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你别急着乐,家庭作业马上就要来了

这几天,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同一部史诗级悲欢大片——《开学》。在这部大片里家长和孩子两大阵营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心境。

孩子们的心情是这样的。

开学了你别急着乐,家庭作业马上就要来了

而家长们的画风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开学了你别急着乐,家庭作业马上就要来了

据说美国也是在8月30日左右开学,原来全世界的老母亲也都有着相似的痛。

但是,高兴是高兴,我们有没有可能,高兴得稍微早了一点点?

比如我自己。

西米今年升入小学,几天以来我刚刚从学习用品的采购大战中杀出一条血路。眼看着小姑娘背着书包乖巧地走进校园,我乐观地认为把娃送进学校就可以安享静好岁月,但是现实立刻就给了我迎面一击。

因为学校的作业马上就布置下来了!

什么画画拍照写心愿卡,都是老功课,基本标配,我都习惯了,但这次老师要求每个孩子在课前三分钟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最重要的是:要配合PPT。

立刻就有家长在微信群里(家长群,老师不在群里那种)惊呼:“天哪!“

六岁的娃能做PPT吗?别人家的娃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反正我定睛仔细再看了看我家那一咧嘴就露出豁豁牙的小丫头,她估计是不成的。

那这作业谁做?

还是让我识相地打开电脑去网上搜个PPT模板先。

开学了你别急着乐,家庭作业马上就要来了

其实PPT已然是小场面, 我就见过有学校要求家长给孩子做个鼎,最后有家长愣是用硬纸箱做出来了的。

开学了你别急着乐,家庭作业马上就要来了

开学了你别急着乐,家庭作业马上就要来了

根据我从大宝处获得的经验,除了各种奇怪的手工,很快后面还会紧跟着小学老师的必杀技——手抄报

好吧,为了娃而日夜辛劳是家长无法逃避的责任,但到底要鞠躬尽瘁到何种程度却是一个不那么简单的问题。我们会一不小心就滑入过于“佛系“的误区,把教导孩子的责任抛给学校和老师;也常会不知不觉用力过猛,越俎代庖,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和成长的机会。

面对现在种类繁多的各种家庭作业和“家长作业“,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怎么帮娃才是真帮忙这件事情上,有些思路需要捋捋清。

都知道教育孩子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完成的任务,家长应当是和老师身处不同战壕的战友。我总结了一下,为了避免成为猪队友,我们在帮孩子忙的时候,最好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帮一部分,不要全帮

孩子是他们自己生命的主人,做家长的如果不能在他们幼年时期就把这个观点深植于孩子的精神中,那就要准备好用自己的后半生来照顾一个巨婴。

孩子的每一个作业,都是这世界向他们提出的小小挑战,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困难、承受挫败、锻炼意志、学会尝试,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这种经验既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增加,也包括坚韧品格的滋长。

课本上的作业是如此,其他课外作业也不例外。

如果家长因为任务有难度就全面代劳,就等于把孩子推出了这条成长的跑道,长此以往,吃亏的终究还是孩子。

当然完全撒手不管也有问题,孩子容易因为一筹莫展而过早放弃,同样也会丧失掉锻炼成长的机会。

所以,每一个对孩子怀抱期待的家长,主观上要愿意帮孩子,具体操作时却要舍得让孩子费力气。

最好的选择是:在孩子碰到瓶颈的时候推一把,给他一些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而在他们渐入佳境、切实展开工作的时候适当收手后退,给他们发挥的空间和自由。

最重要的是,你需要确保这件事是孩子和你在共同完成,他们应当从始至终保持对这项作业的投入,而不是你一个人干得起劲,孩子在旁边充当拉拉队和吃瓜群众。

为了实现这一点,要坚定地表达出“这是你的任务,我只是帮忙”的态度,并需要大量和孩子的沟通,询问他的意见,引导他的思考,迫使他成为决策者和执行者。

开学了你别急着乐,家庭作业马上就要来了

这可能比家长全权代劳更麻烦。有的家长会说:“费那事,我自己几下就弄好了!”但是不要忘了,作业是孩子的,成长也是孩子的,你吃的饭不可能长成孩子身上的肉。这些麻烦就像唐僧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躲过去,就成不了正果。

原则二:偶尔帮,别一直帮

除开像家长帮助孩子听写之类的作业,其他孩子一个人搞不定的任务,不是不可以帮,但是要控制帮的频率。

如果一项作业你每天都得介入,否则作业质量就会出问题,那就需要家长去审视一下了:家长的介入到底发挥的是不是积极作用。

比如布置作业这个环节。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抄下来回家做,这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功课之一,但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无法正确完整地把老师的要求记下了,而需要你在微信上收到作业要求再传递给他,否则就要漏东漏西,那就是个问题。

这说明他连最基本的自我管理的能力都不具备。

必须强化一个观点: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需要全程对作业的所有环节和细节负责。家长帮忙记作业这种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可以保证孩子不漏写作业,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是对孩子惰性的纵容,阻碍他们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个体;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孩子:你不行,你连记作业都做不好,你根本管不好自己的事。

孩子依赖性的本质就是不相信自己能独立做好事情,你什么都替他收拾妥当了,他没有自己去处理问题的成功经验,当然没自信。

原则三:多给技术支持,放手基础工作

父母给孩子的帮助,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知道帮孩子忙的边界在哪里。

由于生活经验的匮乏,孩子在面临很多问题时容易陷入死胡同,家长能提供给他们最关键的东西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落实具体工作的方法。

也就是说,对孩子而言,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方法论。

开学了你别急着乐,家庭作业马上就要来了

就拿我家西米的自我介绍PPT为例,我需要通过问题启发她思考:

一个自我介绍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我是谁?

我有什么特点?

我想让别人了解我的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则不需要别人了解?

以及,我有什么经历想要分享给大家?

……

按照这个脉络,她可能就能大概整理出自我介绍要讲的内容,然后我会打开PPT软件,让她看我如何操作界面,并在制作的全过程中不断和她进行讨论。

而诸如粘贴图片、建立文字框等简单的操作,我完全可以教会她,让她自己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她可以自己给PPT起名字、挑选照片、选择字体颜色、决定页面布局……总之只要她的能力可以达到的,尽量让她去做。

孩子做得越多,能力提升越多。

而且我们要忍住孩子一求助,家长就冲上去的本能,有时候我们故意多等待一会儿,静观其变,让孩子和困难多相处一段时间,实在不行了我们再出手。这会激发出他们更强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你跟任何事物一起呆的时间越久,你就越了解它,越容易掌握它的规律,找到应对它的方法。

独立面对困难本身就是一种经验和锻炼,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绕过去的关卡。


原则四:克制家长的虚荣心

还有最后一点,是家长需要拎拎清的,那就是不管孩子的作业质量如何,那都是孩子自己努力的成果。不要因为家长对完美主意的执念,就去代替孩子完成作业。

孩子稚嫩的作业一定是不够完美的,因为作业的根本目的是锻炼而不是评奖。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才能真正从自己的每个行为中获得经验,进而建立起“我能搞定”的自信。这种自信,将成为他们将来面对各种复杂挑战的重要底气。

开学了你别急着乐,家庭作业马上就要来了

就拿给孩子帮忙这事来看,最难的不是出钱出力,而是保持永不枯竭的耐心,把握最佳的参与尺度,在漫长的岁月里为孩子打通一条利于他们勇敢探索的成长之路,让他们既能磨练能力、自由挥洒,又能及时获得支持和补给。

好的父母,一定是个合格的养路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