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濟慈、莎翁、舒曼,那些美麗而憂傷的故事麼……

你知道濟慈、莎翁、舒曼,那些美麗而憂傷的故事麼……

友人推薦看《明亮的星》,認真的看了,也覺十分的好看,至少是我喜歡的類型,有詩歌,有風景,有鍾情的少女,有熱戀的詩人。少女叫芬妮,美麗大膽,開朗活潑,對待愛情十分主動,又十分堅決,詩人叫濟慈,大名鼎鼎,可這之前,孤陋寡聞的我除了知道他是位詩人,英年早逝,有一首《夜鶯歌》,別無所知。看了影片才知道,濟慈的可憐身世,濟慈的窘迫境遇,濟慈那短暫又永恆的愛情。不過在影片中,特別讓我欣賞的倒不是濟慈,也不是芬妮,而是芬妮的母親。我不知道這個人物是影片中再塑造的,還是有真實的原型,我覺得這個母親實在有些偉大。芬妮家世尚可,大抵衣食無憂,可濟慈飢寒交迫,他的才華似乎也沒有完全得到認可,再加上他羸弱的身體,病魔的纏繞,我不知道哪個母親會默許這樣的戀情,並給予默默的支持,甚至連芬妮的弟弟妹妹起先也是不樂意的,可母親的理解,也讓兩個可愛的小孩潛移默化受著影響,這段可憐的愛情也因此增加了許多溫暖美好的氣息。我喜歡劇中那位戲份不足的母親,或許正是因為她那了不起的角色吧。整個影片靜靜的,緩緩的,就像濟慈的詩,如樹上的葉子輕輕閃爍,也如枝上的夜鶯輕輕鳴唱,可那本就是一位詩人的故事啊,有何不可?我喜歡這樣的輕吟淺唱。

你知道濟慈、莎翁、舒曼,那些美麗而憂傷的故事麼……

相比《明亮的星》輕吟淺唱,《莎翁情史》可是激情飛揚。莎翁正好也是一位明亮的星,可巧歸為一類。

喜歡莎翁的書,還是十八九歲那會兒吧,看著莎翁無比激情生動的文字,跟著激動無比,三見我那喜不自勝的模樣,馬上買了六本送我,可除了那會子在激動不已的狀態下一連看了三本,再以後,那些書就靜靜的豎立在書架上,偶爾從這裡搬到那裡,可就是再未翻過,心裡也覺得怪對不起莎翁,也對不起三的。選擇看《莎翁情史》多少也有些愧疚情結吧。與濟慈相比,影片中的莎翁可是一位精力充沛,敢愛敢恨,健康俊朗的已婚青年才俊。雖是年輕,卻已嶄露頭角,各大戲院搶著要他的戲作,只可恨這個年輕的小夥子面對生活的庸常竟有些才思凝結,無處生花。正在此時,年輕美麗的薇奧拉出場了,她愛戲劇,愛詩歌,出身高貴的她冒著當時不準粉墨登場的禁令女扮男裝來到了劇院,扮演起了莎翁筆下的羅密歐,當莎翁意識到薇奧拉是位女性時,愛情便一發不可收拾,才情也同樣一發不可收拾。一邊是真實的愛情在上演,一邊是創作中的愛情在演繹,正如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苦難愛情,莎翁與薇奧拉也同樣無法圓滿,不知是莎翁成就了羅密歐,還是羅密歐成就了莎翁,總之,這段美麗勇敢堅貞的愛情成了古今中外的千古絕唱。而《莎翁情史》這部演繹著經典的影片也榮獲了第71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正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你知道濟慈、莎翁、舒曼,那些美麗而憂傷的故事麼……

還有幾顆明亮的星,他叫舒曼,她叫克拉拉,而他叫勃拉姆斯。他們來自於影片《琴戀克拉拉》。

與前兩段主題愛情截然不同的是,這部影片交織著兩段感情。一則是舒曼與克拉拉的琴瑟和諧,卻因為舒曼不可控制的精神病症最終走向迷離;還有一段感情是克拉拉和勃拉姆斯,他們的感情同樣在音樂中騰騰昇起,又在百般無奈的現實中低迴隱忍,欲言又止,最後演繹成終生的守望與相知。在這樣的情感糾葛中,你甚至無法去指責誰,每一個生命都是那麼的豐盛與自持,每一段感情都是那麼的真摯與熱烈。問世間,情為何物?舒曼拖著病懨懨的身體,奄奄一息的別離仍然深深的愛著自己的妻子,堅強獨立的克拉拉為了生活四處巡演,走到哪裡就把舒曼的作品帶到哪裡,她似乎不會怨尤生活帶給她的種種磨難,她只用她鏗鏘用力,乾淨利落,精準無比,大氣唯美的音樂來訴說著她的靈魂。舒曼去世了,勃拉姆斯也走了,他用空間隔絕的方式把自己的愛也隔絕在絕望的思念裡。他選擇了離開,永不相見。 從來不相見,卻從來沒有忘記。這一場愛戀用了他的一生,當克拉拉去世的消息傳來,他似乎終於等到了這個時刻,不久也隨之而去。或許來生吧,來生有緣再續深情。影片《琴戀克拉拉》無疑是迷人的, 整個美麗嚴肅的古典音樂殿堂,飛揚著一首首動聽的音樂,琴聲是輕快的,是燃燒的,是跳躍的,有淡淡的憂傷,又有童真,有歡樂,有漂泊,有沉重,有嘆息,更有壁爐邊的溫暖。

明亮的星星依然在閃爍著,我在仰望且著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