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十灰

《聲律啟蒙》,全名《聲律啟蒙撮要》,是清代車萬育在元代祝明撰寫的《聲律發矇》基礎上,節錄《聲律發矇》中認為最重要的部分,進行必要的刪改修訂而成,分為上、下兩卷。每卷均有十五韻。

聲律啟蒙讀來郎朗上口,唇齒留香。文字背後,更是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解讀上卷:十

第一部分

增對損,閉對開,碧草對蒼苔。書籤對筆架,兩曜對三臺。

周召虎,宋桓魋,閬苑對蓬萊。薰風生殿閣,皓月照樓臺。

卻馬漢文思罷獻,吞蝗唐太冀移災。

照耀八荒,赫赫麗天秋日;震驚百里,轟轟出地春雷。

【註釋】

兩曜:指日、月。南朝梁任昉文:“四時等契,兩曜齊明。”

三臺:星名,三臺,即上臺、中臺和下臺。又稱“三階”、“三衡”、“三奇”等名。 三臺星君佈列在北斗七星的南方,呈現三組兩兩的星群,猶如北斗七星的天台階梯。三臺星君也可指道教神仙。另,"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臺",也喻宰輔重臣。

召虎:周宣王時武將,討伐淮夷建功,諡召穆公。

桓魋(tuí):春秋時宋國司馬。孔子之宋,桓魋欲害孔子,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見《論語·述而》及朱注。

閬苑:傳說中仙人的住所。 蓬萊:傳說中的神山,泛指仙境。

薰風:和風。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卻:拒絕

赫赫:顯耀盛大貌。

增對損,閉對開,碧草對蒼苔。書籤對筆架,兩曜對三臺

【典故】

《晉書·天文志》:三臺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臺,主開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臺,為司命,主壽。次二星曰中臺,為司中,主宗室。東二星曰下臺,為司祿,主兵,所以昭德塞違也。又曰三臺為天階,太一躡以上下。一曰泰階。上階,上星為天子,下星為女主;中階,上星為諸侯三公,下星為卿大夫;下階,上星為士,下星為庶人:所以和陰陽而理萬物也。君臣和集,如其常度,有變則佔其人。

【詩文引用】

王維: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李白:浮雲隔兩曜。萬象昏陰霏

李白:雖無三臺位,不借四豪名。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十灰

周召虎,宋桓魋,閬苑對蓬萊。薰風生殿閣,皓月照樓臺

召虎

召虎,姬姓,召氏,名虎,岐周(今陝西岐山)人。諡號曰穆,故稱召穆公。

周厲王暴虐,召虎多次勸諫,不要施加重稅(寫《大雅·民勞》),不要忽視民怨(寫《大雅·蕩》),不要堵塞民眾的言路,周厲王都不從。終於,國人暴動,厲王出逃。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轉而尋找太子靜。召虎將太子靜藏起來,犧牲兒子,太子於是脫險。

國人暴動平息後,召穆公與周定公共同執政,史稱"周召共和“。他們下令對歷史紀事進行紀年。於是有了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這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共和十四年,周厲王死於彘國,太子靜在召穆公撫育下長大成人。召穆公、周定公於是共同擁立太子靜繼位,即周宣王。召虎盡心輔佐。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4年),方叔伐楚,最終,方叔大破楚國,迫使楚國臣服。

在方叔伐楚獲勝的基礎之上,召穆公率師伐淮夷,淮夷被平定,許多國家向西周臣服,領地直至南海之濱。

不僅如此,周王朝還平定北方玁狁、西方西戎等。周宣王在元勳重臣們的輔助下,平定四方,西周王朝出現中興局面,史稱“宣王中興”。

召虎與方叔,皆是宣王中興的中流砥柱,二人常常被後世作為重臣名將的代表,合稱為“方召”。

《詩經·大雅·江漢》:“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闢四方,徹我疆土”。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十灰

桓魋-殃及池魚

桓魋(音tuí),又稱向魋,東周春秋時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擔任宋國司馬,主管軍事行政的最高長官,掌控宋國兵權。

這個人身上有兩件事,很是有名。一是他要殺孔子;而是殃及池魚的典故。

《左傳》記載,桓魋兄弟五人:向巢、桓魋、子牛(司馬牛)、子頎、子車。兄弟老大向巢任宋國左師,是名義上的軍隊統帥。老二桓魋為司馬,掌兵馬實權。老三子牛是孔子的學生,身為貴族也有自己的封邑。老四子頎和老五子車老二桓魋做事,也是威名顯赫。

