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拿手菜“水煮魚”(原創)

平時忙於工作,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老婆打理。可到了週末家裡必吃的一道菜“水煮魚”肯定是我來做的。

說起來也奇怪,老婆算得上是家常菜烹飪的高手,可是就是做不好“水煮魚”這道菜。剛移居到成都的一個月裡,我們在餐館裡吃了兩次“水煮魚”,老婆就愛上了這道菜。不過在家裡試做了幾次都不是很成功。她把原因歸於自己不是四川人的緣故。

我的拿手菜“水煮魚”(原創)

沒有辦法,老婆下了死命令,把做“水煮魚”的任務交給了我這個祖籍四川,卻沒有怎麼在四川生活過的“假四川人”。憑著小時候父親給我留下的做川菜的印象和網上烹飪達人們的視頻。我做了人生第一次堪稱完美的一道菜“水煮魚”,老婆吃後非常滿意。又下了一道一生都有效的命令:“今後咱們家每週吃一次‘水煮魚’魚我來買,做你就全包了。”

實際上我心裡明白自己的烹飪水平,老婆這是變著花樣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共同相處的機會。夫妻一起做一些家務,一起做一些美食,一起喝點小酒,平淡的日子就會多一些祥和美好。

老婆每週都會買不同的魚回來讓我做“水煮魚”,鯰魚,黑魚,草魚,花鰱,白鰱我都做過。鯰魚不太適合做“水煮魚”肉質太綿柔,吃起來不脆。白鰱刺太多,肉太細嫩,也不是很好吃。我喜歡黑魚第一,花鰱次之,草魚第三。這是我個人的喜好,並沒有權威性。

我的拿手菜“水煮魚”(原創)

成都的菜市場買的魚都是殺好的,而且只要你說是做“水煮魚”,魚片,魚排,魚頭都是分好的。我做“水煮魚”花鰱的魚頭是不用的,留出來再單獨做一道“剁椒魚頭”。

做“水煮魚”的第一步是醃製入味。大多數是用買來的“水煮魚”的料包醃製,有時老婆忘買了,自己也配製。自己配製的醃製料有:鹽,芡粉,胡椒粉,白酒。醃製時最好用陶瓷器皿或玻璃器皿,金屬器皿總給我有異味的感覺,也許是我自己太敏感的緣故。

醃製前,把配料用一個小碗攪拌均勻,先抹在魚頭和魚排上,再把配料倒在魚片上攪拌均勻。醃製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個小時,時間長了,魚肉就綿軟了,吃起來就不脆了。

我的拿手菜“水煮魚”(原創)

第二步準備底菜,我做水煮魚喜歡用豆腐,豆芽,萵筍片,香菜,香蔥,芹菜,魔芋,平菇,豆腐皮做底菜。當然不是一次都用,有豆腐一般就不放豆芽,魔芋和豆腐皮,放芹菜,就不放萵筍片。如果放魔芋就不放豆腐,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就是口感比較相似而已。

豆芽一定要下鍋焯一下斷生,豆腐,魔芋,豆腐皮也要下鍋煮一下,去掉豆腥味和鹼味。其他的底菜我都喜歡直接鋪到器皿底部。

第三步炒制湯料,有買來現成的就按照說明操作。沒有的話,我會自己配。幹辣椒角,花椒,薑末,蒜末,郫縣豆瓣醬,如果不喜歡很辣的話,我會加一個西紅柿。

有牛油的話用牛油,沒有的話用豬油也可以。油燒熱後,先把幹辣椒角放入油中炒,火一定不要太大,炒三十秒鐘後,放花椒再炒三十秒,再放入薑末蒜末,炒五秒鐘後,放入西紅柿丁,豆瓣醬,大火炒三十秒鐘,加入開水。

第四步水煮魚,湯開後先放入魚頭,煮2分鐘,放入魚排,再煮一分鐘,放入魚片,三十秒後,把水煮魚倒入鋪好菜的器皿中。

第五步淋油,我自認為這一步是“水煮魚”好不好吃最關鍵的一步,熱油淋在煮好的魚片上,既可以保持魚香味還可以保持熱度,讓魚香味和底菜深切融合。

根據魚片的多少來決定用多少油,油可以是菜油,也可以是調和油。以能把水煮魚片覆蓋住為標準。我在淋熱油前,還會在水煮魚片上撒上一層芝麻,如果想要味道更麻辣些,再撒上切得很細的幹辣椒角和花椒粒。油最好能燒燙冒煙,關掉火後,停三十秒,再均勻地淋在水煮魚片上。一定要慢和均勻,讓油把芝麻和辣椒花椒的味道激發出來。

我的拿手菜“水煮魚”(原創)

一道香味撲鼻的“水煮魚”就做完了。我做的水煮魚可能並不是正宗的川菜,但比較符合我們家人口味,特別符合我老婆的口味。家常菜的精髓就是在於有自己家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