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洋節”,致敬中國節!

《再見,“洋人”節》

中國農曆庚子,中華民族和全世界正在和新冠疫情作著為了人類文明尊嚴和珍惜寶貴生命的殊死“戰爭”。目前,戰爭還在繼續,何時結果?雙方死傷還未有定論,但我們人類堅信,我們一定會贏得最後的勝利!

而在這場戰役,我們中國無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勝利成績和豐富成果!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20年4月4日,即今年的清明節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這一天,國人又一次在淚光中、在感恩中、在豪情中,共同致敬了最美逆行者、懷念了過世的親人同胞!

我陷入關於中國傳統節日與西方傳統節日的深深思考之中:

別了“洋節”,致敬中國節!

一、清明節、端午節與情人節、愚人節、復活節

從上半年的清明、端午節到西方的情人、愚人、復活節開始說起吧:

清明節,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它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是24個特定節令之一,處在生氣旺盛的時節,也是陰氣衰退的時節。這一時節,吐故納新、生氣旺盛、氣溫升高,雨量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春耕春種、踏青出遊的大好時節。但是,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全國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形式或細節上的差異,但追思先人卻是共同的基本禮俗主題: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是孝道文化的傳承支點。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因為它是春季過後的第一個收穫的時節,在華中以南,主要是收穫蔬菜瓜果,北方則是收穫麥子,女兒回孃家孝敬爺奶父母和看望家裡的弟妹的風俗;

如果說清明節,北方人有紀念介子推的傳說。那麼南方人把端午節,作為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節日,又稱詩人節。中國的傳統節日無不體現著尊崇孝道、紀念先人的價值取向和原則。

按公曆算,西方排在前面的兩個重要節日為2月14日的情人節和4月1日的愚人節。關於情人節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它是為了紀念羅馬基督教殉道者St.Valentine而設的。相傳他在2月14日即將被斬首之前,憑藉自己執著的愛戀之情的魔力使雙目失明的女兒重見光明。情人節這一天,不僅僅情侶們互贈卡片和禮物,人們也給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受自己尊敬和愛戴的人贈禮物和卡片。其節日文化支點是長對幼的關愛傳統;

而在愚人節這一天,人們可以任意說謊騙人,愚弄他人。騙人越多,越能得到推崇。其文化支點是活躍氣氛,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但不顧及他人的承受性,把自己的一時高興、顯示欺騙技藝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精神內核,實在是不敢讓人認可。

復活節,是唯一與中華民族24節氣相關聯的一個節日,是在每年春分(24節氣中第四個節氣)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2020年復活節是4月12日,星期日,農曆三月二十,與我們的清明節有點類似的節日,且日期也比較相近的一個節日,象徵著重生與希望。

復活節是在莊嚴、隆重的氣氛中開始的。教徒們在音樂的伴奏下唱著聖歌、頌歌、念著讚美詩,表達他們對耶穌復活的歡樂和喜悅心情。復活節的教堂燭光通明。在復活節裡,人們穿著節日盛裝。教堂儀式結束後,人們習慣於沐浴在春天和煦的陽光下,漫步於青枝綠葉之間,呼吸著春天的氣息。

別了“洋節”,致敬中國節!

二、中秋節、春節與萬聖節、聖誕節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大家在秋天收穫的季節裡,一家人經過了漫長的辛勤勞作、付出了汗水之後有了豐盛的收穫,全家人愉快地團聚在一起,敬畏自然、敬畏勤勞、敬畏親情,共賞一輪明月,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

春節,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皆以除舊佈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人們從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節日交流問候傳遞著親朋鄉里之間的親情倫理,它是人們增深感情的重要節日,是個歡樂祥和、親朋好友歡聚的傳統佳節。

對應接近的是萬聖節、聖誕節。萬聖除夕起源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中歐、西歐凱爾特部落。每年的10月31日,死亡之神和黑夜之神要將天下亡靈驅趕到祭司神面前。又一傳說:羅馬人認為祭司神的新年是11月1日。這天,祭司神召集天上的神靈以安撫有罪的亡靈。萬聖節的許多活動都與迷信有關,萬聖除夕的前一星期,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開始準備鬼怪面具和望而生畏的服飾。入夜(萬聖除夕),當打扮得猙獰可怕的孩子們出現在家長面前時,家長要表示害怕,這樣孩子們會感到很快活。有的孩子用掃帚柄將頭帶尖頂帽,身披黑長紗裙的“女巫”送到鄰家的屋頂上;有的孩子用被單裹在身上,扮成鬼怪精靈;有的孩子則拿著或戴著令人恐懼的骷髏畫到處嚇人。

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基督(Jesus Christ)誕生的日子,公認的日期是12月25日。聖誕節本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具有民族風格的全民性的節日,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甚至非洲,東南亞一些國家都很盛行。

別了“洋節”,致敬中國節!

三、中國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的文化差異比較

中國的傳統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多以祭祖思先、家庭團聚、傳承孝道、慶收祈福等為主要內容,對待祖先、自然、風俗,我們有著敬畏的心情和感恩的人文情懷和精神品格,含蓄內斂、謙虛中庸;

西方的主要節日,情人、愚人、感恩、萬聖、聖誕等節日,對待生命、情感、傳統,多以展現自我、張揚個性、感恩懷念、釋放慾望等為主體要旨和內容,惡搞戲弄、開放張揚、功利現實;

在宇宙的體系裡,地球僅是一粒塵埃;在地球的體系裡,人類僅是一粒塵埃;在人類的進化史中,病毒的生態級別比人類要高不知道多少量級。

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一脈傳承,從來沒有斷線,我們的文化基因、精神品格融入到血液裡,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形成和固定下來的重要節日,不僅是中國,更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遺產,我們需要足夠的尊重、深刻的認知。

別了,“洋節”!

別了“洋節”,致敬中國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