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議"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 媒體:這主意太餿了


網友提議

樹欲靜而風不止”,庚子之春的這場疫情,以令人瞠目的速度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日前,微博網友@菩提樹joan發表長文,呼籲把境外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與其回到自己的家鄉造成全家人一起隔離的危險,不如到武漢共渡難關”,經某媒體轉發後,引發軒然大波。

這位網友發表這一言論,是基於以下背景。

截至北京時間16日18時,據統計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過17萬例,死亡病例6512例,中國以外地區累計確診超過8.6萬例。這意味著,國外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國內。

網友提議

▲截至3月16日世界疫情分佈圖。資料圖。


與中國形勢好轉不同,國外確診病例數量還在迅速攀升,各國莫衷一是的防控政策讓未來蒙上了不確定性的陰影。境外輸入已經成為我國新增病例的主體,截至3月15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23例。

“境外輸入”已經成為當下防疫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對此,就有人出點子了。

比如,上面那位定位在武漢的網友就言之鑿鑿:“武漢有方艙”“武漢不差這14天”“為了我們大中國全盤考慮,武漢人民值得這樣做”——實在是刷新了“慨他人以慷”的新境界。

網友提議

這場疫情,武漢承受了很多。

將近兩個月來,武漢經歷了怎樣的苦難,無需贅言。這場“飛來橫禍”讓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碎,又砸了多少人的飯碗?

在微博求助信息中、在封城日記裡,每個人恐怕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痛感。英雄的武漢人民挺過了至暗時刻,這沒有什麼勝利可言,而是用巨大的犧牲和一城的血淚交換來的。至於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恐怕要等待一切塵埃落定,才能仔細去清算。

我們能做的,是馳援武漢,別讓它獨自承受千斤重擔;我們能做的,是竭盡全力醫治,讓武漢儘快走出陰霾。別說是14天,就是多增加一天,對武漢來說,也是900萬份痛苦的疊加。

武漢市民對“解封”的期待超過任何一個城市,孩子的成長需要陽光、老人的腿腳需要鍛鍊、年輕人需要重返工作崗位、學生們想要回到校園。

武大的櫻花已經盛開,但從未如此落寞。這時候,一句輕飄飄的“入境病例集中到武漢”,不是什麼“全國一盤棋”,而更像是在武漢的傷口上撒鹽。無論是從情感還是從現實的角度看,這樣的建議都太“差火”。

細究起來,這位網友並非什麼大V,也不代表主流意見,可為什麼會引發公憤,我想這背後還有更深刻的集體情感。

最近輿論場上有些微妙的轉向:有些人在嚷著“抄作業”時,迴避了這場疫情的“災難屬性”,似乎國內戰疫已到了驗收戰果的階段。

但災難就是災難,發生在哪,都改變不了“病毒害命”的事實。

“武漢有方艙”不是用來炫耀的資本,也不是拿來“歡迎外賓”的底氣,而是這座城市付出的血淚代價。

輿論場上的這種“輕描淡寫”甚至是“歌唱方艙”,冒犯的是武漢市民的集體情感。這種對災難的“健忘”,讓我們不得不憂心,經此一“疫”,有些人的心智又能成長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