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4重人格》剖析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 前言

《海德、哲基尔与我》是一部双重人格的韩国电视剧,改编自韩国人气网络漫画《哲基尔博士是海德》,2015初在韩国首播。

关于多重人格的韩剧,除了《海德、哲基尔与我》之外,《Kill me heal me》也是一部收视率很高的以多重人格为主题展开的电视剧。也正是以影视角度的呈现,观众对多重人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剧中具瑞镇是一家富家子弟,小时候和好朋友一起在鬼屋被绑架,他的父亲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弱点,选择不救他。

这个事实让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得到重视不被关爱。而他的好朋友在和绑匪通电话时,他误解了朋友也骗了他。于是在他逃跑的时候,丢下了好朋友自己逃跑了。

这让他受到了很大的精神打击,觉得家人对他没有任何爱,而朋友的背叛、和自己抛弃朋友的事实,更让他不能原谅自己。自认为懦弱的他,分离出了另一个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格罗彬:友善、勇敢、开朗。

从《24重人格》剖析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01

多重人格:相互独立、彼此分开

多重人格,广泛地被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是指两个及以上的身份状态并存的心理疾病,患者的每个人格都是稳定、发展完整、拥有各自思考模式和记忆的,人格之间可能知晓彼此的存在,甚至可以相互沟通,而且这些不同身份的人格通常交替出现控制患者的行为。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分裂症,学术上称为DID。

剧情一开始,张荷娜被黑衣人打晕从楼上推下水中,胆小的具瑞镇见到此景,害怕、退缩、逃避。此时不得不唤出亚人格罗宾,他抱起张荷娜与她一起沉入水中。

救了张荷娜之后,具瑞镇又恢复了主人格,而他却没有关于救下张荷娜的这段记忆。

多重人格里,每一个人格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并不会被其他人格所认知。

《精神病学选刊》多重人格GreavesGB中,Sutcliffe曾提出:多重人格主要是“人格的重大改变,失去了对自我基准的记忆,时间和空间的同一性发生混乱”。

从《24重人格》剖析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多重人格,普遍认知度低,也会混淆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甚至质疑多重人格是否真实存在。

但在文坛上,有一本《24重人格》心理学著作,它是一本纪实性文学作品。正是它的纪实性,从根本上打破了很多人对于多重人格是否真实存在的质疑。

多重人格,它存在于真实生活中,始于不幸的童年,伴随成长,终其一生。

在多重人格里,各个人格都是相互独立、彼此分开的。当一种人格出现的时候,其他人格就自动退下,任何时候,只有一个人格出现。而所有人格里,也只有其中一种人格为主人格,其他人格均为亚人格。

《海德、哲基尔与我》里具瑞镇便是主人格,而罗彬是亚人格。整个剧情里,具瑞镇和罗彬的记忆并不共享,而他们能够一致对应同一个生活环境的解决方式是,具瑞镇在家里装了摄像,当他们人格切换了之后,就会查看人格切换之前录像里都发生了些什么。

就像《24重人格》的韦斯特一样:他本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可有时候却像一个没有心智的儿童,说话结巴、不会开车;有时候又像屠夫一般,暴虐、自暴自残、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时候又像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照顾他人、甚至上街买菜做饭;甚至在和妻子亲热时会说,“我要尿尿”这样近乎有点怪诞的话语。

从《24重人格》剖析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多重人格的言行、性格、喜好、记忆在人格切换时,也都一并切换,它们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分开,这也是多重人格的显著特点。


02

多重人格:自我保护、自我逃避

《课程教育研究》(2012)03期刊曾记载:多重人格产生有三点原因。第一个原因,居然是遗传因素的影响,拉什顿研究得出: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五种人格特质,40%来自遗传因素;其次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多重人格是一种对于环境压力的防御,每种亚人格就是针对某种特殊环境的特殊防御;再次与童年的创伤密切关联,每一个多重人格者几乎都有一个充满悲痛和创伤的童年,特别是性虐待和身体虐待是本病发作的心理成因。

具瑞镇的人格分裂来自于家人对他生死之命的忽视,来自于最好朋友的背叛。每当他无力承受这些事实,内心就会分离出一部分自我,用分离出的这部分自我,承受那些他自己不愿承受的事实,并且认为那个当事人不是他自己。

多重人格的人身上,他们的每一次分离自我,都是一种自我保护,都是一种自我逃避,都是一种自我救渎。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童年创伤密切关联,尤其是性侵。

从《24重人格》剖析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从小受过乱伦或暴虐事件的儿童,他们几乎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耻辱感和罪恶感,这些经历让他们感到羞耻、害怕、恶心、愤怒,而对他们施加这些事情的人,往往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

