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青岛经济发展“新引擎”

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産物,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中,青岛服务业表现十分“抢眼”:2019年增加值7148.5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对新增就业的贡献接近七成,对全市投资增速贡献率达81.7%!

现代服务业,青岛经济发展“新引擎”

青岛服务业2019年增加值7148.5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9%。
数据显示,服务业作爲青岛第一大産业的地位愈发稳固,牢牢占据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C位”,成爲青岛经济发展“新引擎”。服务业成爲青岛第一大産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当前,青岛服务业发展正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爲中心,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産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76778”:绝对主力地位愈发牢固
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服务业占比超过60%,高收入国家已爲7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占比快速增长,2013年首度超过工业,迄今爲止,已成爲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産业。
回顾曆史,青岛的服务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纯保障民生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巨大转变。到2011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産业,成爲国民经济第一大産业。2013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擎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2019年,青岛服务业发展亮眼,概括起来就是“76778”。第一个“7”,是指青岛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七千亿元”,达到7148.57亿元,增长8.0%,高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6”,是指青岛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突破“60%”,达到60.9%,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第二个“7”,是指青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突破“70%”,达到70.4%,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第三个“7”,是指在城镇新增就业的75.1万人中,服务业就吸纳了50.5万人,平均每10人就有7人从事服务业,较去年同期增长9.6%;“8”是指,2019年,青岛服务业投资增长22.7%,比上年提升15.2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速贡献率超过80%,达81.7%。
服务业成爲青岛第一大産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图爲游客打卡青岛栈桥。
随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门槛,人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解决温饱、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而转变爲追求生活品质、精神需求等更高层次的消费品,如更关注医疗健康、教育、娱乐、旅游等。在很大程度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体现着城市功能的高端化,服务业占比上升也是消费升级的表现。
服务业成爲青岛第一大産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标志着青岛经济发展从物质主导进入物质与服务经济双驱动,由相对落后的经济进入后工业发展阶段,有利于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这些産业正在蓄积城市发展新动能
青岛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大力培育服务业新技术、新産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産业新体系,新兴行业蓬勃兴起,新动能加快孕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産业层次与能级不断提升,一些産业实现晋级,迈入“国家队”。
人类科技进步源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人工智能无疑凝结了人类想象中最大胆的部分。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王冠”,那人工智能就是镶嵌在王冠上那颗最夺目的明珠。与IT産业、移动互联网産业等几波信息化发展大潮“擦肩而过”的青岛,这一次敏锐地看到了“趋势与未来”,推动人工智能産业发展进入加速上升期,站在了风口。
目前,青岛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大项目加快集聚。海尔、海信、东软载波、歌尔声学、双星集团、澳柯玛股份等企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商汤科技、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加快来青聚集合作发展,全市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100家。
2019年11月30日,青岛市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人工智能産业共同体青岛会议上正式启动建设。

青岛人工智能産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国家部委的关注与支持。2019年10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支持山东省创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后,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还有一个産业不能不说,那就是软件业。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0.3%。高速增长背后意味着什麽?
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放眼全球,在当下数字社会时代,有强大软件産业基础的城市或地区,通常都是産业创新的策源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表现出更强的活力。
青岛软件産业虽然起步不算早,但经过奋力追赶,不断缩小着与标兵之间的距离,今天已经成长爲业务收入“2000亿+”的大産业。産业的兴旺,培育出一批明星级企业。青岛目前已经集聚各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1800余家。2020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9年(第18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发展报告及名单,海尔、海信上榜。
青岛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国家部委的认可。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致函,授予青岛“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青岛成爲继福州、厦门、苏州、武汉后,全国第5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成功迈入软件业“国家队”。

青岛收获的绝不仅是一个称号、一块牌子。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爲软件业快速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则爲青岛制造业转型升级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二者互相成全,意味着青岛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加澎湃。
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壮大,还孵化出一个特殊的“物种”——独角兽。目前,青岛已经成爲全球独角兽企业的新兴成长地,累计産生日日顺物流、杰华生物、伟东云教育、聚好看、中加特、少海彙6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有4家诞生于现代服务业领域。
从2019年数据看,以伟东云教育、海信聚好看等爲代表的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0%和14.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成本利润率爲11.9%,比上年提升4.2个百分点。
聚焦服务业技术创新和应用,青岛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启动了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建设,新创建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新认定3个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
高水平载体才能培育高质量産业。青岛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行动计划,2019年,腾讯双创小镇、姜山基金小镇等6个小镇入选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日日顺智慧物流创新研究院、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全域旅游智慧服务平台等6个创新中心入选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天安数码城新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産业集群)示范区。

新技术、新産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新物种的不断成长壮大,正在重塑着服务业的形态与气质,让服务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新路数”是産业能级跃升的关键
青岛服务业在短期内实现如此之大的跃升,跟转换“打法”“路数”有着直接的关联。
青岛转变传统思维模式,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让各类资源要素通过平台发生互动耦合,推动形成深度关联、跨界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産业的快速跃迁正是受益于平台思维。“跨技术、跨行业”是人工智能这一新生态的显着特点。这也意味着,发展人工智能不能各自爲战,必须建立联合体,抱团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知,青岛于2019年11月30日举行2019人工智能産业共同体青岛会议,聚首青岛的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发起建立“人工智能産业共同体”,着力打造一个集成果展示、技术推广、合作洽谈、投资交易等功能爲一体的全球化平台,真正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青岛充分发挥会议、展览聚集新元素,发现新组合的作用,打造一年四季永不落幕的平台。青岛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此。青岛举办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通过创投风投基金招引、投资项目58个。2019年,青岛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71家、同比增长14.8%,备案私募基金553只、同比增长33.6%,管理规模821.2亿元、同比增长28.3%。新引进金融机构13家,光大理财公司、意大利意才基金成功落户,财富管理金融入选全省首批“雁阵形”産业集群。全市新增上市企业9家,总数达到51家,居全省首位。

産业怎麽发展,写好“剧本”是前提。2019年,青岛制定实施超高清视频、5G等发展行动计划,建成5G基站6500个,以中国广电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建设爲契机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编剧”不再局限于政府部门,青岛尊重企业家的创意创造,支持头部企业或行业协会当“编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编写青岛发展剧本的行列中。
独角兽伟东云教育就是“编剧”之一。2019年10月29日,青岛召开专题会议,用了两个多小时专题研究伟东设计的“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千亿级産业集群实施方案”。让一个本土民营企业牵头编制关系到青岛未来发展的千亿级産业集群,这在青岛还是第一次,在全国也不多见。
服务业,一个与我们生産、生活息息相关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産业,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正在改变曾经熟悉的面孔,爲城市注入澎湃的发展动力,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首席记者 沈俊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