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 沒道理”之兩種情景

“有道理 沒道理”之兩種情景

自行車的由來

我們虛擬一個情景,雖然是虛擬,卻是非常合理。這個虛擬情景是這樣的:

300年前,人們都出行不外乎馬或牛、驢之類的方式,再不就是步行。忽然有一天,有個人說:“有一種交通工具,速度是人步行的4——5倍。”其他人聽到後,會是什麼反應?會是這樣的看法:這太好了,是什麼神奇的工具?

那個人把他說的那個交通工具推了出來,大家一看:啊,兩個輪子,這怎麼用?是不是推著走,就比人步行快4.——5倍呀?

那個說:“不是推著走,是騎上去走。”

其他人會怎麼說?“這不是瞎鬧嗎?這還是上去就摔倒啊?一點沒有道理。”

(第一次出現:“沒道理”)

這人覺得再怎麼說也沒有用了,只有我騎上去演示一遍了。於是,騎上去演示了一遍。其他人疑惑了:“這個也許行?是不是他是個雜技演員呀?換我們肯定不行。”

(原來的“沒道理”第一次鬆動!)

於是,有愛嘗試的人說:“我騎上去,試試行嗎?”

他騎上去之後,就來了硬實的一跤!大家一致驚呼:說能騎行,沒道理!

(第二次出現:沒道理)

那個人說:“騎行呀,需要訓練,一旦熟練,就不會再摔跤。”

大家一想:是啊,也許訓練熟練了,就不再摔跤了,這樣不就非常方便了嗎?!

(原來的“沒道理”第二次鬆動!)

於是,有幾個人願意接受訓練。訓練了兩天,這幾個人都會騎行了。

緊接著,大家紛紛要求買這樣的工具(自行車),紛紛練習、使用。在大家心裡面有了一個共識:這個工具可以騎行,非常方便,有道理!

(“有道理”出現!)

純屬現實

一個小的交流會,我說:“其實,學生學習成績差和基礎有關係;但是,這個關係不大。而是和他的思考水平、能力,觀察水平、能力有決定性的關係。”

一個與會的同行(教育研究水平很高的先生)馬上反駁:“那不對,應該和他的基礎有決定性的關係,你說的沒有道理。”(沒有道理出現)

我解釋說:“我可以做實驗,你可以看到我所說不假”。

“怎麼能夠不假?你說的就不對”。(依然是堅信沒有道理)

“那好,我可以做個試驗,你看怎麼樣?”

“好吧,讓你‘展示’一下,也讓我們開開眼界”。顯示出鄙視的表情。

於是,一套心智模式演示題目出現,這是一套高中生用的,題目選自2010年全國農學類的研究生招考試題,其中,前兩道題是例題,而後的兩道題是練習題。學生看到這套題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說:“不會”!

“先別說不會,你們觀察一下例題的解答過程,能不能從裡面發現規律,發現規律之後,把後面的練習題解答一下。”

於是,學生們沉浸於例題之中,然後是解答練習題。全部參加實驗的學生都做了這些題目,結果全對!時間最快的用不到5分鐘,最慢的在6分鐘之內。

“嗯,怎麼回事,你也沒有給他們講解呀?他們怎麼就做出來了呢?”(對原來的“沒道理”產生懷疑)

“其實,從這些題目當中還可以學會很多知識,那取決於我怎麼問他們!”

“因為,人,只要‘沉入’文字、知識之中,都能夠發現很多規律、知識!這是控制心理之後的能力的巨大躍升。而且,這種能力的躍升非常快,這個時候塑造這種心理模式,下一節學習,學生們會馬上提高學習知識的量和質!比如,平時他們只能在課堂上掌握知識的70%,而經過這樣的心理塑造之後,他們就可以提升到掌握知識的90%,甚至120%。”

“對,是這樣,確實,心理模式改變之後,學習能力會突飛猛進!有道理!”(有道理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