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駐華代表:武漢的病死率在4%或者更高一點,中國其他地方的病死率已經下降到1%以下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武漢的病死率在4%或者更高一點,中國其他地方的病死率已經下降到1%以下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4月7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冠肺炎患者醫療救治和抗擊疫情中護理工作發揮的作用有關情況,請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司局負責人和有關專家等共同回答媒體提問。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醫生,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女士,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第43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女士,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醫生,請他們就護士發揮作用、重症患者救治、國家醫療隊工作情況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我們有對全球觀察的數據,同時也有觀察中國的病死率方面的數據。在疫情暴發的最初,病死率是較高的。這在出現一種新發傳染病的時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新發傳染病剛剛出現的時候病死率是較高,後續將出現一段時間的下降,我們在後面看到武漢的病死率在4%或者更高一點,中國其他地方的病死率已經下降到1%以下。很明顯的一個解釋的原因就是當最初病例激增時,衛生系統已經不堪重負,尤其像重病監護服務已經沒有辦法去承擔如此之多的病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個新發傳染病最初有如此高的病死率。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各個省份成功地使得病死率出現了進一步的下降,急劇攀升的曲線隨後變得平緩了,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降低了病死率,降低了醫療系統的負擔。此外很自然的有一種學習的過程,當醫務工作者和護士對這種疾病越來越熟悉的時候,他們也能夠提供更高質量的救治。

全球在病例管理政策方面也會有變化,比如最初輕症可能沒有作為病例,作為分母計算進來。因為中國的政策是非常重視檢測的,後續我們也做了更多更廣泛的檢測,這樣使得分母也就是總病例數更加準確,分母得到了擴大,相應的病死率也會有下降。武漢也在做病死率的建模研究,後續達到的是1.4%、1.5%的計算結果,這比單純看最初計算的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的比較的致死率要更低一些。在致死率方面有眾多的假設理論和不同的解釋,但是從致死率的分析對比中,我們得出的重要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結論是讓衛生系統更好地做好準備,使其有能力能夠應對在特殊情況下激增的衛生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