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因為你是我最親近的人,我不想和在外面一樣偽裝,所以才會罵你。”我們總是這樣,

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親近的人。即便親人不計較,卻並不代表沒有傷害

本期,通過我和我朋友的親身經歷,來了解最親近之人的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看起來很完美的婚姻,

因為一個“可笑”的理由想離婚?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我的朋友L小姐又跟我說,她很痛苦,她想離婚


L小姐7年前嫁給了一個大她七八歲的男人,D先生,現在有房有車有兒有女,三套房其中兩套在一線城市,D先生花錢從不吝嗇,家裡買什麼都支持,L小姐和D先生都有自己的工作,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幫忙帶孩子,請了個阿姨幫忙做飯幹家務


一切看起來都挺完美的,這簡直是很多女生夢寐以求的婚後生活,至少表面上看是這樣。


但是L小姐不開心

為什麼?


L小姐說,D先生跟她說話,永遠都在挑刺兒,而數落的內容總是千奇百怪讓人啼笑皆非。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比如:

髒衣籃都滿了你就不會洗一下衣服嗎

冰箱裡都沒菜了你就不會去買嗎

都五點了你就不知道去做飯嗎

地上都是垃圾你看不見嗎

一天到晚煩人你就不能消停一會兒嗎


然後總結,你真是又懶又蠢,你眼裡就看不到活兒。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對話總是以“xxx都xxx了,你就不會xxx嗎”的句式開始,以L小姐的沉默或者爆發繼而爭吵結束。


L小姐很不明白,為什麼這個理論上應該是與她最親密的男人從來不能跟她好好說話,一定要用這麼暴力的方式來表達。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語言這種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長期處於這樣暴力的語言環境中,L小姐在婚姻中感受到的不是愛,更多時候是不被認可和不被看見的痛苦。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更可怕的是,D先生並不認為自己對妻子有語言暴力,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又沒打你,哪來的暴力。


L小姐的遭遇並不是特例,對不起她這種情況我只能用“遭遇”這個詞來形容。


網上一搜關鍵字語言暴力、不好好說話,結果一大堆,有來自配偶的,也有來自父母的。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情緒傷痛和身體傷痛的腦回路是相同的。


根據密歇根大學伊森·克羅斯博士的一項實驗:


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的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也就是說,當面對父母或者配偶的辱罵的時候,我們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而我們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別人友善,而對親近的人過於苛刻,覺得他們不會離開自己,就有恃無恐為所欲為,將語言暴力施加於他們身上,殊不知,這對他們是怎樣的傷害。


我曾遭受的語言暴力,

而施暴者卻不自知?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小時候我家鄰居有個阿姨,掌控欲很強,也很擅長用語言攻擊人心,說話的時候句句往人心裡甩刀子。


這個阿姨罵人經常是一些小事,她可以換著法的罵,從畜生到婊子,從沒腦子到你這隻蠢豬,從你真沒用到生你還不如生只豬,句句誅心。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語言暴力是一種“零成本、零負擔”的施暴手段,施暴者往往不自知。


而暴力,是會遺傳的,如果我們在父輩那裡得到的是謾罵、是譏諷,那麼這些也會累積到我們身上,然後再次上演到我們自己的孩子身上。


所以語言暴力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可能要比一般溫暖家庭的人多兩個人生功課:


一是努力去消除這種暴力對自己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二是時刻警醒自己,日後不要成為這樣的施暴者。


那些曾傷害你的語言暴力,

轉接到孩子身上了嗎?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再來看看長期受到語言暴力傷害的孩子們長大可能是什麼樣子。


在瀋陽看守所的少年罪犯,他們親述自己的故事,滲透著家庭環境與犯罪背景之間的緊密聯繫,這種關聯令人震驚。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馬俊,父母幾乎從來沒有誇過他,罵他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豬腦子。

為了讓父親看得起,他開始賭博,被下套欠下鉅款,當他還債時被債主罵“豬腦子”,兒時受到的侮辱重現,他找到那個賭場裡最有錢的人,把人給槍殺了。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唐亮,小時候因在社交場合給父親“丟面子”,常被他罵“丟人”。長大後,在經營父親的飯店時,他遭到競爭對手罵“丟人”,聯想到父親對自己的辱罵,惱羞成怒,找了一把斧子把罵他的人給砍了。


每天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怒火的家庭中,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這些無形的暴力烙印在孩子的心上,開始變得不自信、怯弱、抑鬱、敏感、暴躁,甚至產生交往障礙,影響一生。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語言暴力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兇器。”


而這把兇器,有可能是指向別人,也有可能是指向自己。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網上有一段視頻,故事發生在泰國,父母經營一家超市,兒子經常玩手機,父親恨鐵不成鋼,那天父親看到兒子又在玩手機,怒火中燒,走到兒子面前,掏出身後的手槍,說“有種你殺了自己”。下一秒,兒子拿起手槍對準自己按了下去。父親還以為他在開玩笑,撲過去準備教訓兒子一頓,看到地上的血跡才嚇得躺在了地上。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當你怒不可遏時,面對幼小的孩子,千萬要記得:

這就是你,是二三十年前的你。


你渴望父母能抱抱你,能給予一點安慰,而不是粗暴的辱罵與攻擊。


你這樣想,你的孩子也這樣想。


一個正確溝通方法,

竟能讓人做出改變?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有一部經典之作《幸福的婚姻》,樊登讀書也介紹過這本書,書裡提出一個好好說話的觀念,就是說事實而不是看法。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比如:

D先生想讓L小姐做飯:

“你就不知道去做飯嗎”這是表達看法

“你今天還沒有做晚飯”這是陳述事實


老婆想讓老公拖地:

“你怎麼從來都不知道拖一下地”這是表達看法

“你今天還沒有拖地”這是陳述事實


家長檢查作業發現有錯題:

“你是豬嗎這麼簡單的題都做錯”這是表達看法

“你這道題做錯了”這是陳述事實


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後者的表達方式是不是比前者要讓人舒服多了?


好好說話之後,就連指出錯誤都讓人沒那麼難以接受。


表達看法,往往帶著個人成見和攻擊性,會讓人下意識想反抗,你攻擊我那我得打回去。

而不帶成見的指出事實,才能讓人認同並做出改變。


語言暴力 | 給最親的人,扎最深的刀


作為高級動物,我們被賦予了說話的能力,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去溝通,去理解別人。


而不是為了利用它的特性肆意發洩自己、攻擊別人。


謾罵即刀,譏諷即弓弩,羞辱即匕首,惡意攻擊即利斧,語言暴力即槍支。

這些兇器對身體傷害有多大,語言對心靈的傷害也有多大。


生而為人,請你保持善良。


希望我們對親密的人多點關心,別飆狠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