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馬伊琍演繹《找到你》:中國媽媽,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01

《找到你》這部電影已經看完一週了,最近連走路都在思考。雖說這部電影有些誇大了女性的焦慮和困境,但有許多場景確實讓我們唏噓不已。

很多影評大咖們一邊倒地說著“男性缺位”、“喪偶式育兒”,的確,在這個女性力量不斷向上向外生長的今天,男人們到底是怎麼了?

姚晨、馬伊琍演繹《找到你》:中國媽媽,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劇中李捷的前夫袁文康,如果按照主流擇偶標準,可算優秀:職業醫生,家境不錯,性格溫和,儒雅帥氣。

可這樣一個男人,卻在得知孩子丟失的第一時間先去埋怨自己妻子,而不去立刻想解決辦法並予以執行;

在與妻子爭奪孩子撫養權的時候,說“我媽也帶了孩子那麼久,你總得替她想想吧”,而不是孩子需要一個父親;

在妻子幾度失控要與綁匪同歸於盡,被警察生生拉下的時候,他選擇躲在後面失措地看著,而不是去擁抱妻子給他力量……

這樣的男人你說優秀嗎?反正我不要。

姚晨、馬伊琍演繹《找到你》:中國媽媽,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02

挖挖袁文康的原生家庭吧:他的母親,李捷的婆婆,劇中一共出現過兩次,卻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在派出所,得知孩子丟失的時候,她哭鬧崩潰,指責李捷與保姆合夥把孩子藏了起來。

實際上她的潛臺詞就是:這個孩子就是我的一切,是我生活下去的指望,你怎麼能把他奪走?你搶走了屬於我的兒子,現在還想搶走屬於我的孫子。

第二次出現是李捷和前夫一身疲憊地回到家裡,她像個遊魂一樣出現在兒子家門口,使得兒子的愧疚感達到了頂峰,而我看到的卻是她對待兒子的愛毫無邊界,隨時隨地插入兒子的生活。

而袁文康的爸爸,這個人物無足輕重到甚至無需出場,也不會對劇情造成任何影響。又是一個“爸爸去哪了”的原生家庭啊。

姚晨、馬伊琍演繹《找到你》:中國媽媽,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03

心理學家阿德勒先生曾經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深刻地探討了人存在於這個社會的意義,也是我們普遍認為健全人格的生活意義:即職業、社會、性。

每個人都渴望在職業、社會、和性上取得成功,然而每一項都基於必須對別人發生興趣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事實上,每個人人生中第一個想與其發生興趣的人就是母親。

從降生之時起,嬰孩就想要把自己和母親聯繫在一起,我們所做的一切,哭泣,叫鬧,都是與母親之間的合作。母親是我們人生第一個接觸到的人,是最先使我們感興趣的人,是第一個與我們合作互助的人,是我們通往社會生活的第一座橋樑。

姚晨、馬伊琍演繹《找到你》:中國媽媽,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阿德勒先生提出了一個詞“母道”。它與“母愛”不同,母愛是本能。母親保護兒子的傾向,無論在動物世界還是人類,都已經被證實比性或飢餓的驅動力更強。

所謂“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就是這個道理。

劇中馬伊俐飾演的保姆孫芳如何走上絕路可見一斑。母親常常覺得她的兒子是她自身的一部分,通過他的兒子,她才和生活的整體緊密聯繫,她甚至覺得自己是生與死的主宰。

而“母道”則不同。母愛之上,一個母親,當她沒有設法擴展孩子和別人的聯繫,並教導他應和環境中的其他人平等合作,反而過分強調自己和孩子的聯繫時,她就犯了嚴重的錯誤。

姚晨、馬伊琍演繹《找到你》:中國媽媽,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和母親發生關聯的,有她的孩子,她的丈夫,以及環繞著她的整個社會生活。

