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点土力学(44):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之一维渗流固结理论

前言

饱和土体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孔隙水随时间逐渐向外排出,孔隙体积逐渐缩小,土颗粒重新排列,相互挤紧,由孔隙水承担的压力逐渐转移到土骨架上来承受,成为有效应力的过程,称为

渗流(渗透)固结。 渗流固结即为饱和土体排水、压缩、应力转移三者同时进行的一个过程。 在实际工程中,土的一维渗流固结并不存在(除了在实验室内侧限固结试验中),但对于大面积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固结可近似看作一维固结问题。

一维渗流固结物理模型

为了形象阐明上述饱和土体的渗流固结过程,饱和土的渗流固结过程可以借助如图所示的弹簧活塞力学模型。

每天一点土力学(44):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之一维渗流固结理论

饱和土体一维渗流固结的弹簧活塞力学模型

在一个刚性的容器中装着一个带有弹簧的活塞,活塞上有很多细小的排水孔,弹簧的下端与容器底部相连。 其中弹簧代表土体骨架,容器内的水相当于土体孔隙中的自由水,而活塞上的小孔用来模拟土的渗透性,刚性容器象征侧限条件,整个模型代表饱和土体的一个土单元。 所模拟的渗流固结过程包括以下 4 个阶段:

活塞上尚未施加荷载时,容器中完全充满水,测压管水位与容器中水位齐平。

当施加均布荷载 σ在活塞顶面的瞬间,即 t =0 时刻,容器中水位来不及向外排出,加上水可被认为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弹簧没有变形,故弹簧的有效应力(相当于土体骨架的有效应力)为 0,则施加荷载的瞬间,刚性容器单位水平截面面积上的荷载 σ全部由超静孔隙水压力(超静孔压或超孔压)承担,即超孔压 u =σ,σ′=0。 此时,测压管水位上升 h 0 =u/γ w =σ/γ w ,此水头称为超静水头

经过时间 t,容器中水在压力作用下不断从活塞中的细小孔隙向外排出,容器中水的超孔压 u 下降,测压管水位下降,超静水头 h <h 0 。 此时,活塞下降,弹簧的有效压力 σ′增加,迫使弹簧受压,相当于土体骨架已经产生有效压力 σ′。

④随着活塞继续下降,超孔压力不断减小,弹簧的有效应力增加,最后当时间 t→∞时,超孔压力完全消散,即 u =0,容器中水停止排出,超静水头 h =0,测压管水位与容器中水位又保持齐平状态,此时,弹簧的有效应力 σ′=σ,相当于土体骨架有效压力 σ′达到了 σ。 土体渗流固结过程结束。

从以上利用弹簧—活塞模型模拟土的固结过程可以看出:饱和土体的渗流固结过程就是土中的孔隙水压力 u 消散并逐渐转移为有效应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应力都满足有效应力原理,即

每天一点土力学(44):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之一维渗流固结理论

实际工程中,土体的有效应力 σ′与孔隙水压力 u 的变化,不仅与时间 t 有关,而且还与该点离透水层距离有关,如图所示。

每天一点土力学(44):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之一维渗流固结理论

固结试验土样中两种应力随时间与深度的分布

即孔隙水压力 u 是距离 z 和时间 t 的函数:

每天一点土力学(44):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之一维渗流固结理论

上图所示为固结试验的土样,土样厚度为 2H,上半部的孔隙水向上排,下半部的孔隙水向下排。 在施加外力 σ后,经历不同时间 t,沿土样深度方向孔隙水压力 u 和有效应力 σ′的分布:

①当时间 t =0,即外力施加以后的一瞬间,孔隙水压力 u =σ,有效应力 σ′=0,两种应力分布如图右端竖直线所示;

②当经历一段时间后,t =t 1 时,两种应力都存在,σ=σ′+u,两种应力分布如图中部曲线所示;

③当经历很长时间后,时间t =∞,此时孔隙水压力u =0,有效应力 σ′=σ,两种应力分布如图左侧竖直线所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