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20個億!江蘇省又出"新技術",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德國擁有該"硬核技術"的國家!

日前,江蘇省政府發佈《關於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決定授予宣益民、祝世寧兩位院士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授予273個項目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45項,二等獎81項,三等獎147項;授予10名青年科技人才省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授予8家企業省企業技術創新獎;授予7名外籍專家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4月1日,

《新華日報》對"省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獲獎者之一、南京工業大學藥學院院長黃和,"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獎成果之一"高性能分子篩膜規模化製備與膜分離脫水集成技術"進行了關注報道。

新增20個億!江蘇省又出

新增20個億!江蘇省又出

科學審美與科學方法的"握手"

新增20個億!江蘇省又出

"做科研,首先要有'科學審美',其次要講究'科學方法'。"南京工業大學藥學院院長黃和說起自己的"科研觀",他認為,科研人應當有辨別"好的科研"的能力,不應盲目追隨所謂"潮流"科研,要將原創性、應用價值等作為價值導向,腳踏實地做研究。

黃和聚焦的科研領域,在15年前還有些"小眾"——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資源開發。"我們在鹽湖發現一種海藻,通過發酵、提取,獲得了一種新的藻種——裂殖壺菌,從中再提取出DHA,這是嬰幼兒奶粉的主要成分。"在黃和看來,精耕"微生物"研究,能從一個"小細胞"中看到"大世界",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成長,分析總結出規律,反覆探究、實驗,最終取得的成果,往往能推動食品、藥品產業大發展。

近年來,針對我國地域特色,黃和團隊致力於特殊微生物資源的挖掘和開發工作,著重解決發酵產業"卡脖子"問題,並開發利用多維組學技術分類挖掘,建立了兩千多株帶有獨特表型及特殊功能基因的工業微生物資源庫。團隊先後與多家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陸續完成了紐莫康定B0(新一代抗真菌藥物前體)、維生素K2(新型骨鈣強化劑)、海藻糖(新型功能糖)等多種重要產品的中試或產業化推廣。當前,團隊

正在研究耐藥菌形成的機理,助力研發更強的抗生素,造福更多患者。

新增20個億!江蘇省又出

為破解節能減排難題提供"組合拳"

我國過程工業每年生產和使用的有機溶劑超過億噸。如何降低有機溶劑生產成本、實現應用過程節能減排?南京工業大學獲得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的研究成果——"高性能分子篩膜規模化製備與膜分離脫水集成技術",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組合拳",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德國之後擁有該項成套技術的國家

"降低有機溶劑生產成本、實現應用過程節能減排,迫切需要新型分離技術支撐。"該獲獎項目團隊負責人、南京工業大學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顧學紅教授介紹道,"以分子篩膜為核心的膜分離技術,能夠實現溶劑/水共沸體系的低能耗分離,避免汙染物排放,促進溶劑生產和循環過程節能減排。"

"分子篩膜就像一個篩子,能把不同大小的分子篩分開來,只不過篩孔很小,孔徑小於1納米。"顧學紅解釋說,"'高性能分子篩膜規模化製備與膜分離脫水集成技術'主要用於有機溶劑與水的高效分離,以取代傳統的精餾技術。"

目前,項目成果已在10餘種溶劑生產和回用中成功應用,推廣工業裝置200餘套,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兩年,該項成果

已完成產品銷售額1億元以上,為統計的8家應用企業新增經濟效益超9000萬元,全部應用單位新增經濟效益約20億元。項目還產生了較高國際影響力,與美國、德國多家公司開展戰略合作,產品應用到國際市場

新增20個億!江蘇省又出

作為首批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的14所高校之一,南京工業大學

歷來重視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堅持產學研互動發展。南京工業大學科技園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南京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為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江蘇)基地。近年來,學校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各類課題9570餘項,科技經費31.8億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為相關行業、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南京工業大學常青藤新聞網、江蘇省科技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