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文 | 何潤萱


又是一年偶像選秀時,無論是《青春有你》還是《創造營2020》都已經吸引了大量目光。最新一期《青你》播出後,僅“孔雪兒哭了”這一微博話題就擁有超過2億瀏覽,人氣選手虞書欣更是在三天之內登上五次熱搜。


在貢獻流行詞方面,《青你》也先聲奪人:“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一躍成為最新網絡流行梗,連歌手蔡健雅都下場cos了一把,讓粉絲感嘆 “姐最近網速很快喔”。另一邊,《創造營》雖未開播,上個月官宣時就已空降微博熱搜第二,“鹿晗創造營2020”的話題也已擁有了4.1億瀏覽量。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從楊超越到虞書欣,從“錦鯉”到“小作精”,刷新了選秀人設的同時,偶像節目也一直在不斷地給公眾出產著輿論物料。但這種討論大部分時間都只停留在表面,大眾樂一樂之後也就拋之腦後,不為人注意的是,其實有一些研究者一直關注著這些:他們既是下場狂歡的粉絲,也是冷靜觀察的學者。


之前,毒眸曾在蔡徐坤和周杰倫超話大戰時採訪過廈門大學中文系教師楊玲,這一次我們也想從學者的角度來看看偶像節目的變遷:從最開始到現在,我們在女性話題上的討論有沒有進步?男團和女團吸引人的動機是否完全不一致?偶像元年之後,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些更深入的話題?


這一次,我們採訪了粉絲經濟、文化產業和同人文化研究學者秦江(化名),以下對話經過毒眸編輯刪改。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非典型學者粉


毒眸:可以說說最開始是怎麼入坑的嗎?聽說從《創造101》到《青春有你》一直都在追。


秦江:從《偶練》的時候偶然打開電視看範丞丞,被節目中另外的練習生的表演擊中了,就此入坑。而且當時還有一個條件,是我自己的生活上出現了很大的困難難以解決,需要一個逃避渠道。


後來,在關注節目的時候,對從《超女》時代開始就有的選秀和選舉的相似性問題也有興趣,在做一些研究。因此自此之後對這兩年的選秀節目保持了關注。我的微博關注對象也會轉來一些瓜和片段、剪輯等等。這同時也是生活的一個調劑。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偶練》最終出道的九人組合


毒眸:你在青春期的時候有過追星的經歷嗎?還是說是這個階段才開始追的?


秦江:青春期我爸媽覺得我追星,我自己沒覺得。那個時候是《還珠格格》,有小攤兒會擺一些東西,《當代歌壇》上面還會收一些相當於現在的粉絲產出,還有他們可能會有訪談。我買過一些雜誌,但買得不多,因為零花錢不多。我還畫過一次明星的畫像,當時發表過,得了大約10塊錢的稿費,雖然最後因為缺證件,並沒有取到稿費。


當時我接受的教育灌輸的還是要學習好,不能浪費錢。但是也能感受到外人對於追星族強烈的汙名化和誤解。很多人覺得追星就是腦殘,就是幻想狂,而不認為這可以成為一種長期伴隨著自己的愛好存在。


毒眸:作為一個研究者,在看這類偶像選秀節目時,你會比一般人多出什麼不同的視野?在這幾年的觀察下,你的心態是否發生過一些變化?


秦江:在入坑的過程中和做研究的過程中,我從粉絲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新的知識,也獲得了不少的幫助和支持。同時,我發現很多人認為的現在才出現的問題,其實不是什麼新問題,而我國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我國的問題。比如,選秀節目的投票是否能反映民意的問題,在《美國偶像》的投票中就有人質疑過。


詹金斯在《融合文化》中寫過,當時第二季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得票非常接近,而決賽的最後關頭,打電話投票的很多人因為電話佔線,沒能投票成功。接受採訪的粉絲認為這種情況就像2000年美國大選一樣,最終投票的有2400多萬張選票,而勝負在十萬多張票中決出。福克斯電視網還拒絕公佈實際點票情況。很多粉絲,包括我認識的秀粉,曾經認為韓國的原版《創造101》節目的投票更加公正,但2019年韓國也揭露出《創造101》系列節目票數造假。


