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0年非洲蝗虫灾害

中国人民们生活在病毒的阴影之下,一线医护人员正冒着生命危险跟病毒殊死搏斗…

在美国,一场致命乙型流感病毒爆发,至少有2200万感染,12000多人不幸丧生。

尼日利亚爆发不明疾病,2天内15名患者不治身亡,目前造成了47人死亡,365人感染。

澳洲烧了几个月的山火终于被暴雨扑灭,但暴雨却诱发了洪灾。

与此同时,另一场罕见可怕的灾难正在地球上演。3600亿只沙漠蝗虫暴风入侵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三国,肆虐侵蚀着人们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作物…

(友情提示,下面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密集恐惧症慎点)

这场大规模蝗灾史无前例,是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是肯尼亚70年来最严重的入侵。

在受灾区的人们,仿佛活在末日一样,每天都经历着绝望、无助、压抑。原本蔚蓝色的天空布满了黑压压一片蝗虫,昏暗不见天日。

即使不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看到这成群结队的蝗虫也会起一身鸡皮疙瘩,生出恐惧之心。

这庞大的蝗虫数量让人寸步难行,所长甚至怀疑生活在受灾区的人们能否正常呼吸…

人类自以为是宇宙中心,可以肆意略有侵占自然资源,主宰世界万物的生命。然而,这些看似弱小的蝗虫狠狠的在我们脸上啪啪打了一耳光。

当人类拿起工具、开着摩托车试图驱赶,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年的收成化为乌有…

一直让我们人类引以为豪的武器,在铺天盖地的蝗虫面前同样毫无用武之地,只能看着庄稼被不断啃食…

这场堪称世界级的超级蝗灾,其实早在去年6月就已经出现了苗头,在非洲多地都出现了蝗虫,农作物遭到破坏。

但那时,蝗灾的规模远没有这么可怕。人们因此掉以轻心,没有及时控制。如今这批蝗虫的数量已经增长了惊人的地步,并且以一天150公里的速度不断迁徙。

一批蝗虫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大肆破坏后,向南迁移进入了肯尼亚。

等到把肯尼亚的植物啃得一干二净,这群破坏者又移动到了相邻的乌干达和南苏丹。

在另一批蝗虫已经飞跃红海,从也门扩散蔓延到了亚洲的伊朗,阿曼,巴基斯坦和印度。

巴基斯坦的情况尤为严峻,他们这次经历着27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全国40%的农作物被破坏,已经进入了全国紧急状态

目前,至少有10个国家遭到了超级蝗群的侵袭,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受害国家。红海南岸加上北岸的蝗虫,数量预计已经达到了5000亿…

这些恐怖的蝗群每天会吃掉3.5万人的口粮,这意味着有1300万多人即将面临被饿死的威胁…

看似小小的一只蝗虫,为什么会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超级破坏者?

蝗虫也叫蚂蚱,小时候大家可能都在乡野的路边看见过这种小生物。但我们平时见到的蝗虫一般独居生活,身体呈绿色,脾气温和无害,只吃素。

然而,当蝗虫因为某种原因聚集到一起的时候,因为它们分布密集,敏感的大腿不断摩擦触碰,性情就会变得暴虐嗜杀,食欲大增,甚至会互相撕咬,吃掉自己的同伴。

与此同时,蝗虫的形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绿色变成黄色,并开始成群结队的进行迁徙移动,导致了蝗灾。

蝗灾有多可怕?

蝗虫过境,寸草不留。只要是绿色植物,不管是小麦水稻,高粱玉米,还是路边的一棵杂草,它们统统会啃食得一干二净。

这意味着农民们将颗粒无收,忍受饥饿的痛苦甚至是面临死亡。然而,这只是开始,在饥荒之后疫病接踵而至,对受灾人群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在历史的洪流中,无数人死于蝗灾后的饥荒和饥荒后的瘟疫,我们国家亦然。

秦汉时期,平均每8.8年爆发一次蝗灾,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为2.8年,光是有记录的蝗灾就有800多起。在没有农药防治的古代,每次蝗灾爆发后都会饿死无数人,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有宝宝可能想问为什么古代人宁可饿死都不吃蝗虫?这是因为早期人们心智闭塞,把蝗灾认为是上天神灵的惩罚,不敢把它们当做食物,甚至还会修剪庙宇来供奉蝗神。

到了近代,国人依然对蝗灾无可奈何。1942年,河南在大旱遇到严重的蝗灾,由此引发了可怕的大饥荒。在当时,树皮草根全部被人啃光,大雁屎、观音土都成为了人们争抢的食物。

