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五次求人,幾經周折,高俅終得發跡!

北宋末年,奸臣當道,很多飽學之士、正人君子,得不到重用。偏偏的,一個不學無術、欺軟怕硬的小人,做到了高官,施耐庵寫歷史小說,交代的就是特殊的背景。

一代文豪金聖嘆曾有評價:“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

高俅一個市井無賴,汴梁城裡的坐地戶、地頭蛇。

他蹴鞠相撲、吹拉彈唱,玩的很好,也自學了一些詩詞歌賦,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標準,這些卻都不具備。

落魄之時,高俅看慣了眉高眼低,受盡了冷嘲熱諷。

高俅教唆王員外的兒子,吃喝揮霍而敗家,被其告發,充軍去了淮西,在賭坊柳公權那躲避了三年。大赦天下之後,他又回到京城。柳公權寫了一封推薦信,將其託付於開藥鋪的董將仕,董老闆擔心高俅教壞他的孩子,又不好拒絕朋友的情面,便將其薦給了蘇大學士(蘇東坡)。投在蘇門不久,蘇軾又將他轉去了王駙馬府。

擅長踢球的高俅,被人當毬一樣,踢來踢去。

登山難,求人更難,無人可求,才是難上加難。

很多人在大志難伸的日子裡,求高人,卻沒有路子,提高香,也找不到廟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貴人相助。

一次碰巧的送禮,高俅因為球技高超,成了端王府的貴賓。端王做了皇帝,高俅鹹魚翻身,得以發跡。

高俅與韋小寶的人生經歷頗為類似,甚至他比韋小寶的運氣還更好,宋徽宗做王爺之時,他就投其府邸。韋小寶是康熙當上皇帝,才成其心腹。

徽宗與高俅,君臣兩人臭味相投。

高俅進了樞密院,官封太尉,執掌禁軍。

高俅在做潑皮無賴之時,欺負別人,王升曾暴打過他,使其臥病在床,長達三四個月。

王升死了,兒子王進還做禁軍教頭。

新官上任三把火,高俅把第一把火燒在了王家。

父債子還,高俅要在王進的身上報仇雪恨。

王進比林沖的智商高多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他帶著母親逃出京城。

林沖卻貪圖功名、妄想保全嬌妻,被高俅、高衙內父子二人害的家破人亡。

高俅在禁軍之中,提拔有特長的人,把禁軍搞成了做買賣的,使其戰鬥力不斷下降。

楊志丟失花石綱,使了許多銀子,晉謁高俅,請求饒恕其過。高俅曾經求人無數,卻面對楊志的苦苦懇求置之不理,還變本加厲的罷了他的官。

高俅報復王進、陷害林沖、罷黜楊志等行為,手段殘忍,冷血無情。

高俅在征討梁山的過程之中,三次被眾好漢而打敗,被抓進了山寨。

如果沒有宋江的庇護,高俅的人頭早都掛在忠義廳的門外。

宋江、盧俊義歸順大宋,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高俅又夥同蔡京、童貫等人對宋、盧兩人痛下殺手。恩將仇報,是高俅的座右銘。

梁山因活捉高俅,聲勢達到了頂點。卻也被他的奸計所害,使得兩位頭領皆死於非命。

如此作惡多端的高俅,竟然善終了。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卻沒報到高俅的家裡。讀小說讀到結尾,真讓人捶胸頓足,氣憤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