于是在被伤害之后,他们拒绝承认和接受,而选择逃避。

比较幸运的是,具瑞镇从小并未受过性虐待,仅仅是受到的精神虐待,致使他分离了罗宾替他承受自己所没有勇气承受的一切。

而韦斯特却没那么走运,《24重人格》里,发生在韦斯特身上触目惊心的悲剧居然是,四岁开始就遭受自己的外祖母和亲生母亲的性侵,甚至还有父亲的鸡奸。

韦斯特每受到一次外祖母或亲生母亲的性侵,就会活生生地从身上分离出一部分自我,这个自我用来承担他那些恶心到极致、令人作呕甚至痛苦无比的经历。

而分离出来的这些自我,有他自己内在的人格,也有不受欢迎的人格。这些人格,相互交替地支配着韦斯特的身体。

韦斯特最后衍生了二十四种人格,是那个长期让他深度感到恶心、乱伦、又无处可逃的环境助长了它,也只有这些人格的分裂,才能让他得以防御那个让人窒息的环境。

从《24重人格》剖析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身心不同程度受到的伤害,伤害日积月累的激增,得不到排解的负罪感和恐惧感,精神倍受折磨和欺凌,但却一度想要继续生存下去,一步一步分离出的自我,最终形成了新的人格。


03

多重人格:分身连接、动态平衡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曾就多重人格的治疗做过研究:以药物治疗为辅的个体心理治疗对多重人格障碍的治疗有效,尤其是催眠术辅助个体心理治疗疗效最佳。而在《精神病学选刊》多重人格GreavesGB中研究表明:治疗上要争取其他人格的协作,并让患者从理智上接受多重人格存在这一事实。

在《海德、哲基尔与我》里面,具瑞镇一直配合心理医生做催眠治疗,他在张荷娜的帮助下,慢慢一点一点学会理解并接受童年所发生的那些让他无法承受的事实。

对过往经历不接受和不承认而衍生出来的人格,还需要再折返回去,承认它,并正视它。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从精神上给与更多的关心和呵护。

从《24重人格》剖析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多重人格,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影响了有序的社交生活。他们不能始终如一的出现在自己的爱人面前,也不能完整地进行社交活动。那个藏在内心深处的亚人格,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跳出来,捣毁一切本该正常进行按部就班的事情。

剧中张荷娜知道了具瑞镇和罗彬是双重人格之后,并没有选择离开。她爱上了亚人格罗彬,并和他在教堂于牧师的见证下完成了婚礼。

虽然她心理很清楚,具瑞镇越来越强大,而罗彬正在慢慢地,开始出现没有准时切换人格,这正是他即将消失的征兆。

这期间,正是她对罗彬的爱,慢慢融化了罗彬的锋芒。而更戏剧的是,具瑞镇却因为对张荷娜的爱,在慢慢的治疗中,学会了承认和接受童年的伤害,在有爱的环境里慢慢疗愈了内心。

当具瑞镇能独自承担之时,便是罗彬不能再出现的消失之日。

正是有了爱和理解,他正视了自己的童年,并尝试解开谜团,是什么原因铸就了多重人格的他。而爱和理解,让他的主人格和亚人格最终达到了动态平衡,继而和解达到人格融合。

从《24重人格》剖析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韦斯特在《24重人格》中指出,罹患了DID的人,内心最大的困难是承认和接受所有恶心和痛苦的过去。反之,他总是不断地在否认事实。而拒绝接受否认事实,只会使多重人格的情况愈加糟糕。

《24重人格》 的韦斯特有强奸犯的亚人格,也有杀人犯亚人格,有暴虐的亚人格,也有同性恋的亚人格,有四岁孩子的亚人格,还有老师的亚人格……这些人格犯下的错误,不仅让他进了派出所甚至走上了审庭。

这些人格的裂变,身份的转换,相互之间斗争,让韦斯特感到恐惧、软弱、忧郁、消沉、甚至绝望。

韦斯特的爱人瑞琪,她一天里要面对韦斯特一群不同角色的分身,她一度感到恐惧、害怕,绝望极了,在同事的同情和安抚下他们的关系开始走得很近。

然而瑞琪爱韦斯特,她最终没有离开韦斯特,而在心理医生的帮助和建议下,慢慢地开始接受丈夫的不同人格的分身们,并与他们和谐相处、交谈、沟通。

从《24重人格》剖析人格分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多重人格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病还需心药医。那些童年挨过的虐,受过的伤,埋下的怨,只有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怀,让它认识并接纳自我,从过度的自我保护和逃避中,慢慢释放出来。


结语:

在多重人格里,各个人格虽然相互独立、彼此分开,但却可以通过后期的疗愈让它们和平共处,达到融合,回归平和。

所有不同人格的诞生,都是童年受过的伤留下的痛种下的果。为了保护自己,或者逃避导致受伤的事实,衍生了可以替代承受的人格。

极度的负罪感,过度的压抑自我,幼小脆弱敏感的心灵,都会造成童年里不可疗愈的伤。关爱和呵护,成就每一颗本就该被善待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本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天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