桓魋最受當時的宋國君主宋景公寵愛。

《左傳·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鬣以與之。地怒,使其徒扶魋而奪之。魋懼,將走。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

可見,這個國君是如何寵愛於他。

公子地(景公的庶母弟)對此不能忍受和公子辰(景公胞弟)聲氣相投,兩人憤憤不平,卻無力改變,怕受害於景公和桓魋,便與當時不得勢的宋平公和宋元公的後裔們一起離開宋景公,佔據蕭地,伺機討伐桓魋。

恰好這期間孔子周遊列國來到了宋國。算起來,孔子與宋景公是同宗同族,又是聖人,宋景公便想讓孔子他們長久留下來輔佐自己。桓魋卻怕孔子師徒來後會影響他們的權勢,就對宋景公說孔子來此是狼子野心。宋景公不聽,桓魋竟不經宋景公同意,帶領人馬去殺孔子。幸虧提前得到消息的孔子率領弟子們及時逃往鄭國,這才躲過一劫。

宋景公怏怏不快。(只是不快哦!)

後來,公子地、公子辰等人覺得在蕭不安全,又去了鄭國。鄭國和宋國之間原來有塊地,大概算是無主狀態,鄭國便把他們安置在這裡,為他們造三城,供他們居住。宋景公和桓魋覺得這遲早要成心腹大患,就去討伐他們。先是派向巢去,向巢被鄭軍包圍,宋景公只得再派桓魋去,最後也打了敗仗,只是就出了他的大哥。宋景公也沒有責備他,還稱讚他勇敢。

此後,桓魋更是恃寵而驕,竟然接口自己的封地不好,要求將薄地(宋國殷商祖廟)封給他。宋景公沒有同意,對他終於不滿起來。

有一次衛國大叔疾奔宋,送給桓魋很多美珠。宋景公得知後將桓魋找來,讓他把寶珠上繳充公。

桓魋卻說他投我來的,送給我的寶貝為什麼要交公?

桓魋就是不答應,於是宋君派人去抄家,也沒有抄出寶珠,只好逼問桓魋把寶珠藏到哪裡去了。

桓魋說:“扔到魚池裡了。”

宋景公惱了,下令:那就把魚池的水吸乾,把東西給我找出來。

結果什麼也沒有找到,一池子的魚卻遭到意外的災難。

以後人們便把“宋君亡珠,殃及池魚” 用來形容飛來橫禍、無辜被牽連受害,並簡化成“池魚之禍”或“殃及池魚”。


宋景公感到桓魋有悖逆之心,終於要動手了,以夫人的名義邀他赴宴,準備乘機殺他。

沒想到桓魋也準備動手,這人膽子真是大啊。他也以答謝宋景公為名,請宋景公赴宴,準備在宴席上殺宋景公。

宋景公識破了桓魋的詭計,對侄子皇野求救。皇野說桓魋的大哥向巢是名義上的軍隊統帥,他們如果兄弟勾結,我們就很危險了。於是皇野將向巢誆來,宋景公和向巢保證盟誓,桓魋的事不會株連到他。

皇野向向巢討來兵符,便帶兵去討伐桓魋。桓魋的弟弟子頎得知消息,縱馬奔告桓魋。

桓魋惱怒,便要打進宮去。被弟弟子車勸住,說他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是找死。桓魋又氣他哥哥向巢,要率兵攻打。結果路上正遇皇野領兵到來,桓魋被皇野殺敗,逃往曹國。

宋景公就派向巢攻打曹國,討伐桓魋。曹國的百姓對桓魋群起而攻之。桓魋又逃亡到衛國。

向巢怕宋景公的誓言靠不住,便逃到了魯國。宋景公派人請他回來,但向巢思來想去,總是覺得不妥,於是謝絕。

弟弟司馬牛見大哥這樣做,也不敢在宋國待了,把封邑和玉圭交還給宋景公,去了齊國。子頎、子車更不敢在宋國待,也馬上逃離。

卻馬漢文思罷獻,吞蝗唐太冀移災

《資治通鑑》記載漢文帝時:時有獻千里馬者。帝曰:“鸞旗在前,屬車在後,吉行日五十里,師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馬,獨先安之?”於是還其馬,與道里費;而下詔曰:“朕不受獻也。其令四方毋求來獻。”

