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荣耀之陈子昂(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大唐荣耀之陈子昂(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历史如一张画卷,在缓慢地打开

每个人的一生际遇都有所不同,有人顺风顺水,有人困难加身,但我们可以选择应该怎样走完这一生!

在历史的进程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的诗一扫六朝纤弱诗风,开创了刚建之风,为后来者留下了足迹,他的一生风骨以及胸怀天下的志向为后来者津津乐道,他就是发出初唐最强音的诗骨——陈子昂!

01

首先我们欣赏他著名的诗《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释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我在想诗人究竟具有怎样的胸怀,能够写下这样的诗,诗的篇幅虽小,但把诗人的内心豪迈以及对人生积极的态度写的是淋漓尽致!

首先我们来看看诗人是当时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下的这首诗,再联想他的生平!

这首诗写于696年万岁武则天通天元年!登幽州蓟北楼而写。

那么我们来看看关于696年万岁武则天通天元年,发生了什么事,这年发生很多大事,主要是契丹谋反,唐军大败,武皇大赦天下,天下囚犯与官民有力的,前往前线充当兵役。正好这年九月,右拾遗陈子昂任武攸宜军府参谋,陈子昂在位期间,听此等诏令,随即谏言于武则天,曰:“太后下令赦免天下罪人及招募官民家奴当兵讨伐契丹,这只是应急的办法,不是天子的兵员。况且近来刑狱早已公平,罪人减少,家奴多数懦弱,不习惯行军打仗,纵使能募集到,也不见得可用。何况当今天下的忠臣义士,还没有用上万分之一,契丹小小的祸乱,发个命令就将诛灭,用不着赦免罪犯和赎出家奴,有损国家的体面!我恐怕这种政策不足以向天下显示国家威力。”

然此等谏言得不到武则天采用,遂心灰意冷,登上幽州蓟州台,看着苍茫天地和城楼下来往的行人,一身豪气,怀才不遇的感慨顿时从心中涌来,也就有了现在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大唐荣耀之陈子昂(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此等著名诗篇,让人读之就不免引起共鸣。

02

陈子昂因性耿直造成了往后路不平,但是生活虽然处处于我作对,对于国家我依然热爱,对于人生来说,我无愧于心,就如名字一样,一生昂首挺胸,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我自留一身傲骨在人间!

公元661年陈子昂出生于四川射洪,家庭较富裕,好施才,自小聪颖,十七岁就作为一名侠士行走江湖,一日持剑伤人,就弃武从文,十八岁经三峡来到长安,入国子监学习,第二年参加科举考试,落榜,随后遍读经史,增长见闻,又于682年再次入长安考试,仍然落榜,终于苦心人天不负,在684年中进士及第,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这也许就是谏士的路,为国忠肝义胆,却得不到重用,最终落了个惨死,如果陈子昂圆滑一点儿,我想他的平生路会平坦一点儿,但是如果圆滑了,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登幽州台歌》,他也就不是陈子昂了,对于国家他尽职尽责,敢于直言不讳,从不结党营私,对于家庭来说,尽了为人子女的义务,父老辞官回乡照顾父亲,却不想在服丧期间,被权臣武三思所害,落了个惨死!呜呼哀哉!

由此我想到了某位文豪曾经说过:“真正的勇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

这就是陈子昂,一位饱含着对国家热忱的诗人,一位在历史中刻下铮铮骨气的诗人!希望你会喜欢!

终于初唐诗人就此打住,下一阶段就开启了盛唐,我仿佛看见了一位位伟大的诗人从历史中向我走来,我甚是欢喜!

历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历史,一个人的历史只是往事,真正的历史是由千千万万个往事组成!

读每一首诗,寻每一段历史,在诗中寻找历史的足迹,在历史中寻找人性的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