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疫情和避孕套

性,疫情和避孕套


來源:物質生活參考(ID:物質生活參考)


01.


我們如今所處的已經不是一個談性色變的時代了。疫情期間,當避孕套屢屢登上各大電商銷量榜單前列,人們多是會心一笑,對背後的邏輯心照不宣。


但事實可能要更復雜一點。避孕套成為搶手貨,本身可以有兩種解讀:


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閉門不出的愛人們無事可做,“為愛鼓掌”次數漸長,因此避孕套銷量上升;


另一種可能是,愛人之間耳鬢廝磨的頻率不變,但使用套套的意願增強了。很少有人想在一個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下迎來新的家庭成員——封閉期間,去醫院產檢不僅出入不便,而且風險很大;產婦心情抑鬱;尤其是接下來大概率的失業和通縮,更讓人“不敢生”。


這其中包括那些原本就打算在春節期間備孕的夫妻,以及部分把“順其自然”掛在嘴邊的夫妻,可能都因此取消造人計劃,延長二人世界的狀態,開始使用安全套。


如果還有第三種可能,那就是以上兩種情況的疊加。如此看來,很多人預測的年底或者明年的嬰兒潮或許不會到來。即使未來有數據為證,2020年底出生率迎來高峰也不能證明這個結論,因為根據往年數據,11月和12月本身就是新生兒高峰。


更值得注意的反而是另一種情況:不久前一份健康類報刊上有位婦科教授提醒:當醫院恢復正常門診後,來做人流的人會比平時有所增加。


安全套銷量的數字背後,可以窺見疫情的一些進展,也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幅社會面貌的素描:


例如京東大數據洞察到,今年計生用品的非常用地址訂單增幅超過本地訂單,佐證了不少人暫緩返回工作所在地這一現象;便利蜂的報告顯示,當與復工相關的商品銷量在3月份上升,安全套成為唯一一種銷量較2月下降的商品。


除了疫情,在種種特殊時間段和歷史時期,都有人以安全套銷量為指標,試圖對人類慾望與時代之間的微妙聯繫一探究竟。


有些人們已經很熟悉的:情人節安全套銷量上漲、十一春節假期上漲;非典時期、金融危機時期上漲……還有些是要拐幾個彎才能想通的:世界盃期間安全套銷量下跌;霧霾時期上漲;甚至有人在知乎求解,這位老兄發現,一到牛市安全套銷量就上漲……


這次疫情把沉醉於消費主義幻夢中的人們砸醒,求生本能最終成為行動的主導。疫情期間接連曝出脫銷、被搶購的那些物品,無一不與生存相關。


當然,世界人民囤積的物品還是能反映出各國文化的差異:中國人囤口罩和大米,美國人囤槍支,歐美地區人民幾乎搬空了超市貨架上的衛生紙。但只有一樣,是真正不分國界、不分地域而存在的:


安全套。


性,疫情和避孕套


相比廁紙和大米,所佔空間之大以及在視覺上可以造成的恐慌效應,安全套顯得微小而隱秘。但沒有食物和沒有安全套的後果,同樣不可承受,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吃進肚子裡的食物最終轉化為身上的能量和脂肪,而人類慾望的轉化週期會更長——十個月。


02.


如果你突然對手中某杜牌避孕套的來歷產生興趣,你最終會溯源到馬來西亞的橡膠種植園。


避孕套的原材料是橡膠,種植園的工人們收割橡膠,接著它們被送上康樂公司的生產流水線——這是位於馬來西亞、全球最大的避孕套生產商,在這裡經過多道工序之後包裝完成,運入中國;正式陳列上貨架或者在電商平臺銷售之前,它們先來到株洲,在這裡的株洲橡膠研究設計院檢測合格之後才能出售。


性,疫情和避孕套


這就是一隻套套的生命之旅。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一鏈條上的某些環節出了問題。


最近,當馬來西亞的康樂公司、以及泰國最大安全套廠商立邦橡膠工業公司接連宣佈產能告急之後,兩家中國安全套品牌商挺身而出。


先是旗下擁有倍力樂品牌的恆保公司老闆對媒體表示,這是“天降大任”於中國安全套產業,並底氣十足地承諾“完全可以扛起因馬來西亞友商停工造成的全球避孕套短缺壓力”;


接著互聯網品牌大象安全套也本著互助互利精神,在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自己作為康樂公司的合作伙伴,可以幫助對方解決原材料和包裝問題,還配上了對方小姐姐從馬來西亞傳來的視頻。


性,疫情和避孕套


國際社會的風險共擔和經濟共同體性質,同樣在安全套產業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此次疫情波及的安全套生意不只在東南亞,還有成人產業非常發達的日本——東京奧運會因疫情延期而導致的60億美元損失中,也有日本安全套廠商的一份。


