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疫情后武汉会不会掉出新一线城市​?


重启!疫情后武汉会不会掉出新一线城市​?


■文丨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孙兴杰


4月8日,武汉将解除封城的措施,从1月23日上午10点,这座千万人的中国特大城市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停摆。两个多月,武汉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赢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的胜利。封城之下,武汉的经济社会活动基本处于停摆状态,疫情过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能不能恢复如初呢?


经过这一次巨大的考验,武汉的经济社会以及城市精神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有人说,疫情过后,其他城市还是那个城市,武汉已经不是过去的武汉了。在中国人的眼中和心目中,武汉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为中国的疫情防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封城来防控疫情,可以说将病毒遏制在武汉,防止向全国的其他省区的扩散。



武汉解除封城之后,经济社会生活逐步复苏,一些老字号的饭店开门迎客,在封城期间,除了抗击疫情的活动和保持基本的生活之外,武汉经济处于停摆状态,在整个2月份,财政收入微乎其微,湖北的财政收入缩水98.5%。从一个侧面能够看到疫情对武汉以及湖北省的经济是一次突然的冻结。


相比之下,浙江省的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1.3%,疫情在不同省区的程度不同,更重要的是疫情让线下的经济活动处于停滞之下,全国人民居家隔离,“闷死”病毒,依靠之前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电子商务网络,线上的经济活动受到的影响相对要小些,游戏、线上办公活动异常活跃,形成了疫情时期经济活动的新特点。


疫情过后,武汉复工复产加速,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生活是核心任务。两个多月的暂停之后,按下重启键之后,武汉经济可以恢复如初吗?武汉会不会掉出新一线城市?这是企业、政府和普通民众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一些研究机构也已经召开了研讨会,为武汉的复工复产和未来发展寻找机会和信心。


第一,武汉市疫情的重灾区,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冰暴一样,整个城市被冻结了,这是一次短暂而痛苦的袭击,城市的基础设施、工厂的设备没有损失,灾后的重建相对来说要快一些。从经济的数据来看,这是一次暂停,或者是春节假期的超级延长。武汉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抢眼,在全国大城市中,GDP跻身前十,2019年位居第八,经济增长率位居第四,2019年的世界军运会增强了武汉的国际知名度,可以说,疫情之前武形成了快速发展态势或者惯性。疫情是一次强行打断,疫情以后,按下重启键,武汉的基本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第二,随着高铁、航空网络的完善,武汉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全球化的本质是互联互通,一个城市的价值通过网络的连接性体现出来,网络连接的密度、网络的广度,以及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决定了一个城市在全球网络中的价值,武汉市九省通衢,在传统中国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地位,高铁网络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武汉作为人员、物资中枢的作用,与此同时,武汉也是诸多国际航班的中转站,这种连通性赋予了武汉的结构性优势。武汉解除封城之后,高铁、高速、航空运输逐渐恢复,作为互联互通重要节点的优势也不会改变。


第三,武汉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城市化加速、工业化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武汉的钢铁、化工、电子、汽车等产业具有形成了优势,产业链体系是观察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武汉形成了以存储芯片为代表的通讯技术产业,武汉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的聚集优势更加明显。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是中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方向,武汉是中部城市群支点城市,也是未来新一线城市的代表。


第四,疫情过后,全国经济复工复产加速,争取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需要采取更大财政救助计划,国家已经提出了新基建的庞大投资计划,武汉具有新基建投资的良好的基础,除了地方政府的投入之外,作为全国疫情最严重的省区,湖北省和武汉市也会得到中央财政的支持,争取将损失近可能挽回回来。


疫情之下,封城是迫不得已,但又是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中外科学家的研究也表明武汉封城为其他省区争取了时间,减少了数十万的感染。从经济数据上看,武汉短期的损失是惨重的,解禁之后,复工复产的基础完好,但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是巨大的。


重启!疫情后武汉会不会掉出新一线城市​?