“母道”需要母親完成三個步驟:在她使孩子和自己成功聯繫在一起後,她的第二個工作是把孩子的興趣擴展到他父親身上。(當然,假如她自己對這位父親缺乏興趣,這項工作幾乎不可能完成)。第三步,她還要使孩子的興趣繼而轉向環繞著他的社會生活,轉向家裡的其他孩子,轉向朋友、親戚和平常的人類。

因此,她的工作是雙重的:她自己必須給予孩子一個可信賴人物的最初經驗,然後她必須準備將這種信任和友誼擴展開,直到它包括整個人類社會為止。

劇中孫芳的老公,那個家暴男,我們完全可以假設他的母親甚至沒有好好地完成“母道”的第一步,這極大可能會養出一個反社會型人格的孩子;而袁文康的母親,她對兒子那種毫無邊界令人窒息的愛,無不彰顯著她根本就沒有走入第二步的心思。

姚晨、馬伊琍演繹《找到你》:中國媽媽,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04

袁文康們,從小在強勢母親的羽翼下生活,阻斷了他們對父親,與社會的合作興趣。他們天生會對李捷這類強勢有主見的女人產生愛慕,跟李捷們相處,他會重溫母愛的溫暖,卻又會生出會對母親的背叛和逃離,相信這就是他出軌的理由吧。

這樣一個男人,怎麼能期待他會輸出能量給妻子,給他人,甚至給這個社會呢?

反觀李捷,有這麼一幕讓我印象深刻:當恍恍惚惚回到家裡,她想倒杯水,卻發現杯子沒有洗。此時,丈夫想拿過杯子幫她洗,失望透頂的她卻怎麼也不肯,甚至爭奪起來,最後以憤怒的丈夫摔了杯子告終。

完全可以試想,即使他們沒有離婚,在婚姻裡,她也絕不會讓孩子的興趣轉移到爸爸身上,因為主觀上她的判斷就是你作為爸爸不合格;客觀上她就會對孩子爸爸就是沒有興趣和缺乏合作精神的。

這樣的孩子是否又會慢慢成長為“袁文康”們?

姚晨、馬伊琍演繹《找到你》:中國媽媽,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有人說,為什麼只有爸爸才能順利完成孩子從母親到社會的過渡?

潘幸知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曾經說過,心理學家曾讓男人和女人們分別畫出自己想象中家庭的樣子。

女人們畫出的家的樣子一般都是有客廳飯廳,溫馨的一家三口,偶爾還會有一隻小狗;而男人們畫的則是一個小社區,有街道醫院學校公司,他會指著其中一棟房子對你說,這就是我的家。

與女人不同,家庭對於男人來說只是他社會屬性的一部分。不言而喻,天性上男人比女人更會驅使他帶著孩子走出家庭去往社會探索。

姚晨、馬伊琍演繹《找到你》:中國媽媽,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05

那麼問題來了,難道單親家庭的孩子都無法順利走入社會形成健全人格嗎?

這讓我想到了電影《阿甘正傳》裡阿甘的媽媽。對天生智障兒子的“護崽”之心她比誰都強,甚至不惜跟校長睡一覺換取兒子的上學機會。

這兒子,難道不是她的命根子嗎?保護孩子是母親的本能,然而,她以一顆開放的心讓家裡免費住進來各種各樣的人。

阿甘在十幾歲時就跟貓王混在一起,放在今天,這就是允許兒子整天跟網癮少年、娘炮、流量網紅混啊。有幾個媽媽能做到淡定?

在兒子青年時代,毅然送他去軍隊,阿甘在這個男性荷爾蒙的場域裡摸爬滾打,也遇到了對自己人生最大影響的男性丹中尉,亦師亦友,相互成就。

姚晨、馬伊琍演繹《找到你》:中國媽媽,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END

“母道”,不是用“母愛”去彌補男性的缺位,而是放手,讓他去男性的場域完成與社會的連結。何時放手,怎樣放手都是“母道”研究的內容。

《找到你》熱議的今天,對男性一味的譴責毫無意義,而男人們怎麼會變成這樣則值得每位母親深思。“母愛”是本能,“母道”則是修行。願與修行路上的你我她,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