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聚焦:乡间的慷慨

莱阳聚焦:乡间的慷慨

文 /吕立华

村里,左邻右舍往往只有一墙之隔。

西家的鸡扑棱一声飞过墙去,落到东家庭院觅食,食余,顺便在东家鸡窝里下个蛋,而后咯咯哒地叫着跳上墙头……东家的瓜蔓则不知不觉间携幼将雏地越过这道墙,悄悄溜到西家串门,结的瓜果缀满墙里墙外……

莱阳聚焦:乡间的慷慨


于是,邻家也踩个凳子趴在墙头上凑热闹:他二婶,孩儿他爸昨儿个赶集捡了个便宜,一下子买回这么一大堆破头烂腚的苹果,给你一兜,别嫌乎啊。“他二婶”就从墙那边露出头:嫌乎什么,这都是大人孩子们爱啃的,喜欢都来不及呢!

莱阳聚焦:乡间的慷慨


记得小时候我家东邻的大爷在外面工作,很少回家,大妈一个女人家拉扯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很不容易,又加上常年体弱多病的,家里的体力活都得我爸我妈搭把手帮衬着:天天到坡下挑水都是先灌满她家的缸,庄稼的播种、收获、晾晒、入仓,甚至烧柴的储备,事事都替她家想着、干着。爸妈两个总在家悄悄说:他大妈太不容易了,有了活儿,男人在外干着急回不来,咱再不帮她点,她可怎么活啊。

莱阳聚焦:乡间的慷慨


大妈一家从不说感激的话,似乎农家人也不兴说些甜言蜜语或是讨好的话,只不过在大爷带着大包小包回家后,大妈总会在墙头喊:他婶子,尝尝这个!他婶子,给孩子的。他婶子,过节了,拿块肉回去包饺子!于是,即使在贫穷的年月,我们也能吃到别人家吃不到的东西。好比香蕉,看着黑乎乎一串类似蔫茄子的东西,我爸说,这是给了些什么?煮了吃吗?拿着一个大大的月饼,小妹问,从哪儿咬?喝着黄不拉几的果汁,我妈说,能酸掉牙!孩儿啊,你爱喝就都喝了吧。

莱阳聚焦:乡间的慷慨


农忙时节,晒粮最怕突然下雨。人还在田里忙着时,眼见着雨越下越大,急急忙忙往家赶的路上,就有一种侥幸心理:万一谁谁见了,会不会给一起收起来?果不其然,刚回到家,晒粮场上早已有人把一场的粮归拢成一堆,盖好草苫子一类的遮雨工具。谁这么好心?没必要去打听,乡村人与生俱来的淳朴就是把几乎所有的“举手之劳”当成一种生活的常态。

农家人不懂含蓄,却最懂人情,农家的人情从来都是由内而外不由自主散发出来的,纯天然的真挚是最原始的人情。

莱阳聚焦:乡间的慷慨


邻里之间最粗俗也是最真实的关系就是这样:东西不论贵贱,给你你就拿着;说话也不知拐弯抹角,好话赖话捞起来就说,脸红脖子粗之后“哈哈哈”就过去了,没有谁会斤斤计较。因为琐碎繁忙的家务活儿农活儿让辛勤劳苦的农家人汗珠子摔成八瓣,很多时候往往不容多想就会伸出援手:比如在地里忙着忙着,正吃力地刨着地,忽然就有人过来不声不响帮你刨完。又比如推着粪车上坡,怎么拱都拱不上坡顶,脸憋得通红,脖子的青筋根根暴起……这个时候,即使平时有点过节的乡邻经过,也忍不住要上去搭把手,使了吃奶的劲给你拉车,因为,庄户人最懂庄户人:都是土里刨食吃的,都不容易啊。

乡间的慷慨,就这样,从一墙之隔开始,曼延伸展开去……

莱阳聚焦:乡间的慷慨


【作者简介:吕立华,莱阳市中学语文教师,好读写,有生活随笔、散文、小说、杂文等,散见于《语文报》、《山东青年作家》、《思维与智慧》、《今晚报》、《齐鲁晚报》、《烟台晚报》、《中国经济时报》、《银川晚报》等,共百余篇,参加征文多次获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