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医小课堂】——换药,不是换”药 ”

【江医小课堂】——换药,不是换”药 ”

伤口换药?

怎么没见”药”呢?

不用散点消炎药粉?

很多手术后患者或急诊处理外伤病人对换药都有这样疑问,换药时不见“药”,我们的药呢?今天我院外科吴慧明医生就和大家聊聊换“药”。

【江医小课堂】——换药,不是换”药 ”

Q:

什么是换“药”?

A:

其实,所谓换药,正确说法应该叫更换敷料,即换上清洁无菌的纱布。外伤、手术(包括有菌手术如切开排脓和无菌手术)后都要进行,通过观察伤口,清洁伤口,达到保护伤口的目的。

Q:

难道所有换药都不用“药”吗?

A:

对有菌手术,换药目的是及时清除分泌物、清洁创面、促进肉芽生长和组织修复。对于无菌手术伤口,换药只是为了更换干净敷料,减少污染和感染的机会。一般术后仅需换一次,如果敷料很干净、无渗血渗液就无需再换,直到拆线为止,而真正需要用药有两种情况:

01 伤口污染严重且较深

不能保证一次清理干净,或换药时分泌物特别多,甚至发生特异性感染如绿脓杆菌、厌氧菌感染等,需用特殊药物如双氧水或其他有效抗菌素时,才会在伤口中使用。

02 当伤口分泌物量多需引流

手术时在伤口特意放置引流物的情况,通常放生理盐水纱条,即民间常说的下捻子,这就需要逐日更换引流物,直到分泌物消失为止。

Q:

换药有什么步骤?

A:

对于一般的清洁伤口,其实换药的步骤很简单:

第一步:揭去伤口原有的纱布,敷贴

第二步:用消毒碘棉签或者碘伏棉球清洁伤口

第三步:擦干后,覆盖新的纱布或敷贴

Q:

在日常换药中,我们用的药品,应该注意什么呢?

A:

1. 酒精/碘酒

酒精/碘酒是常用的消毒剂,因其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小贴士:

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则不建议用酒精。面部、粘膜等处不建议用碘酒,因其有腐蚀作用,脱碘不彻底可使皮肤染色,且易发生过敏反应。

2. 碘伏

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粘膜,皮肤等),还是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

小贴士:

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对于出血多的伤口,效果不好,创面过大也不宜应用。

3. 生理盐水

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小贴士: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洗和湿化,对于一个面积广泛的、不平整的创口,全面擦拭是不现实的,冲洗能够去除创面的污染物。

4. 高渗盐水

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在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高渗盐能起到局部脱水作用。

5. 高渗葡萄糖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同时,作为一种脱水药,它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适用于:

● 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

● 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

● 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

【江医小课堂】——换药,不是换”药 ”

吴慧明医生:

换药无需太勤,一般在外伤术后三天需要换药,次数不必过多。并不是伤口清洁越勤,愈合速度就越快。

【江医小课堂】——换药,不是换”药 ”【江医小课堂】——换药,不是换”药 ”

吴慧明

专业:外科学

所在科室:外科

来院时间:1996年

外科副主任医师,浙江省红十字会二级救护师资。曾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进修,擅长普外、肛肠疾病诊治。擅长电子结肠镜、电子肛肠镜、普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图/ 部分来自网络

核稿/ 党办&院办

采编监制/ 胖头丹

【江医小课堂】——换药,不是换”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