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医工荟萃,不是萝卜开会,融合创新才是硬道理!

这一讲,我们基于上一次得到的简易接口电路图,讲一讲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方法,内容可能有些烧脑,需要一些电路和物理的基础知识,不知道小伙伴们知不知道电容的复数阻抗怎么表示呢?如果知道,本讲的内容应该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回顾一下上一讲的内容,电极-生物体的接口阻抗模型可以用一个等效电路来表示,即由双电层电容和RCT并联,再和由电阻导线和电解液构成的小电阻RTOTAL串联,再加上我们前面讨论的平衡电位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复数阻抗图(Complex Impedance Plot)

对于不同交流频率的信号,可以将测量到的电极接口阻抗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的实部(Z'Rs)画在横轴X轴,虚部(Z"Xs)画在纵轴Y轴,这样的图称之为奈奎斯特图或复数阻抗图,如图1所示。注意:电极专业人士更习惯于画-Xs vs. Rs的图,而不是Xs vs. Rs,因为电极和皮肤阻抗为容性的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可见虚部一直是负的,所以不如把坐标轴转过来咯)。此外,参见上一讲说的等效电路模型,复数阻抗图的低频部分(低频时Cdl相当于开路,所以是RCTRTOTAL串联)在图的右侧,高频部分在左侧(高频时Cdl相当于短路,所以只有RTOTAL)。所以,随着频率的增大,复数阻抗向量逆时针绕一个半圆。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上式的后两项,也就是这个半圆了,计算一下可以发现,当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时,后两项的实部和虚部正好相等为RCT/2,此时电极阻抗相角(图1的Phase)最大。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图1:电极接口的复数阻抗图

波特图(Bode Plot)

如图2所示,波特图的横坐标是频率纵坐标包括两个,一个是阻抗的绝对值(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和频率轴一起称为波特图的幅频图;另一个是相位(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和频率轴一起称为波特图的相频图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图2:电极接口的波特图

和上面复数阻抗图的推导一样,在频率非常低的时候,阻抗的幅值接近于RTOTAL+ RCT,此时是阻性的,所以相角是0。当频率非常高的时候阻抗的幅值接近于RTOTAL也是阻性的。频率在上述两者之间时,阻抗取决于并联的电容

CDL。由于电容阻抗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总的并联阻抗降低。相角则随着频率增加从0到最大值(通常小于90°)然后再次减小到0。如果小伙伴们在实验中拿到一个电极,通过LCR阻抗测试仪进行表征,那么得到的结果画出来的图应该很接近上面的图哦。真实世界的问题

上述模型可以解释电极电解液接口的大多数主要特性,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仍然是一种近似。比如在接口处,离子从体电解质(凝胶或组织)以有限速度进行扩散,所以会在低频时导致电阻增加。这种扩散电阻(Warburg电阻)与RCT串联,并一起与双电层电容CDL 并联,这一电阻在上述模型中就被忽略了,因为在大多数电极系统的目标测试频率范围内,这一电阻基本没有影响。

在上述模型中另一个简化的因素是采用了一个简单的理想电容,而在固态金属电极中,这一电容的特性时非理想的,它的阻抗相角基本是一个常数,所以在固态金属电极中,通常采用常相角的ZCPA代替理想电容CDL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其中

生物电信号探测和刺激电极(四):阻抗特性的图解表示

,一般来说ZCPA的相角一般在45°到90°之间,对于许多电极系统β的典型值可以取0.8。至于这个相角为啥是个常数,Fricke等人认为是由于在接口处金属持续极化导致的(具体下一讲再探讨)。最有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两个本质原因是

特异性吸附和表面粗糙效应,有人发现把电极表面弄粗糙,这个相角会减小。同样,如果认为这种界面的效应只会影响CDL而不影响RCT,你又太天真了。更真实的情况是,这两位并联产生的阻抗图里的那个半圆会发生畸变

不管现实情况有多复杂,这一讲中用到的这种简易模型还是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小伙伴们大可放心使用。

电极阻抗模型的图解分析先介绍到这里,下一讲荟荟给大家介绍一下电极的极化(Polarization)


更多干货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医工荟",输入“精彩回顾”查阅历史文章,纯干货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