通過選秀來選出娛樂界明星苗子的這種操作,實際上也有很長的歷史。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有一些非常經典的研究了。

準社會互動的研究是1956年發表的。Alberoni對民選明星的研究發表於1972年。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2019年韓國也揭露出《創造101》系列節目票數造假(圖片來源:微博@搜狐韓娛)


毒眸:

你的專業領域研究和這類節目有沒有發生過什麼聯結?


秦江:我現在正在寫和投稿盲審之後在修改的論文,都是選秀節目、粉絲研究相關的。但是申請項目方面,國家項目支持此類的不太多。我看到的有2012年湖南大學的蔡騏教授有一個國家社科項目是研究大眾傳播時代的粉絲的。今年,深圳大學的莫沉博士中了一個教育部的課題是研究偶像產業的。


鄭熙青翻譯的詹金斯的《文本盜獵者》中就有學者粉的定義。既是學者,又是粉絲的這種身份,對於理解粉絲文化是很有幫助的。也可以避免研究粉絲文化為自己謀利,同時又汙名化和傷害粉絲群體的行為。很多學者粉都非常高產。相關的文獻很多。


毒眸:你與飯圈有無交往?這種交往的程度大概在什麼級別?


秦江:我自己在我愛豆的粉絲群裡面。之後,在非官方的群裡面。和一些粉絲互相關注。線下我也去應援過四次。沒怎麼做過數據,也還接觸不到自己愛豆的站姐本人。我以前的同門,幫我搞到過我愛豆的簽名照。


我好像送過愛豆衣服、書、印章,送過網上買的別人題的字(我自己寫得不好),

還有有他形象的易拉寶。送禮物給人也是很令人開心的。當然,禮物的金額也是在我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蔡徐坤粉絲站子的免費應援物及領取條件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媽粉和女友粉


毒眸:

你自己是否是CP愛好者?為了你嗑的CP,你都會做什麼舉動?


秦江:不太嗑,但是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別人會嗑,嗑的點在哪裡。


我愛豆的一些cp,我零星看過她們的產出。跟我想要的親密關係不一樣。基於我的個人經歷,我可能對有些關係裡的所謂寵愛,更多的是害怕,而不是嚮往。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嗑CP表情包之一


毒眸:所以你對CP沒有太深的感情?就是會更聚焦在一個人身上?


秦江:我是更聚焦一個人身上,但是我會去了解他們的CP。確實有些人之間的動作比較曖昧,我覺得這個(可能是)年齡段不太一樣。如果沒有談過戀愛的或者很年輕的小女孩的話可能比較激動,整體來說我看別人談戀愛,就不會很激動。我比較關心大家嗑的cp之間的關係,是否是有利於女性獨立、自主和成長的關係。


毒眸:我有年紀比我小的朋友,96、97年的,他們追的愛豆可能跟他們年紀一樣,但是他們對於這些愛豆的身份是媽媽粉。所以你對愛豆大概是出於一個什麼樣的移情?


秦江:我原來最開始可能有點女友粉心態,但是我見過真人之後,或者跟他們粉絲的社群有些交集之後,覺得特別像我學生。學生在我眼中就是孩子。師風師德就不允許我繼續有什麼想法。


親媽粉和女友粉,是粉絲自己既不可控制,又在比較中主動選擇的屬性。女友粉一般不太提要求,親媽粉可以對愛豆的業務去帶著愛意,提要求。還有就是可能親媽粉還可以同時嗑CP。


還有些人開始是女友粉,後來知道的東西比較多了以後,情感不像以前那麼炙熱,能夠進入一個比較長期粉的狀態,就會自認為是媽媽粉,比女友粉更加能夠細水長流。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親媽粉表情包之一