为了活下去,人们卖掉老婆孩子换取一点点粮食,甚至饿到开始吃自己的同族,但最终依然有300多万人饿死,病死…

(因饥饿倒在路旁的灾民)

进入发展的新时代后,防治技术的进步加上多年的经验累积,在农业部数年的努力下,如今国内的蝗灾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曾经饿死百万人民的蝗灾就这样逐渐被大家遗忘到了脑后…

然而,蝗灾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健忘就此消失。2020年,非洲蝗虫卷土重来,重新让所有人认知到了蝗灾的可怕和暴虐。

如今,非洲蝗灾的防治迫在眉睫,如果蝗灾情况得不到及时控制,根据预测,到了6月,5000亿蝗虫的数量将翻至500倍,9个月后将增加8000倍!

看到现在蝗群已经到达了印度,很多人好奇它们能不能飞跃喜马拉雅山入侵中国。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推测,这批蝗虫入侵国内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因为产卵后蝗群的迁徙能力减弱,二是高海拔寒冷地区不适合蝗虫生存,难以迈过这个障碍。

但先别急着松口气,万一这批鸡贼的蝗虫选择绕道而行,从印度一路入侵缅甸,泰国…那么我国的云贵川也有可能会成为蝗灾的受害者。

蝗灾该如何防治?

关于蝗灾的新闻下所长看到不少网友在抖机灵,建议把那些蝗虫炸一炸吃掉,认为这样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且不谈这些蝗虫身上有没有携带不明病毒,吃了会不会得病,所长想问问这位网友:5000亿只蝗虫要吃到什么时候??

而且蝗虫也不是二傻子,不会一直待在原地任凭我们宰割。要知道它们一天就能飞跃150公里,还能穿过局部海洋。想靠吃来控制蝗灾,简直是无知又狂妄!

目前,最有效控制防治蝗灾的方式还是靠大面积喷洒化学药剂。

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投放的化学药物会污染环境,杀死农田里的其他物种,甚至会不小心杀死蝗虫的天敌,另外长期使用农药防治还可能会导致蝗虫变得有抗药性,增加以后的防治难度…

比起等到蝗灾形成来遏制,所长觉得更需要被重视的是“预防”阶段。想知道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就必须找出蝗虫们聚集群居形成蝗灾的原因。

蝗灾爆发的机制需要具备3个因素:蝗虫,植被,合适的环境。

首先,所长必须告诉大家想把所有蝗虫彻底杀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蝗虫繁殖能力非常强大,一只成熟雌蝗一生平均能产卵200~1000粒,加上蝗虫会把卵产在土地下,进一步增加了完全毁灭这一种族的难度。

即使终有一天,人类有条件能完全消灭蝗虫,所长也不建议这么去做,因为贸然毁灭一个物种可能会打破自然界的平衡,导致一系列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其次,植被也属于不可改变的因素。蝗虫能吃的植物很多,不可能通过断绝口粮的方式来饿死蝗虫。

这么一看,我们唯一能影响的变量就是环境。蝗虫的大量繁殖,群居迁徙离不开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高温少雨的气候有助于虫卵的安全孵化。

干旱导致植被面积萎缩,当食物匮乏时,蝗虫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迁徙飞往有植被的地方。当越来越多的蝗虫聚集到合适的栖息地,不可避免的会相互碰撞摩擦到后腿敏感带,最终诱发了蝗灾…

讽刺的是,诱发蝗灾形成的宜居环境背后也有我们人类出的一份力。

滥砍滥伐森林,肆意掠夺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干燥裸露的土地成为了蝗虫繁衍生长的天然游乐场。

为了经济效益不加控制的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而高温会进一步帮助蝗虫快速生长。

这次非洲之所以出现罕见的大规模蝗虫,跟异常的气候同样有着密切关系。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去年非洲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高温有助于蝗虫繁衍,而强降水导致非洲地区植被疯狂生长,有了足够口粮的蝗虫因此在短期内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量…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很多人在为着全人类的安全,和自然的共处平衡而努力奋斗着。

但这同样是个很坏的时代,你叫不醒那群装睡的人,他们从始至终都把自己当成是自然的主宰,宇宙的中心,依然死不悔改的肆意破坏着生态平衡。

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类为了一己私欲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终有一天将会孽力反馈,报复到我们自己身上。

病毒威胁生命,蝗灾侵吞食物,山火洪灾毁灭住所…我们如今正在品尝着自己酿下的苦果,不是么?

希望更多人能清醒,不再破坏自然生态点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