其他人說話也是很難聽到的,更何況是專心致志的孩子,這時的孩子身心全部都被手上的事所吸引,大人說的話就會聽不到。這是孩子專注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專注力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不應該隨意打斷。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2、孩子因為叛逆而故意聽不到

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會產生叛逆的心理,這時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識,想要抗拒父母的掌控,想擁有更多的自由選擇權利,這在兒童心理成長過程中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根據性格不同,兒童反抗的行為也有所不同,一小部分的孩子勇於出聲反抗,而很大一部分的孩子由於懼怕大人,只能用沉默來表達自己的反抗意願,會出現裝作沒聽見的情況,這是孩子的一種無聲的抗議。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3、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些孩子從小就養成了懶散、磨蹭的生活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了上小學,小學的課業增多,生活學習節奏不斷加快,孩子懶散的習慣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改變,比如,從小作息時間沒有規律,睡得晚起得晚,上學後,由於沒有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就會導致早上家長一遍又一遍地叫,孩子就是聽不見,起不來。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家長本身的原因

1、平時太過囉嗦

平時在家,洋洋都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因為洋洋的媽媽平時太過囉嗦,比如以前洋洋經常忘記飯前洗手,經過了媽媽的多次提醒,洋洋終於改掉了不洗手的毛病,但是媽媽擔心洋洋又會忘記,因此在每頓飯前仍然要囉嗦一遍讓洋洋洗手,洋洋越來越煩,漸漸地就對媽媽的囉嗦不予回應,裝作聽不見。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2、家長用命令的語氣對孩子說話,經常說教

許多父母喜歡用命令的語氣對孩子說話,動不動就要進行一番說教,孩子犯錯也抓著問題不放,嚴厲地指責, 甚至打罵。尤其是在孩子專注於某件事時,總是以自己的家長身份生硬地打斷孩子,一旦孩子沒有聽見,就會發脾氣,懲罰孩子。這種命令式說教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從而故意聽不見家長的話。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3、家長因為自己的懶惰經常指使孩子做事

有的孩子說最不喜歡聽見父母叫自己,因為一聽見叫自己的名字準沒好事。這是因為有些家長有些懶惰,喜歡指示孩子做這做那。孩子正是愛玩的年紀,在玩得興致勃勃的時候,卻被迫中斷幫助父母做一些瑣事,時間一長,孩子難免會抱怨。父母沒有做到勤奮,卻要求孩子勤奮,一旦孩子沒有回應,家長就會嚴厲批評孩子不懂事。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三、家長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要牢記這3點

1、家長要調整自己的態度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家長的態度。家長經常命令,說教,甚至訓斥,打罵,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抗拒家長的控制,用沉默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因此,如果孩子對家長的話置若罔聞,家長要反思自己,是否平時對孩子採用了錯誤的態度。對於孩子專注的事,家長要給予理解和尊重,只有孩子充分信任家長,才會聽家長的話。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2、家長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方法

對孩子有要求時,家長應該蹲下來跟孩子平視,看著孩子的眼睛,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說話,這時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從手上的事轉到家長這裡,家長的話孩子就會聽進心裡了。如果家長居高臨下地命令孩子,或者太過囉嗦,就會讓孩子牴觸,不願意回應。根據每個孩子的性格和情況,家長要不斷改進方式方法,找到最有效的解決途徑。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3、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可以給孩子規定好玩耍的時間,比如規定10分鐘看電視,孩子認可後,到了時間就會自覺地關閉電視。還可以與孩子約定,以後家長的要求只說一遍,因為自己聽不見而產生的後果,要自己承擔。比如,每天早上父母只叫一遍起床,如果因為自己的懶惰起不來,耽誤了上學時間,要自己承擔遲到的後果。提前制定規則會摒棄孩子懶散,任性的毛病,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爸爸媽媽平常可以多為寶寶買一些故事書和繪本,豐富寶寶的小書庫,不要讓寶寶“鬧書荒”,爸爸媽媽們每天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給寶寶講。

在每天或每週設置一個固定的時間,爸爸媽媽們放下忙碌的工作,專門用來“親子閱讀”很重要。

和寶寶一起閱讀,還可以讓寶寶把聽過很多遍的故事,再講給你聽,鍛鍊寶寶的總結和表達能力提高寶寶的表現力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孩子“沒耳朵”十喊九不應,家長學會這幾招,不怕他假裝聽不見

在學習型家庭和不愛學習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所接受的薰陶就不同,孩子的習慣、智力、閱歷及胸懷等也都會出現差異,最終個人的命運甚至還會發生改變。做為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