在東亞(飯圈),似乎日圈粉絲好像沒有太說媽媽粉的這個概念,可能是因為追星的方式特別地俱樂部化。媽媽粉的話,像一個比較有包容性的(身份),像女友粉,或者說原來喊韓劇的男主老公,還會(有人)笑話你說你怎麼隔一段時間就換老公,但是你孩子可以有很多。


這個我在做研究,還沒完全搞清楚。研究還需要粉絲的確認,也需要同行評議的認可。但不管是cp粉、女友粉還是親媽粉,都不指向粉絲本身有任何心理問題。國際上的粉絲研究已經不再是病理化和汙名化的,而是趨於常態的理解。


比如cp粉,心理學的研究發現,shipping(嗑relationship)的粉絲(特別是女粉絲)不一定是生活中親密關係遭受了挫折,而是純粹對探討和想象親密關係感興趣。而且社會互動和準社會互動之間也並沒有那麼一分為二的嚴格區分,

我們的社會交往中很多關係的構建也是很大程度上基於自己對對方的想象的。


毒眸:在男團選秀節目裡,女性觀眾嗑CP有移情功能,因為這可以讓女性觀眾同時代入同性戀和異性戀的視角;那麼女團選秀節目裡的CP,對於女性觀眾來說又有什麼樣的功能?


秦江:幻想和現實是有差別的。Constance Penley當時分析《星際迷航》的K/S的cp為什麼是倆非gay,是因為對直女粉絲而言,這兩個男性同時也是available的。有研究槍殺約翰·列儂的那個粉絲的心理狀態的,認為他投射了自己不喜歡的特質到對方身上。還有一些粉絲是在困境中,將自己的自我中美好的部分安放在愛豆身上,保護起來,不受傷害。就有很多類別。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星際迷航》的K/S


女團選秀節目中的cp,也不一定是性關係想象,而是一種親密關係的想象。同時,不管愛豆和粉絲的性別是什麼,都不妨礙粉絲認同自己和愛豆相同的特質,也不妨礙粉絲想象愛豆和自己或者和他人的性關係。畢竟整肅(把愛豆按照他的本性別來看待)和泥塑(把愛豆想成跟他相反的性別)都在fan著愛豆。


女團選秀可能會招來一些男觀眾。但是男觀眾不投票的比例更大,女粉絲付出會更多。整體來說粉絲群體中的邊緣和弱勢群體更多。另外,男團選秀能直接對接BL的產出。產出的數量和質量也直接影響響應粉絲的活躍度。


但是女團的才藝是真的普遍很強,樣貌好看的比例也大。對於我來說,如果女團選秀太膩,太過可愛,會勸退我。

男團選秀可能更好笑一些,這點很好玩。但是今年的婧,迄今為止也挺好笑。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更多的“商品選擇”


毒眸:

就你個人來說,你覺得這一季《青你》裡最意想不到的角色是誰?你個人更偏好哪位選手?


秦江:我覺得沒有什麼意想不到的吧。剛開始覺上官喜愛和蔡卓宜比較出人意料。我本以為上官喜愛是SunShine那樣的噱頭,沒想到的是實力很強。後者是因為25歲,離異,來選女團愛豆。但是,實際上現在我國也沒有大熱的非女團、男團的選秀可以選。婧迄今為止提供了很多不同的作為商品的愛豆選擇,比較多樣化,這設計還是很用心了。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上官喜愛的舞臺動圖


我現在看謝可寅、安崎、曾可妮,不錯。就我個人的喜好來說,有些選手的能力也不錯,但是個人性格沒什麼可以深挖的亮點,在選秀的過程中可能比較吃虧。但是現在的情況是,選秀結束之後一般就沒啥臺後的曝光量了,所以業務能力強,容易被包裝,且能多棲發展的話,可能更適應國內的市場。


毒眸:過去女團選秀常常成為男性凝視的主體,比如讓女生現場表演可愛動作、做出強調一些女性身份的行為,這一次《青你》能看到很多女性形象並非如此,有中性角色、有DIVA式的角色,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在性別話題上進步了?還是說,這更可能像是一種節目篩選後的效果?


