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不回家我就回去把好吃的都吃了啊!你賄賂或威脅過孩子嗎?

本文參加#科普新星培訓營#,內容為作者原創。

這些情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時常遇到?

"寶貝,該回家了!""我還沒玩夠呢。""我買了肯德基,你要不回家我就全吃了啊"

"爸爸爸爸,我能玩會兒Ipad嗎?""這樣吧,你先寫作業,寫完作業就可以玩15分鐘。"

"你今天好勇敢,上幼兒園沒有哭,媽媽獎勵你一個冰激凌。"

如果上面的話您也曾經說過,甚至不止一次的話,那麼很抱歉,您掉入了育兒中最容易掉入的大坑——賄賂您的孩子

你再不回家我就回去把好吃的都吃了啊!你賄賂或威脅過孩子嗎?

行為主義的鼻祖斯金納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行動,並根據行動的結果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比如這種行為的後果對他有利,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後重複出現。而結果不利,這種行為就會減弱或消失。有利的結果對行為人來說,就是一種"正強化"。

所以很多父母都覺得,沒錯啊,我就是在給孩子強化啊,你看,我給他買了一個冰激凌,他就知道我們在獎勵他上幼兒園不哭的行為,明天上幼兒園也會這麼勇敢了。

這樣想的父母,其實是混淆了正強化和賄賂的界限

你再不回家我就回去把好吃的都吃了啊!你賄賂或威脅過孩子嗎?

正強化是通過自然的、良好的結果讓孩子願意更多地出現那個行為。行為本身也是目標。想想看,上幼兒園本來就是孩子應當做的事情啊,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收穫了小朋友的友誼,學習了新的本領得到誇讚而滿足了小小的自尊,孩子就自然而然願意去上幼兒園。但如果父母給他附加了一個"冰激凌",那獲得冰激凌便成了新的目標,一旦有一天孩子不願、不喜歡吃冰激凌了,或者孩子的慾望升級了,非哈根達斯不可了,這種"獎勵"便失去了魔力,孩子還是會尖叫哭鬧著不去幼兒園,因為對他來說,如果上幼兒園很有趣的話,你為什麼要誇獎我"勇敢",還要給我買冰激凌呢?

你再不回家我就回去把好吃的都吃了啊!你賄賂或威脅過孩子嗎?

很多項研究表明,從長遠角度來看,賄賂在育兒中毫無效果。賄賂是有條件的,通常是用零食、玩具和動畫片等孩子喜歡的東西去誘使孩子改變他們的行為,如果您發現自己總是對孩子說:"你如果不 … …我就會… …"那麼您就需要反省了,您要麼就是在賄賂孩子,要麼就是在威脅他。

如果家長要求孩子做點他該做的事,比如寫作業就用Ipad去酬勞他,那從孩子的角度來講,玩Ipad才是我應當要努力的目標,也只有Ipad能給我快樂,寫作業不過是厭煩的為了達到目標迫不得已的手段而已。長此以往,當Ipad對孩子失去了吸引力,或者孩子沒有耐心去等待,那他就更不可能去寫作業了

你再不回家我就回去把好吃的都吃了啊!你賄賂或威脅過孩子嗎?

真正能解決問題的,還是科學運用"正強化"的方式。加拿大親子教育資深專家朱迪·阿爾諾在她幾十年跟父母打交道的經驗結晶《輕鬆教孩子:135個不懲罰、不寵溺的家教方法》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是給孩子的"正強化"。

當我讓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時,他們總會問我,我能得到什麼呢?我會用微笑和擁抱來回答:"我對你不變的愛和感謝",他們就會高興的去完成任務,不過嘴上還是會說"我早就擁有這些了"。儘管如此就還是強化了他們好的感覺,他們還是樂意去完成我給他們的任務,但是這樣做給了他們一個信息,並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任務都是為了從中得到回報的

你再不回家我就回去把好吃的都吃了啊!你賄賂或威脅過孩子嗎?

正強化對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非常有效,需要經常使用,好消息是,跟"賄賂"相比,那些真正能夠激發孩子責任感和內在動機的"獎勵",反而花更少的錢甚至不需要花錢,比如鼓勵、擁抱和欣賞。

父母可以給孩子具體而細緻的肯定和鼓勵:"我很高興你今天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齊了,這樣為媽媽節約了很多時間,媽媽可以用這個時間來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讓我覺得非常開心。"或者"我注意到你今天完成同樣的作業只用了20分鐘,而昨天你用了25分鐘。這說明你一直在努力,你可以更早開始去玩你想玩的東西了。"

你再不回家我就回去把好吃的都吃了啊!你賄賂或威脅過孩子嗎?

每個人都有取悅自己愛的人的傾向,孩子對父母尤其是這樣。當孩子做好的事情被人注意並認可時,他們就會感覺好,然後繼續做好的行為。這才是真正的正強化。

父母們,今天的文章對您有啟發嗎?一起來聊聊吧。

我是董一諾,養娃跟我做,帶你上王者!關注我,為您提供專業的養娃攻略,做最親民的育兒科普,跟我一起做更自在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