說文帝時,有人進獻一匹寶馬,能日行千里。文帝卻說道:“每當天子出行,有鸞旗導引於前,有屬車擁護於後;平時出行,每日行程不超過五十里,率軍出行,每日就只走三十里。我騎著這千里馬,要獨自先到那裡去呢?” 於是讓他把馬牽回去,並給他旅途費用。後來又接著下詔說:“朕不接受貢獻之物。命令全國不必要求前來進獻。”

漢文帝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實現國家強盛安樂,百姓富裕小康,開啟"文景之治"。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十灰

在漫長的歷史中,大規模的蝗災給農業帶來難以估量的破壞,更是讓無數人變成難民。

貞觀二年(628年)五月,一場鋪天蓋地的蝗災席捲關中大地,都城長安,京畿地區都受波及,嚴重歉收,成千上萬人淪為饑民。

《貞觀政要·卷八·務農第三十》:“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

據說沒多久,鋪天蓋地的蝗蟲便消失的無影無蹤,而關中農作物的歉收情況也不再加重。

“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復成災。”

照耀八荒,赫赫麗天秋日;震驚百里,轟轟出地春雷

【詩文引用】

陸游: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秋瑾:萬里乘雲去復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左思:濟濟京城內,赫赫王侯居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十灰


第二部分

沙對水,火對灰,雨雪對風雷。書淫對傳癖,水滸對巖隈。

歌舊曲,釀新醅,舞館對歌臺。春棠經雨放,秋菊傲霜開。

作酒固難忘麴櫱,調羹必要用鹽梅。

月滿庾樓,據胡床而可玩;花開唐苑,轟羯鼓以奚催。

【註釋】

書淫:指嗜書成癖的人。《北堂書鈔》:晉皇甫謐字士安,讀書兼夜不寐,臨食忘餐,時號書淫。

傳癖:晉杜預字元凱,酷愛《左傳》。當時名士王濟有馬癖,和嶠有錢癖。武帝問杜預何癖,預對曰:“臣有《左傳》癖。”見《晉書》本傳。

滸(hǔ):水邊。

隈(wēi):山水彎曲處。

醅[pēi]:沒有過濾的酒。

曲糵(niè聶):釀酒發酵的藥曲。

鹽梅: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庾樓:即武昌南樓。晉庾亮,嘗乘月登武昌南樓,踞胡床自玩。見《晉書》本傳。

羯鼓:打擊樂器。《新唐書》:“羯鼓,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方也。”民間有楊貴妃羯鼓催花故事。


沙對水,火對灰,雨雪對風雷。書淫對傳癖,水滸對巖隈

【典故】

書淫

《晉書。皇甫謐列傳》: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有箴其過篤,將損秏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皇甫謐(mì)(215年—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後得風痺疾,猶手不釋卷。晉武帝時累徵不就,自表借書,武帝賜書一車。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 、《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在針灸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並被譽為

“針灸鼻祖”

左傳癖

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人,魏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曹魏散騎常侍杜恕之子。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時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是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

杜預所撰寫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是《左傳》註解流傳至今最早的一種,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晉書》卷三十四《杜預列傳》:

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而每任大事,輒居將率之列。結交接物,恭而有禮,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於事而慎於言。既立功之後,從容無事,乃耽思經籍,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參考眾家譜第,謂之釋例。又作盟會圖、春秋長曆,備成一家之學,比老乃成。又撰女記贊。當時論者謂預文義質直,世人未之重,唯秘書監摯虞賞之,曰:“左丘明本為春秋作傳,而左傳遂自孤行。釋例本為傳設,而所發明何但左傳,故亦孤行。”時王濟解相馬,又甚愛之,而和嶠頗聚斂,預常稱“濟有馬癖,嶠有錢癖”。武帝聞之,謂預曰:“卿有何癖?”對曰:“臣有左傳癖。”

[詩文引用]