秦江:並不是這次進步了。婧的團隊是做過超女系列的。年輕粉絲可能不記得,

但是當年經歷過超女的應該都記得當年的海選更加多元化,甚至是審醜的。現在海選的一些好笑的海選片段還時不時被挖出來,被人津津樂道的。


現在參加節目的練習生,經過的選擇(流程)比當時更多,特別是有公司的那些。即使是有特例的存在,也是公司在押寶。中性角色當年出過李宇春。後來一度超女中出現大量的中性風選手。Diva型,出過王菊,之前吳莫愁也很Diva,還有吉克雋逸也是。張含韻在第一屆超女突然異軍突起,其實比今天的很多人更出乎人意料。快男還出過“著姐”。曾軼可當時也很有爭議。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超女海選經典片段之一


選秀是要給觀眾提供可選項。(在不倡導惡的前提下)可選項更加多元化,是節目應該做的。


毒眸:在欣賞女團時,人們習慣用二分法來看:直男喜歡更軟萌的小姐姐,女生則更喜歡更具有攻擊性、強大自我的女性,這種二分法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秦江:直女也可能喜歡軟萌的小姐姐啊,只要這種軟萌中不含裝腔作勢的成分,不隱隱地對別的女星進行攻擊。男同很多也喜歡Diva型的。也有直男喜歡強大的、性感的女性,因為征服她們,能更進一步證明自己的男性氣質。確實不是簡單二分的。我們在猜測什麼樣的觀眾會喜歡什麼樣的選手的時候,思路常常還是簡單的在性別上和取向上二元分化的。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明星一定要像一個謎”


毒眸:之前我們寫過一篇稿件討論什麼樣的人是選秀神獸,有幾個基礎勝率比較高的標籤:

跨界、富二代、小作精、反轉魅力,這幾個標籤你會認同嗎?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小作精”虞書欣


秦江:有錢家庭的孩子,有一些被保護得很好,

是沒受過欺負的臉,這可能讓粉絲嚮往。


其實你說的反轉魅力,是明星的性格氣質的複雜性,也是一般人說的反差。明星一定要有複雜的氣質,要像一個謎,但同時要讓粉絲覺得明星是表裡如一地坦誠(Larry Grossberg,1992),這樣才能讓粉絲覺得這個人是本真的,自己是真的瞭解他,能夠建立遠程的親密關係(Horton&Wohl, 1956)。


小作精一開始是因為“啊,她怎麼會出現這麼多讓人難以預料的反應”而被人注意到,但是開始吸粉是因為“她居然真的表裡如一的是這種性格”和“她實際上不壞,而且竟然比別人更坦率和照顧人”這樣的發現。


虞書欣是因為前期有電視劇播出,觀眾對她很好奇。而且她在現場反應大,常常出人意料,而且這個人的性格居然真的是這樣,讓人好奇,而且她還有一定的業務能力。所以,粉絲被吸引,開始投票。

她,適合真人秀。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虞書欣安慰掉到F班的選手


選秀節目需要賣點。在超女時代,是叫做炒作。當時素人多,所以炒的八卦居多。現在有一些名人親戚和已經有粉絲基礎的人,在節目早期就可以吸引觀眾。


最近婧爆出的選手八卦也開始越來越多。這一方面是因為粉絲對選手“表裡如一”的本真性有期待,希望自己不會“一片真心錯付了”,同時,也是人們討論社會和性道德倫理關係的需要。


毒眸:你覺得為什麼大家會喜歡虞書欣?有人會把虞書欣和楊超越對比,你認為她和楊超越有沒有共性?