早在2013年東京申奧成功之時,日本安全套品牌相模就打起了算盤。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開始,主辦方向運動員免費提供安全套,這種做法持續至今。相模公司的野心是,“讓全世界運動員感受到日本的科技”,他們計劃在東京奧運會之前讓剛開發的0.01毫米超薄避孕套實現量產,藉助奧運會打開世界市場。


2004 年的雅典奧運會上,杜蕾斯捐贈了 13 萬個安全套;2016年裡約奧運會發放的安全套數量創下破紀錄的45萬隻。這些安全套並沒有全部被用掉,很多被運動員將它們作為紀念品帶回自己的國家,這對安全套品牌來說無疑是絕佳的宣傳機會,因為你的套套很可能被世界冠軍用過。


去年,東京奧組委發佈了安全套設計方案,上面印有代表日本傳統文化的浮世繪圖案,極具收藏價值。但這次以安全套為媒介的文化和經濟輸出,如今泡湯了。


從21世紀開始,日本滑入 “低慾望社會”,安全套銷量低迷,這一行當長期靠來自全球的、對日本成人產業充滿感激和信任的粉絲們所支撐。尤其是中國人民,從電飯鍋到馬桶蓋再到安全套,對日本製造業的貢獻功不可沒。安全套甚至一度成為中國人民去日本旅遊必帶的伴手禮,送給親朋好友輕便又時尚。


生產超薄安全套的核心技術一直是日本的驕傲。2012年岡本公司生產的薄度 為0.038mm的安全套得到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但這項紀錄在2013年被中國廣州的一家廠商以0.036mm的厚度刷新。岡本因為繼續以“最薄”作為宣傳點,還因此吃了官司。


接下來,就是相模公司生產推出空前絕後的0.01毫米,希望借東京奧運會在自己的地盤上大放異彩,但如今壯志難酬。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03.


這場疫情充分激發了全球人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手套短缺的情況下,有人發掘了安全套的另一妙用——套在手指上可以代替手套按電梯按鈕,防止病毒傳播。


想出這個法子的天才或許只是碰巧了解一些安全套歷史的小知識。在那段人們不能坦然說出“安全套”這個詞的時期,人們為這個小東西起了許多古怪的名字,例如“橡膠製品”“週末使用的小玩意”,其中就包括“手套”這個暱稱。


實際上,手套和安全套取自同一種原料——橡膠。而馬來西亞作為全球的“橡膠種植園”,不僅出產避孕套,也生產橡膠手套,全球67%的橡膠手套是由馬來西亞生產的,其中包括了目前全球醫療戰線消耗量巨大的醫用手套。[1]


2016年,二胎政策開放後,網上流行著一個段子:有人馬上挖掘二孩概念,準備做多;坐在旁邊的期貨朋友,默默打開電腦,全倉掛出了橡膠空單——因為橡膠是避孕套原材料。避孕套與橡膠共享一個英文單詞rubber。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橡膠被認為是一項改變世界的發明:除了安全套和手套,更重要的原因是橡膠作為汽車輪胎的原材料,現代工業社會正是建立在滾滾車輪以及與之配套的道路交通之上的。隨著“車輪上的時代”到來,橡膠一躍成為“黑色黃金”,正如石油被稱為“液體黃金”。


從80年代開始,全世界大約2%的橡膠被用來生產高質量的乳膠安全套。如今,全球每年的安全套需求為250億隻,市場超過86億美元。


雖然只有2%,但無論是從控制人口數量、解放女性還是預防艾滋病的角度來看,安全套都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二戰期間的英國,所有東西都被定額了,除了兩樣東西:啤酒和安全套。英國官方為此辯解說這些例外都是“對道德有好處的”。


在歷史上,安全套和汽車,這兩種橡膠製品之間並不總是此消彼長、互相爭奪資源的關係。


上世紀的美國,福特汽車的量產讓美國工人階級也買得起車。但小小的黑色轎車被憂心忡忡的父母稱為“車輪上的妓院”,不準“停車”的勸誡響遍美國大街小巷,因為車後座的性行為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輪胎和安全套,兩種最重要的橡膠製品,代表人類兩種慾望的力量——本能的性慾望和生產力發展擴張的慾望,在這一刻實現了交匯。


但在這次疫情中,汽車行業和安全套行業卻遭受著冰火兩重天的命運。避孕套生產商忙得焦頭爛額,汽車品牌的日子卻不好過:豐田宣佈關閉在全球多個國家的工廠,汽車經銷商不得不靠網絡直播賣車勉強支撐……這樣或許剛好也免去了對橡膠資源分配的爭端。


疫情中,人們宅在家裡大量消耗安全套的時刻,也是馬路上滾動著的車輪最少的時刻——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著窗外空蕩蕩的馬路,突然感嘆曾經堵車的日子是如此值得懷念。


[1].《疫情重創馬來西亞,全球安全套告急,半導體也受阻》 來源:財經

[2].《奧運會發放的安全套越來越多,日本公司趁機推出了超薄款》來源:好奇心日報

[3].《卑微的套套:安全套進化史記》 上海文藝出版社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