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年齡

保持心理年齡,是越來越多高智商、高情商人士追求的目標。

畢竟,任何美容手術或換妝品都比不上氣質產生的自信;任何財富或權力都比不過經歷過眾多風雨後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年齡。

這裡需要保持的心理年齡,當然是已經超越了少年幼稚期、青年試錯期的心理階段,已經達到能收控自如同時又充滿自信和朝氣的那張心態。

一、保持對新鮮事物的興趣與關注

一個人一旦達到成熟年紀、擁有成熟的心理後,身體發育即將越過巔峰,心理的成熟速度也會不斷減慢。

一般人,當年紀超過40歲後,伴隨著身體機能的逐漸衰退,思維模式等心理上也開始趨於更多的經驗主義、更多的保守模式。

所以,應對這種不自覺的衰退模式,最好的方法就是時刻保持對新鮮事物的關注度,隨時保持對新技術、新應用的濃厚興趣,讓自己的經驗更新頻率與時代同步,這樣才能避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而保持對新技術、新應用濃厚興趣的伴隨效應,也必然是和年輕人有更多的共識,能吸收更多年輕人的觀點和想法,更容易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角度去更多的客觀分析、處理問題。

一旦達到這種對社會進步的節奏隨時同步、對新生事物不僅熟悉更能熟練理解和駕馭,那麼顯然已經具備了相對年輕的心理年齡。

二、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提高/精煉自身能力

從上面可知,保持年輕心態的方法是不斷的學習、進步,這裡就關聯到其實很年齡關係不大的一種自我素質培養,就是終身學習的態度。

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完善、更新自己的方法論體系,才能從容的應對各種新問題。

只有對自身的不斷更新,才能保持始終的健康狀態,這點和身體機能保持年輕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三、達到一定高度後,保持對幼稚、低端存在的包容和寬容,要善於捨得

當注重自身修養與能力塑造,隨著年齡的積累自己的能力和社會影響力達到一定高度後,還要注意保持對一般人、年輕人相對幼稚的想法或衝動的行為足夠的包容和寬容。

畢竟這個社會是有不同的人組成的,不可能事事都按照精英們的想法和做法去運行,也要有足夠的空間給年輕人去試錯,給他們從幼稚到成熟的試驗場和成長空間。

這時,就需要從整體、宏觀上去把控事態的發展,放棄細節的追究,只要是最終結果能讓更多的人更好,那麼細節上、短暫的個別損失就必須當作學費一樣的去寬容。

換個直白的說法,要善於運用捨得的道理去先舍後得。

擁有這樣心態,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對新事物的敏感興趣、終身學習能力,就可以保持既能熟練的解決問題、又能大度的規避紛爭,煩惱少了、爭鬥少了,心態自然就可以在輕鬆的狀態下更自如了。

四、保持健康心態絕不是老年人專有的追求

事實上,針對中老年人的心態保持問題,卻並非只存在於中老年人身上。

比如,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從小訓練的各種乖孩子,就更容易被誇獎為“少年老成”。

而這個詞的貶義說法就是老氣橫秋、未老先衰。

當下,很多年輕人被迫佛系,實質上已經不自覺的進入“有些人活著,但已經死了”的殭屍狀態。

對於這些還沒年輕過就已經心態衰老的人來說,我們國家更需要梁啟超《少年中國說》裡的那種少年精神來激發。

所以,保持健康的心理年齡,絕不僅僅是中老年需要注意的個人素養,也是範圍更大的社會群體的現實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