秦江:共性是出人意料的現場反應。楊超越吸了一波直男粉絲,因為她好看但又不具有威脅性;吸了一撥兒酷兒的和反叛性的粉絲,因為她的有些反應其實是在給文化工業攪局;吸了一波平民粉絲,因為希望看到“全村的希望”能夠代表自己去變富有;吸了一波女性粉絲,因為她熬過了早期的性騷擾,同時,其實她很聰明,也不乖,有闖勁兒。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楊超越在《創造101》的發言


虞書欣現在看來還沒有楊超越那麼奇怪。楊超越的票數中,有一些是跟對家拼,就要拱自己的人上去,管她合不合適。有這種成分。舞臺表演上,還有人會等著看楊超越的笑話。但是虞書欣在舞臺上應該還是能跟得上的。


虞身上的複雜性有可能並不能維持大家長時期的好奇心。直男,並不喜歡遠距離看小作精,但是可以遠距離看他認為的美女。而且,虞不缺工作。楊超越需要拯救,但是虞,更多的是活成了女孩想要的自我、不受欺負的樣子。不過,隨著節目的推進,還可以再看看後續發展。當選手之間的互動更多地被展現出來之後,嗑點變多,還會有一些變數。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毒眸:作為大眾文化的產物,選秀節目的導向對我們的性別意識是否具有一定影響?


秦江:會有。但這都是在一整個媒體和現實環境中綜合產生影響的。媒體對受眾的長期影響,一直都是非常難研究的。短期影響可以在實驗中比較著來看,但是長期影響的因素太多了。


毒眸:人們為什麼熱愛看選秀節目?因為可以在綜藝故事裡看到一條完整的成長線嗎?這條成長線對於男性和女性來說是否是不同的?


秦江:政治上和實際利益上比較邊緣化的弱勢群體更容易在選秀節目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也更容易去追偶像。

選秀節目有“賦權”的神話性的話語在發揮作用:你出錢,你投票,你選人。但是McChesney等很多學者也批判過“一美元一票”的這種“民主”,因為投票是權利,不應該給有錢人的權利進行金錢加成。


毒眸:綜藝節目某種意義上也是故事(導演們也承認了這一點),在故事原型中女性的故事旅程是向內的,拯救自己;男性的旅程指向是向外的,拯救團隊。從這點來說,這一季《青你》在女性敘事上是否有所進步(更強調團隊、進攻性)?


秦江:女性的自我成長需要克服的外界負面壓力更多。同時,媒體節目中(英美也是)更多地呈現女性互相撕,來爭奪利益。如果節目可以不製造更多的女性之間產生矛盾的情節,就是一種進步了。


男團的選秀節目中也有人發現一些練習生可能存在小心思。粉絲給不給選手投票是一回事,但是在反對劣質偶像佔有資源的時候,希望也要剋制一下對不喜歡的選手的批評,不要發展成為網暴。

整體看來對婊的攻擊可能比對渣男的攻擊更嚴厲。


毒眸:之前有媒體分析,認為女團節目比男團更容易火,論據是歷史數據(《超級女聲》、《創造101》),女團更容易出圈(得到主流男性觀眾的關注),這點你是否贊同?


《超女》之後16年,性別話題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進步

《創造101》


秦江:主流男性不咋投票,但是整體卻會覺得出圈,得到主流男性的認同很重要。就像你說的,現在社會的主流輿論還是被男性掌控,男性是更關注女團的。


日韓的話,整體來說還是男團要火一些,但是他們的盈利方式是不一樣的,它是專門做團體,這個地方做完以後擴散到世界各地。而我們國家男團、女團選出來以後大多數時候都是去演戲,所以出圈可能對他們的好處要多一些。


毒眸:電視媒介的黃金時代我們造出了李宇春這樣的超級偶像,互聯網造星的現在,我們是不是已經告別超級偶像了?


秦江:超級偶像的出現,需要機緣,也需要時間。當年也只出了幾個人。現在每年選秀的練習生名字都記不過來,後續發展也不一定跟選秀的結果有直接關係。說這個為時尚早。


但值得關注的一個事情是,很多明星還是以以往的巨星的方式崛起和存在的:比如喬治·克魯尼、布拉德·皮特、凱拉·奈特利、安吉麗娜朱莉等人都沒有在推特上出現。這可能是我們在現有的新話語體系下忽略的一個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