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產旗艦漲價過猛,但壓力卻來到了蘋果這邊

國產旗艦漲價過猛,iPhone:現在心很慌


在過去的兩個月裡,各廠商今年上半年的旗艦新品很多都已經亮相發佈了,很多都有著讓人驚歎的高配置和各自執著的特色,除了採用最新的驍龍865處理器外,比如iQOO還用上了最新的UFS3.1,Find X2 Pro在屏幕上下了大功夫,做到了能在3K分辨率條件下同時開啟120Hz刷新率……應該說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我們也看到了另一面,今年的國產手機似乎普遍漲價了,從3999元到4998元到6999元,普通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可以買一部iPhone了!

2020年國產旗艦漲價過猛,但壓力卻來到了蘋果這邊

蘋果不再一家獨大


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兩個,一個是蘋果、另一個便是谷歌。由於安卓的開源,目前大部分廠商都採用安卓系統,蘋果系統自給自足,也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並且在早期安卓還不是很規範時就展現出了它的魅力,軟硬件完美搭配,這些年來一直是手機界標杆式的存在。

2020年國產旗艦漲價過猛,但壓力卻來到了蘋果這邊

接觸手機較早的用戶應該都有印象,當年的手機為了更“成功”,很多都遊走在模仿iPhone的邊緣,瘋狂試探,而事實證明這種戰術在當時也取得了銷量上的成功,OPPO R9s當時雖然僅僅搭載了驍龍625,但長得太像iPhone了,連續三個月蟬聯線下市場銷量第一。有些山寨機甚至還直接複製了iPhone的外殼和桌面主題,只有當你真正使用才會發現,原來這是一部披著iPhone外衣的安卓手機。

2020年國產旗艦漲價過猛,但壓力卻來到了蘋果這邊

有著業內標杆的存在,可以摸著石頭過河,路也好走很多,然而這條路很快便走到了盡頭。最近一次模仿蘋果還要追溯到劉海屏,當時這個看似不好看的外觀造型隨後也被國產廠商所採納,但這條道路國產廠商們並沒有最終走完。

2020年國產旗艦漲價過猛,但壓力卻來到了蘋果這邊

很大程度上,劉海屏背後的發展方向是3D人臉識別,如今我們發現,國產廠商們已經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有真全面屏的升降攝像頭,也有挖孔的屏下指紋解鎖,國產的創新意味著蘋果其實已經不想當年那樣高高在上,代表著前進方向了,至少在發展道路上,大家都在探索,蘋果不再一家獨大,反之,蘋果也開始借鑑安卓機上的一些功能和設計。


崛起的必走道路


根據知名統計公司Counterpoint發佈的2019年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榜單來看,前十的手機廠商中有7個來自中國,華為小米OV這些毫無疑問榜上有名,前十中僅有三星、蘋果、LG來自國外。面對巨大的銷量,也註定了單純靠模仿借鑑蘋果是走不通的。蘋果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它並沒有很多機型,這幾年下來每年幾乎只有一款年度旗艦手機。國產手機則不同,高中端市場的佈局後機型數量就相當龐大了。

2020年國產旗艦漲價過猛,但壓力卻來到了蘋果這邊

安卓這邊則形成了快節奏的更新,整個供應鏈也都在適應這這種節奏,年度旗艦還分兩波,上半年旗艦和下半年旗艦,你年初購買的安卓旗艦機不一定能一整年都是最頂級的,激烈的競爭讓廠商們不得不各自開始發力,曾經靠著蘋果指明的方向如今也不好走了,龐大的機型數量也會催促廠商們形成自己的特色,從而加速拋棄模仿的老路。而且蘋果本身在國內市場中也開始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慢節奏的更新顯然有點跟不上市場節奏了。


漲價難以避免


前面提到,國產手機的崛起,市場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是生存的根基。各家發力的點也各有不同,比如華為在拍照上發力,從P20時代開始,已經連續多次佔據榜首,憑藉著相機算法和硬件,最新的P40 Pro再度刷新了DXO的榜首分數記錄128分。單看拍照方面,蘋果雖然也很強勁,但華為為代表的廠商們也已經迎頭趕上。還有在快充上,如今18W在國產機裡都不好意思叫快充了,40W、65W快充一次次刷新了我們對快充的認識。半小時充滿電,快充和續航給實際使用體驗帶來的安全感十分明顯。而你知道嗎?去年的iPhone 11依然標配5W充電器。

2020年國產旗艦漲價過猛,但壓力卻來到了蘋果這邊

國產手機的配置越來越高,並在各種堆料中找到了各自的突破口,最終體現在產品力上,銷量可以為產品力提供證明,而堆料的情況下成本自然有所上漲,售價也就會隨之變動。


不該嘲諷,該有壓力


不少人總有這樣的想法,都趕上蘋果的售價了,那我為什麼不買iPhone呢?確實,曾經的蘋果在產品上的設計和創新一度成為業內爭相模仿的對象,但這樣的時代依舊漸行漸遠,如今的國產旗艦機雖然還有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但都開始走自己的特色道路,拉近了與曾經在天花板頂端iPhone的距離。


面對相同的環境,最終市場怎麼選擇,蘋果自己也不敢打包票,雖然不排除後續iPhone再度閃耀全場,但當下,蘋果應該會漸漸感受到來自東方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