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防禦、攻擊性肢體語言

一個人的肢體語言是可以暴露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和當下狀態的。

當你與一個人交談的時候,他的身體是側向對著你,腳尖朝向另外一個方向,是不是眼神也朝著腳尖方向看,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停止交流了。因為這樣的動作表示這個人內心是想著早點結束這次談話。只是出於禮貌和個人素養而沒有說出來。如果你沒有察覺到而且說個不停,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一個人的肢體語言越是不受意識控制,越是能反應一個人真實內心活動。一個人越是想控制自己的肢體語言,就越是想隱藏自己的內心的想法。

兩個典型防禦性動作的動作。

1.在胸前雙臂交叉並且兩隻手分別抱住自己腋下身體左右側,這是一個典型的防禦性動作。說明這個人的情緒並不怎麼好,甚至已經開始攻擊你了。當然是心理上的攻擊。

2.另外一個動作也是雙臂在胸前交叉,只是左右手分別搭在自己雙臂上。這種動作攻擊性沒有上一個動作強,但這也是一種防禦。

也許有人說了,有時候說話的時候,別人也會這樣或者自己也會這樣,但我並沒有感覺對方的惡意,自己也沒有對別人有惡意。

但是這確實是一種防禦,尤其是站著說話的時候,手無處安放,人的內心會是不安的。這個動作可以增加我們的安全感。

有時候我們即便感得安全的時候,特別是在沙發上交談,也會有以上兩個動作,只是這個動作的防禦性更加降低一點而已。

如果因為你的一句話,對方做出這個動作。那麼潛臺詞是:等一會,讓我思考一下,讓我想一想。這個動作就是隔離的動作,表示我現在需要思考的空間,如果不和你隔離一下,你就會打擾我的思考。

如果這時候你給對方思考空間的話,對方會感覺得到了尊重,你的話也更容易被對方接受。如果你還是繼續說個不停的話,對方會感覺不舒服。

如果對方這個時候保持這個動作的同時,還在朝向上與你更疏遠點,就明顯表示對你的排斥和不認同。

如果我們在街上偶然遇到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如果說話的時候,對方伸了好幾個懶腰,甚至眼神有躲閃的意思,說明這個人生活與工作狀態現在並不是很好,而且也不打算讓你知道。如果你察覺到了,最好不要說太多,找個藉口離開就好了。

很多人覺得雖然自己也掌握一些肢體語言的知識,可是為什麼在現實交流中,我們卻感覺沒有用,也察覺不出來別人的想法了?

其實我們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想當然的認為我們的注意力是在別人身上。其實不是,我們的注意力絕大多數其實還是在自己身上。比如我們現在和一個人聊天,我們會忍不住想,對方是怎麼看我的?我的舉止是否得體?我的新發型他有沒有關注到?我剛才那句話是不是說錯了?換句話說是不是更好?我們反思一下,卻發現我們腦海中的那個人永遠是自己。處於這樣狀態,對別人想法和情緒的變化,自然就會遲鈍很多。如果我們試著放鬆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我們的觀察力瞬間就會敏銳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