辛棄疾: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唐 皮日休:書淫傳癖窮欲死,譊譊何必頻相仍。

宋 曾鞏:遊人有幾愛孤淡,零落野水空巖隈

陸游:浴罷來水滸,適有漁舟橫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十灰

歌舊曲,釀新醅,舞館對歌臺。春棠經雨放,秋菊傲霜開

【詩文引用】

元 關漢卿: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閒吟和。

唐 虞世南:歌堂面淥水,舞館接金塘。

明 邱雲霄:驚心二十年前事,只有春棠似舊開

屈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十灰

作酒固難忘麴櫱,調羹必要用鹽梅

【注義】

在上古時代,麴櫱只是指一種東西,即酒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釀酒技術的進步,麴櫱分化為曲(發黴穀物)、櫱(發芽穀物),用櫱和曲釀製的酒分別稱為醴和酒。《書·說命》:“若作酒醴,爾惟曲糵。”

【詩文引用】

蘇軾:詩書與我為麴櫱,醞釀老夫成搢紳

李隆基: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十灰

月滿庾樓,據胡床而可玩;花開唐苑,轟羯鼓以奚催

《世說新語·容止》:“庚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雲:‘諸君少住,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因便據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

庾亮(289年-340年),字元規。潁川郡鄢陵縣人。東晉時期外戚、名士。早年被琅邪王司馬睿召為西曹掾,先後任丞相參軍、中書郎等職,頗受器重。其妹庾文君又嫁世子司馬紹(晉明帝)為妃,他與司馬紹也結為布衣之交。王敦之亂時,以左衛將軍協同諸將平叛。

司馬紹駕崩後,庾太后臨朝,庾亮名義上與王導等人共同輔政,實則擁有決斷政事之權。他執政後,一反王導的寬和,依法斷事,又殺南頓王司馬宗等宗室,因而大失人心。後執意徵流民帥蘇峻入京,造成了蘇峻之亂。京師陷落後,庾亮逃奔尋陽,與江州刺史溫嶠共推荊州刺史陶侃為盟主,平定了動亂。亂事平定後,庾亮出鎮豫州。陶侃死後,又代其為徵西將軍,兼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都督七州諸軍事。

鹹康五年(339年),庾亮部署諸將,意圖北伐,但遭朝臣反對。不久,重鎮邾城失陷,致使北伐遇挫。庾亮憂悶成疾,終於鹹康六年(340年)逝世,年五十二。


庾亮有一次戴月閒遊,踏木屐漫步登上南樓,其部屬殷法、王胡之等人正聚會南樓賞月,看見庾亮的到來都驚慌不已,準備迴避,庾亮就勢躺倒在胡床上,笑著阻止了大家,並和部屬一起不拘一格地閒聊起來。此後,人們將庾樓稱為“玩月樓”或“庾公樓”,讚賞庾公平易近人和坦率真誠。


第三部分

休對咎,福對災,象箸對犀杯。宮花對御柳,峻閣對高臺。

花蓓蕾,草根荄,剔蘚對剜苔。雨前庭蟻鬧,霜後陣鴻哀。

元亮南窗今日傲,孫弘東閣幾時開。

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軟草;高張翠幄,庭前鬱郁涼槐。

【註釋】

咎jiù: 指過失,罪過,怪罪,處分等

象箸:象牙筷子。 犀杯:犀角酒杯。

根荄(gāi):植物的根。

剜wān:用刀把物體掏挖出凹形的坑。

茵:指墊子。 幄:帳。這裡指槐蔭如帳。

【典故】

元亮南窗今日傲

晉陶潛(元亮)《歸去來辭》:“倚南窗以寄傲。”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


孫弘東閣幾時開

《漢書公孫弘傳》:“時上方興功業,婁(通屢)舉賢良。弘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公孫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漢名臣。

少時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學,謹養後母。漢武帝時期,先後二次被國人推薦,徵為博士。十年之中,從待詔金馬門擢升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後被任為左內史(左馮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職。在職期間,廣招賢士,關注民生,併為儒學的推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公孫弘當宰相後,在自己的丞相府邸東邊開了一個小門,營建館所接待賢士賓客,並與他們共商國事。。以後就用“東閣、孫弘閣、公孫閣、孫閣、弘閣、丞相閣”等指款待賓客、招納賢才之所;用“開閣”指納賢待客。

【詩文引用】

宋 楊萬里: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冰盤物物佳

明 袁宏道:美酒入犀杯,微作松柏氣。佐之芹與蒿,頗有山林意。

宋 蘇舜欽:峻閣鬱前起,隱嶙天中央

白居易:根荄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韓愈:剜苔剔蘚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明 張弼:自笑老來無復夢,漫看庭蟻上南柯

駱賓王:汲黯薪逾積,孫弘閣未開

宋 晁補之: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十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