有人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竞赛,在大都市圈、城市群的新城市化之下,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城市之间竞争,疫情过后,武汉的经济排名会不会下滑,城市之间的竞争格局会不会因此而改变?国内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疫情防控依然重要,但是恢复经济社会生活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疫后重建至关重要,至于说,疫情之后,中国城市格局是不是会发生变化,我们似乎应该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因为中国的发展已经深深嵌套在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车,同时也成为全球化的新鲜血液。


第一,疫情已经全球大流行,居家隔离成为常态,这应该是百年未有的场景,并不是说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大瘟疫,但是那时候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全球化连接,居家隔离让全球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停顿下来,这是一种冻结,甚至是锁闭,只有在灾难片电影中才能出现的场景,在现实中上演了。为了防控瘟疫,全球去连接化,去网络化,原因在于,病毒会沿着人员链接的网络快速传播。


在航空交通的时代,病毒距离地球的另一端,只差一张机票红,全球航空业遭遇寒冬,这只是疫情之下全球经济的一个侧面。中国的疫情与世界的大流行之间“错峰”爆发,客观上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回旋空间,能够相互支撑,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疫情的时间拉长,中国与全球之间的经济联系依然处于冻结状态。在中国疫情高峰时期,国外多国采取了控制措施,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全球确诊病例超过百万,疫情倒灌压力巨大,中国也不得不控制欲海外的联系。


第二,疫情造成生命和健康的损失,疫情防控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直接的成本就是市场需求的坍塌,东亚、欧洲和美国三大经济中心处于熄火的状态,尤其是美国和欧盟的疫情还没有见顶,确诊病例不断飙升,致死率也高企,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和美国作为全球最终消费品市场,市场需求的坍塌造成了大量的订单被取消。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疫情的第一阶段,为疫情防控而停工停产,而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之后,复工复产面临的问题是订单的消失或者延迟。


全球经济在今年将陷入衰退,而最终的衰退程度取决于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如果欧美的疫情防控也能在两个月之内取得重大胜利,那么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将是一次短促而激烈的电击,下半年能够期待经济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反弹。如果疫情防控变成了持久战,恐怕会带来全球经济的大衰退。


第三,疫情的大爆发折射出治理的断层线,从社区到政府,从国家到全球,疫情让各个层级的断层线显露无疑,而各个断层线之间的共振为病毒的传播呈现爆发性,造成了全球秩序的蜕化。从股市暴跌开始,疫情带来了连锁反应,真正令人担忧的并不只是股市暴跌,与此前的金融危机不一样的是,疫情造成的经济社会的锁闭事实上是一场实体经济的危机,股市暴跌之快超出历史,几乎没有传导。


生产和消费的停摆,供应链的中断,企业资金和债务难以持续,失业人数飙升。全球各大央行出台了巨量甚至是无限量的货币宽松政策,但是货币政策拯救不了实体经济的“锁闭”,当然,在很程度上避免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和“市场的暴动”。


各国财政的救助计划,在短期内可以构造一个经济救助的ICU,但是如果疫情拖延太久,债务危机会从企业转向政府,甚至是货币危机。金融学家肯尼斯·罗格夫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只是这一次危机的演习。


第四,中国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连接是过去三十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之一,疫情改变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外需暂时处于坍塌的状态,对于中国外需为主导的经济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对于武汉以及其他城市来说,全球经济态势的变化是共同的挑战。疫情造成的锁闭其实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脱钩实验,也是极端条件下的试验,对于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和困难,需要有充分认识和准备。


重启!疫情后武汉会不会掉出新一线城市​?



武汉是疫情的重灾区,疫情之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备受关注,武汉自身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没有改变,但是疫情对武汉人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这个不会体现在统计数据上,但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的条件。


武汉或者湖北的瘟疫之后,如何尽快恢复人员交流和往来,尤其是旅游、交通、餐饮等遭受重创的产业。在疫情期间,武汉以及湖北在网上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歧视,这些影响在短期内很难消除,虽然不能体现在硬性的经济数据上,但却有很大的杀伤力。除了复工复产之外,抚平瘟疫造成的心理创伤,激发武汉人的精气神,实现心理重建,要更加迫切。


不只是武汉,全国各个城市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已然大变,我们期待疫情能够尽快过去,但是更要尊重大瘟疫的一般规律,即便是疫情在上半年得到控制,很多弱势产业或者劳动者都会遭受重创。


在一个时期内,无论武汉还是其他城市可能需要将疫情的冲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尤其是疫情全球大爆发时期,中国经济很难走出独立的行情,但是在极端条件下,中国将不得不去构建一个内需型的经济体系,发挥自身的规模优势,通过更加彻底的改革,激活国内经济的活力,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的制度,比如金融、技术研发。在这个寒冬下,活下来,可能是最低,也是最高的目标。


(孙兴杰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