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这么感人,你们为什么不哭?”:大胖子爬月台,哈哈哈

综艺节目《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辩题来了——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正方二辩黄执中呼吁大家救画,因为画里有来自“遥远的哭声”,为此,他还举了朱自清《背影》的例子,感动了现场无数成年人。

但是,我今天要谈的是——

这篇经久不衰的抒情散文不一定能感动如今的中学生。

“《背影》这么感人,你们为什么不哭?”:大胖子爬月台,哈哈哈

01

对于一个中学语文老师而言,三年注定会成一个轮回,因为朱自清的《背影》总会在那里等着你,你不讲它,便不能过此关口。

对于这篇过度闻名的“课文”,每次讲到都会心惊胆战,生怕讲不好对不起作者,对不起自己的老父,隐隐地,也会觉得讲不好就有可能失去做一个好父亲的资格。

这绝非我妄想,前几日看到一则新闻——

一个老师公开课也讲这一课,当她讲到“攀”、“缩”和“倾”时失控大哭,大约是想到了自己父亲的艰难,但是讲台下的学生们却因为父亲是个“胖子”哈哈大笑。

一篇文章,两个世界。

对此,有人说彼此都太尴尬,有人说学生们少不更事,但不管归因何处,总有一方体悟到了朱自清那“遥远的哭声”。

值了!

“《背影》这么感人,你们为什么不哭?”:大胖子爬月台,哈哈哈

02

我也是刚刚讲完此篇,忽然想到前文中的那个同行的遭遇,不知怎么地胆子大了一下,问了这个问题——

觉得这篇文章确确实实很感人的同学举手?

没想到,那个同行的遭遇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我这里,不同的是——

讲课的过程中我没哭,学生们也没人笑。

了解到这一点,作为老师的我自然是不死心的,因为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点没有达到。

为了启发学生们打开自己的泪腺,我给他们布置了一篇日记——

《除了背影,那些让我觉得父亲很艰难的时刻》。

下课铃响了,不知道明天上课时他们会交上怎么的答案。

“《背影》这么感人,你们为什么不哭?”:大胖子爬月台,哈哈哈

03

我之所以如此“决绝”,如此不放过他们,还源于今年父亲节时的一张问卷调查——

请用一段话评价一下自己的父亲。

原本我想,将这一份份问卷结果发给家长群里的父亲们,特别是那些常年在外地打工的人,一定是个别样又温暖的的礼物和告白。

没想到,我在好几张问卷上看到了意料之外的答案,其中,最令人惊悚的是这个——

我恨他!我长大绝不要像他一样因为偷东西进监狱,让全家人跟着他抬不起头,丢人!

看到这一份,我只能按下所有问卷,将这个秘密埋在心里,并试图寻找问题的起因和解决方案。

时间过去好几个月了,那个孩子始终不愿意向我吐露实情,也许,有的秘密是要一个人保守一段时间的,也许是要一个人自行解决的。

要说我不期望朱自清的《背影》能解决他的问题,哪怕缓解一二,那是不可能的,哪怕只是奢望呢,我也愿意一试。

我更想,其它有类似问题的同学也能从这篇文章中获益,不求很多,能稍微拉近一下父子或者父女彼此的心就好。

“《背影》这么感人,你们为什么不哭?”:大胖子爬月台,哈哈哈

04

于是又想,我和我的女儿将来会不会也遭遇同类的问题,因为今天早上我吼了她。

我这个宠溺她的父亲对她而言,爸爸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眉头会突然紧皱,倒出一堆垃圾情绪。

这样的时刻一出现,她总会把才上一年级的小手伸过来,并试图抹平我皱起的眉头,还会说:“怎么又生气了,抹平!抹平!”

这样的时刻,倘若我不听她的,她会把之前的动作和话语再来一次,直到我彻底屈服,眉开眼笑才算完。

这样的时刻,我也总会生出歉意,后悔伤害了对面这个小孩的心,特别是今天早上,我吼完她,她便急急忙忙进了学校大门。

或许,她只是没来及得像往常一样把小手伸过来,最坏的情况,那一刻她突然不想那么做了,因为吼她的这个人一秒前是骑自行车送她上学的好爸爸,一秒后,他成了坏蛋。

而于我而言,吼她仅仅是因为快迟到了,她必须快快下自行车,快快拿起水壶,快快背好书包,快快走进教室。

望着她快快远去,一去没回头,我一怔,惯常说出口的那句“记得喝水”也只能咽进肚子里,留给肠胃慢慢消化。

“《背影》这么感人,你们为什么不哭?”:大胖子爬月台,哈哈哈

05

在朱自清的《背影》里,这样“父亲式”的细节处处可见——

父亲要一边紧着找工作还债,耽误一会儿就可能错过机会,致使全家陷入更难的境地,另一边,已经年满20岁,并且多次往返过这段路程的儿子要上火车。

孰轻?孰重?

但是,父亲还是放下了踌躇亲自来送儿子了。

面对这个已经成年的大小伙子,如何去表达一个父亲的关心呢?

在那个“父为子纲”残留得依然很厉害的年代,这确实是个需要克服的心理问题,但是,月台对面的橘子给了他答案。

他没想到,他也不会知道,自己努力爬月台的那个“背影”瞬间缓和了随时可能走向末路的父子关系。

“《背影》这么感人,你们为什么不哭?”:大胖子爬月台,哈哈哈

06

我想,如果“背影”的故事能为更多人所熟知,那些“被恨”的父亲大概都会想着去修复一段即将或者已经破裂的亲子关系的。

我也愿意相信,那一刻他们的孩子会愿意走上前的,毕竟血浓于水。

作者:北老师,青少年阅读和写作教练,个人原创公众号:千卷阅读与写作(qjyd2019),坚持日常驾驭阅读、写作和演讲三驾人生马车,核心在锻炼身体,笃定这样的生活才不会那么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