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vs“武漢加油”

“加油”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特殊的時間,這樣的口號,振奮人心。

然而,相比日本捐贈物資上的留言,國人內心不平靜了。

2月初,日本捐贈過來的物資箱上,第一次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這是唐代鑑真東渡時的一句偈語,意思就是雖然我們地理相隔,身處不同的地域,但是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共享相同的風月)

“豈曰無衣”vs“武漢加油”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第二批捐贈物資上書寫的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句話出自先秦時的《詩經•秦風•無衣》,誰說沒有戰衣?與君同穿戰袍。)

“豈曰無衣”vs“武漢加油”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10日,日本富山縣向遼寧省捐贈1萬枚口罩,上面寫著“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這句話改編自南北朝周興嗣的《千字文》,引用其中的“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昨天,網民又發現日本捐贈箱上,書寫的是“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句詩出自王昌齡的七言絕句《送柴侍御》,其中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

“豈曰無衣”vs“武漢加油”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我們為日本人用心選擇的詩句感動,這是一份隨同物品而來的溫暖,似乎日本捐贈的物品更為珍貴,同時又有點酸澀,為甚咱們祖先的詩句,人家用得這麼妥帖?有點打臉,有木有……

網友們看到這裡,又感激又慚愧:為啥每次日本人一送東西,我就得到處翻書……

“豈曰無衣”vs“武漢加油”

為啥他們引經據典,我們數典忘祖……

啥我們只會乾巴巴喊一聲“加油”……

可是,“加油”真的毫無文化,真的乾巴巴嗎?

其實這兩個字也是有一番來歷的。 那麼“加油”這個詞是怎麼風行的?和一個名人有關,說起他,您一定不陌生,張之洞,和他有關?不,和他父親有關,張之洞之父——張鍈。

據史書記載,在道光年間的安龍城,一舉人張鍈,在任期間,每到午夜交更時分,他都會派兩個差役挑著桐油簍巡城。前面的一個提著燈籠,後面的一個挑著桐油簍,沿著大街小巷遊走,只要見到哪戶人家亮著燈光,並有讀書聲,兩人便會停下來,高唱一聲:“府臺大人給相公添油囉!”等讀書人開門後,後面的一個差役便放下油簍,取出油筒,再從油簍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進這個讀書人的燈盞裡,並補上一句:“府臺大人祝相公讀書用功,獲取功名。”隨即又向另一戶亮著燈光、有讀書聲的人家走去。

就這樣,每晚給安龍城裡的讀書人添燈油,張鍈前後堅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在張鍈的不懈努力下,學風興盛,培養出一批人才。10餘年間,考取舉人20餘名、貢生8名、進士2名。

這就是“加油”的由來。 後來,“加油”一詞就這樣風行開了。不管是體育競賽等各類比賽,還是生活中遇到挑戰,我們鼓勵對方的時候總會說:“加油!” 加了“油”,動力更足,跑得更遠;寓意都是更強大更美好。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一切都會好的!我們會更強大!

“豈曰無衣”vs“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