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峨山縣大龍潭橘農往事

雲南峨山縣大龍潭橘農往事

李春源為客人指出長勢較為喜人精品柑橘

近日,峨山縣大龍潭鄉迭所村委會大平田小組柑橘成熟的消息傳開,鄰村魚塘村的養殖戶普曉芳聞訊趕來採摘,只為嚐到春日鮮柑。等待普曉芳趕來期間,果農李春源告訴記者,目前他家的10畝地分別栽種了茂谷柑、沃柑、椂柑、紅美人4個品種的柑橘,他說,綠汁江流域低熱河谷氣候使得出自這裡的柑橘鮮美多汁、口感爽滑,採收期長,因此受到各地遊客青睞。

云南峨山县大龙潭橘农往事

普曉芳在園中採摘

普曉芳都不用李春源的指引,迅速鑽進果園中,轉眼便已裝好一袋,顯然不是第一次來了。普曉芳說,自己午飯過後與丈夫外出放牛,親朋好友知道她要來大平田採橘,紛紛拜託她往回帶。“所以說,我是帶著任務來的。”普曉芳喜歡的品種是椂柑,此柑個頭大、皮色鮮豔、橘香四溢,甜度剛剛好。看著終於嚐到可口鮮橘的普曉芳喜笑顏開,記者心中卻生疑:難道如此美味的反季水果只有鄰村和部分遊客自主找著來買嗎?為了解開疑惑,記者找到了大平田村通過種植果蔬脫貧的九零後彝族小夥李晟有。

見到25歲的李晟有之前,記者通過書面材料瞭解到他的故事,縣市媒體多次採訪過他。2013年時李晟有家的經濟來源僅僅依靠傳統的農作物種植,收入微薄,難以支持他和妹妹上學,被列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2014年,學習汽修專業的他從玉溪工業財貿學校畢業,曾在市森林公安局幹過輔警,還幹過汽修。他在講述從前的時候,多次提及了自己對農業種植始終有著極大的興趣。2015年之前,他家僅種有玉米、水稻和烤煙,收入不多不說,李晟有發現了現有農作物的收栽間隔時間太長,自家的地完全沒有輪作起來,這對土壤活力必然無益,讓李晟有憂心的是,周圍農戶都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通過對農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響應鄉政府“致力打造峨山重要溫帶水果基地”,他建議父母栽種柑橘樹和其他冬早蔬菜,盤活土地。

云南峨山县大龙潭橘农往事

修剪過茂枝葉的李晟有

本以為脫貧之路由此順利邁開,不料2016年10月李晟有遭遇一場車禍,為了治療右腿的粉碎性骨折,家中積蓄耗光後還背上了外債,父母開始輪流照顧他,暫停了農活。醫囑休息三月,而他只休息一個月後就杵拐下地,即使腿腳不便,但還有雙手能動,柑橘和蔬菜正是需要打理的時期,怎可前功盡棄,他很快適應了杵拐幹活。同年底,李晟有發現除了柑橘蘊藏著的商機,人參果也有不錯的市場前景,於是他從2017年初開始栽種人參果,因年底霜凍災害襲來,15畝人參果只採收得一半,很多人參果樹被凍死。經歷過天災車禍的李晟有變得善於總結:所有作物都有它的關鍵期,不容自己行動不便而耽擱,所有作物都面臨無常天災,必須做好防護措施。經驗的增長讓他信心倍增,2018年,他將原有的15畝人參果擴栽至30畝,每畝產量不低於4噸,年收入達20多萬元,在村裡流轉土地90多畝。同年底,李晟有摘掉貧困帽。

都說往事不堪回首,但李晟有向記者講述時卻沒有覺得“不堪”,他覺得自己樂觀的性格支撐自己渡過了很多難關。李春源眼裡的李晟有是個“頭腦靈光”的小夥子,他認為李晟有提早意識到了一些事情,比如大家傳統農民的身份應該向學習型農民方向轉變、從前土地的荒置期可以栽種其他適應氣候的農作物。關於記者提出的打通銷路的問題,2018年李晟有陸續通過特色峨山生活服務平臺、玉溪市蘿蔔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及雲南正果商貿天貓旗艦店等線上平臺銷售各類果蔬,至於下一步,李晟有說,他打算通過“網紅帶貨”的方式促進銷量,創新銷售思路,引起更多人對大龍潭產業的關注。

問答間,熟客普曉芳已與果農李春源結清賬。李春源說,自五年前開始栽種柑橘,不同品類每畝產值在1萬至2萬元不等,自己的10畝橘地銷量最好時能帶來20多萬元的收入,柑橘價格隨市場情況每市斤在8至11元間浮動。截至2015年,大龍潭全鄉柑橘種植面積已達481畝,涉及魚塘、迭所兩個村委會,農戶42戶。柑橘種植在土地流轉和產銷中,拓寬了農戶增收渠道,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那是五年前的一個晚上,我們幾人坐在一起商議,心想政府優化農田種植結構勢頭正勁,大家一致認為前景可觀,於是就下定決心投身到柑橘種植中來。以後,為了回饋多年支持我們的回頭客,我打算辦個吃柑橘比賽,讓更多人感受到鄉村生活的愜意。”李春源說。

雲南網通訊員 易水涵 沈傑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