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地是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最主要依靠。面對山高箐深、亂石林立等惡劣的生產環境,元江縣窪垤鄉羅垤村村民不等不靠,從見縫插針求生存,到鬥天鬥地鬥石頭,彝家人以“戰天鬥地”的勇氣,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鑄就了不低頭、不服輸的“窪垤精神”。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元江縣窪垤鄉羅垤村委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民們的大部分田地裡都分佈著這樣大大小小的石頭,耕作條件很差。當地群眾知道,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出路,就這樣,像馬金文一樣的一批群眾在田地裡鑿碎石頭,平整土地,創造條件增加收入。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從今年年初開始,馬金文一家在村民的幫助下,把手裡的大錘砸向了地裡的石頭。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都是石頭,不好栽,今年把土填進去,差不多有5畝了,去年有3畝,今年增加了2畝。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這增加出來的2畝土地,可以讓馬金文家多種2400多棵烤煙。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2016年,馬金文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當地嚴重的石漠化影響,他家每年只能在“石頭地”裡見縫插針種烤煙、栽核桃,不僅費工費力,而且產量低。即便如此,馬金文也從沒想過毀林開荒,因為他深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為子孫後代守住生態“紅線”。同時他也明白,等、靠、要不是辦法,要想早日脫貧,就得依靠勤勞的雙手。既然見縫插針種地投入大、收成少,馬金文就決定和石頭爭土地。3個多月來,馬金文一次次舉起錘子,敲碎石頭,並從山腳拉來一車車的生土填到地裡。土層厚起來了,也更能保住水。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現在公路修好了,更方便了,把土填進去,更好栽了。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機耕路修到了田地旁,不僅方便了運輸,也更加堅定了馬金文劈石開田的信心和決心。今年,他家已經在土地整治上投入了近3萬元。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以前想不到(整治土地),現在政府幫助我們,每年有烤煙收入,一年能有2萬多塊錢,房子也蓋好了,所以要好好地改造一下地。

馬金文說,自己能拿出近3萬元錢整治土地,除了每年辛勤勞作的烤煙收入積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2017年享受到了脫貧攻堅D級危房改造的好政策。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和馬金文家一樣,羅垤村的其他貧困群眾也把建房節省下的錢投入到了土地整治中。今年,羅垤村拉土填石頭地100畝,移栽烤煙的薄膜可以整齊地鋪蓋,現代化的耕作機械也能派上用場,工時縮短一半的同時,每畝的產量可以增加30%到50%。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現在,窪垤鄉正在規劃建設水利工程,盡最大努力解決“十年九旱”的問題。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的馬金文對發展生產更有信心了,家裡剩下的3畝多石頭地他還要繼續改造,擴大生產面積,增加收入,把日子過得更好。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如果今年烤煙有效益,收入好起來,能有兩三萬,還要接著把土填進去,日子就更好過了。


記者手記:古有愚公移山,今有羅垤人戰天鬥地。脫貧路上,羅垤人沒有等、靠、要,而是主動出擊、敢於碰硬,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奮鬥傳奇。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過程中,依然佈滿艱辛,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拿出勇氣,拿出敢啃硬骨頭的闖勁,致富奔小康的夢想就能早日實現。

脫貧攻堅一線報道|在“石頭地”裡播種新希望


哇家玉溪七彩雲微信號:yxtvwjyx


電話:0877-2036755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