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任何重視教育的民族,都是最值得敬畏的民族。

從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開始,中國的教育逐漸由“貴族教育”走向“平民教育”,“有教無類”引領了中國幾千年的繁榮。

今天,也是如此。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等,還是第三世界國家,如印度,凡是重視教育的民族,都將逐步邁向強國之路。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雖然,一提到教育,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學生,都有說不完的“牢騷”。但這也是好事,說明所有人都重視教育。

在線教育大爆發

突發的疫情,給傳統的教育方式帶來巨大變革。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方式,在線教育從未如此火爆過。

教育管理部門、各級學校忙著線上管理,各科老師突然變成了“主播”,家長陪課、學生打卡成為常態……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數據顯示,全國14萬所學校、290萬個班級在釘釘開課,覆蓋全國30多個省份的1.2億名學生。全國350萬人民教師在釘釘上當起了“主播”。

暫且不論在線教育的效果如何,中國如此大規模的在線教育,確實令世界驚歎。

如果沒有這麼多年強大的網絡基礎設施支撐,沒有移動終端的繁榮發展和各類線上平臺的持續發力,沒有全民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是不可能形成如此規模的。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那麼,未來中國的在線教育還會如此火爆下去嗎?

雖然不少老師、家長、學生抱怨,但也有許多老師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教育機構也會在這次全民測試中,不斷升級。

一些優秀的教育機構,未來會像當下最緊缺的口罩廠商一樣,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雖然,在線教育會有所降溫,但必將是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印度在線教育如何

印度自宣佈封城以來,報告的確診病例數量較少。但很多專家擔心,印度密集的人口、落後的醫療,一旦未能有效控制,將成為下一個疫情爆發的“震中”。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突發的疫情,常常會對社會產生巨大沖擊,但同時也使一些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近日,印度教育科技平臺Lido Learning宣佈獲得300萬美元融資。作為一家去年初創的科技公司,他們的目標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主要為5-9年級學生提供數學和科學輔導課程。

顯然,這次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給這家初創公司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在線學習的發展速度,超出了他們最初的預期,因而,許多資本也加入進來。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雖然印度的基礎設施落後、專業教師匱乏,阻礙了教育的快速發展。但近年來,其在線教育規模也在快速增長中。

據2016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教育市場總額為1000億美元,其中,數字化學習區塊約佔20億美元。

預計到2020年,將增至1800億美元,而數字化市場將增長至57億美元。

當然,印度教育市場規模與中國相差甚遠。2020年,中國僅在線教育市場就將突破3000億元,約420多億美元。而整個教育市場規模預估至少超9萬億,將近1.3萬億美元。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目前,印度的在線教育基礎還很薄弱。由於印度各個地方發展不均衡,網絡技術還不夠普及。印度的大規模遠程教育,仍以FM電臺和衛星電視為主,這樣可以使偏遠地區的居民,獲得受教育的機會。

發展中的印度互聯網

不過,印度也正在努力改變這樣的現狀。

據去年一份報告顯示,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已達38億,佔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其中,印度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已佔12%,是僅次於中國(21%)的互聯網第二大國。因此,印度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而去年3月底,我國工信部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手機上網用戶已達12.9億。

有趣的是,印度互聯網的使用,存在相當明顯的性別差異。該分析提到,男性互聯網用戶有2.58億人,女性互聯網用戶只有男性的一半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在廣大農村地區,這個差異會更加明顯。在500萬以上人口的大都市裡,男女的比例則達到了6:4。

不可小視的印度教育

或許提到印度,印象可能是:落後且髒亂差,火車廂外掛滿了人,時常發生的強姦案,狂妄自大地總認為比中國強,篤信佛教的苦行僧,如廁後用手擦屁股……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但印度的教育成果也不可小視。

如今,在美國硅谷,印度人已經佔領各大知名公司的中高層管理崗位,且多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

印度理工學院作為最好的高校,它的錄取率只有不到3%。無論是總理的兒子,還是校長、教授的小孩,想進入這所學校,學習成績一定要在全國前2%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因此,很多印度孩子為了進入這所學校,每天早上4點半就起床去上實習班,上完實習班之後上正課,正課結束後,晚上還要補習。

當然這樣的努力是不會白費的,如果能從這裡畢業,就會進入各大跨國公司。在招聘季,一般只用不到兩週時間,這些學生就會被“搶購一空”。

但是,與中國重視基礎教育不同,印度更重視的是高等教育,印度理工學院就是個縮影。

因為印度教育沿襲的是英聯邦教學體系。所以,上課是全英的教學環境,好一些的學府,有不少畢業於牛津、劍橋的優秀老師,教育質量還是很高的。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但這也會出現問題,繼承歐美的精英教育體系,加上印度貧富兩極分化嚴重,就會導致培養出的精英,沒辦法在國內得到發展,反而大量外流,無法為自己國家、民族的發展做貢獻。

未來教育的出路

當然,我們也走過這樣的彎路。但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大量優秀人才有了可以施展抱負的環境,就會選擇在國內發展。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在印度,無論是基礎教育發展,還是在線教育發展,雖有巨大的市場和良好的前景,但都會受國家經濟實力制約。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因此,無論從任何方面看,增強國家綜合國力都是首位的。否則,再美好的想法,也無法變成現實。

不過,請牢記:任何重視教育的民族,都是最值得敬畏的民族。

正如孔子開創的“有教無類”,實現了由“貴族教育”向“平民教育”的轉變。幾千來,無論是過去的科舉,還是今天的應試,都可以使寒門學子擁有一考成功的機會。

當然,我們的教育也常被人們所詬病,如教育公平問題、一考定終身問題等等,但教育就是在不斷自我進化中前行的。只要方向正確,時間會證明一切。

疫情過後,印度能否趕超中國,迎來在線教育的“春天”?

對比中印的教育發展,我們應該持“取長補短”的態度。比如,要持續重視基礎教育,大力發展在線教育,特別要把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而不是在已經近飽和的大中城市的競爭中,使資源被浪費;

再比如,國內一些頂級大學,要堅持“優中選優”的原則,讓更多的“精英人才”被選拔出來,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施展抱負的環境,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堅信,我們的教育會在不斷試錯和自我進化中越來越好。歷史已經證明一切,未來也將證明這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