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千骨》到《靈劍山》,為什麼都喜歡“吃貨”人設?

近些年來,大家對於“吃貨”這個詞可謂是耳熟能詳,應用的也極為廣泛,比如就經常有人用”吃貨“調侃自己,而這種調侃在二十年以前可能會被人認為是好吃懶做,甚至包含一些貶義,但是用到現在,更多的是讓人覺得這個人很可愛,真實,很接地氣。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明星,尤其是女明星,喜歡給自己立”吃貨“人設了。

從《花千骨》到《靈劍山》,為什麼都喜歡“吃貨”人設?

說到”人設“,就不得不提一下這個名詞的由來了,最初是用於描述或者說創造動漫中的某個人物所設定的該人物的背景,形象,性格等,這些設定最終呈現給觀眾的當然就是各色不同的目標角色了。而用到娛樂圈的明星身上,就是說明星的經營團隊通過各種包裝,互動將明星打造成粉絲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了。當然了,這些形象亦真亦假,比如就經常有某某明星”人設“崩塌,”好男人“形象崩塌的新聞爆出,可見,所謂的”人設“不過是吸引眼球的一種方式罷了。

從《花千骨》到《靈劍山》,為什麼都喜歡“吃貨”人設?

既然”吃貨“人設這麼受大眾的歡迎,各類影視劇中自然也不乏”吃貨“的身影了。比如這一部:《花千骨》,這部劇裡的女主角花千骨可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吃貨,而趙麗穎那肉嘟嘟的小臉也非常符合吃貨的特點,比如劇中有個場景是花千骨在吃蘿蔔,就只是看似很其貌不揚的一個蘿蔔,被她啃的嘎嘣脆並且像是在吃人間美味,讓你恨不得跳進屏幕跟她搶蘿蔔吃.......

從《花千骨》到《靈劍山》,為什麼都喜歡“吃貨”人設?

從《花千骨》到《靈劍山》,為什麼都喜歡“吃貨”人設?

而最近熱播的《從前有座靈劍山》,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琉璃仙,更是妥妥的“吃貨”無疑了,劇中的她極富美貌卻偏偏心智只有孩童般,為了吃到心儀的玉米,可以和自己的師弟們大打出手,真的是為了吃不顧一切啊。

從《花千骨》到《靈劍山》,為什麼都喜歡“吃貨”人設?

從《花千骨》到《靈劍山》,為什麼都喜歡“吃貨”人設?

喜歡追劇的朋友不難發現,現在幾乎每部劇裡都有個“吃貨”的人設,這無疑能最大程度的關聯觀眾們的生活情境,從而進一步引起觀看的興趣,其實這也就是所謂的“生活氣息”,畢竟只有感受相通,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