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里的一米阳光丨记我的高中老师张英秀

仲夏的晚上,凉风习习, 在我独享静谧之际,我突然想起我珍藏了一抽屉的日记来。我在昏黄的灯下,仔细翻看着尘封的日记本,虽然纸张有些泛黄,但是字迹鲜活,在字里行间,我依然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二十年前自己的心跳。

日记里的一米阳光丨记我的高中老师张英秀

哈哈,真逗,哪来那么多贴画,哪来那么多忧愁

写日记的习惯从小学就有,积累到现在,大大小小,零零总总已经有二十多本了。看着它们,我仿佛看到自己从儿时到少年至如今一路跌跌撞撞的足迹,虽稚嫩却无悔,虽艰难却快乐。写日记日耕不辍的原因,我想只是因为小张老师的一句话,“你们要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这样积累十年二十年之后将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一份财富。”是的,日记,我记了二十年。

翻开记录高中生涯的日记,我的思绪陷入了惆怅,所谓十七岁的雨季,我想也不过如此吧。那时候的日记很简单,表面平静的校园生活里却是暗潮涌动,虽然记叙的都是校园琐事,但是事件背后都是心酸的眼泪,比如晚自习的时候忐忑偷看了一本小说,数理化听不进去不知道前途在哪里的迷茫,费劲心思去研究李清照的多愁善感的词,要么就是考试没考好愧对父母亲人的心境,以及如何应对隔壁男生频频偷递的情书……那时的青春写满了哀愁和悲戚,我好像又化身一个少女,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幽静的雨巷。沉闷好久,突然眼前的文字让我看见了一米阳光。

“今天下完语文课,小张老师把我从教室叫了出去,她说,她很支持我报考广播学院,虽然山区条件有限,她的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但是她愿意将她每日听的半导体收音机借我使用,希望我能够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不负她的厚望!我当时听了,心激动的快跳出了,谢谢小张老师,我一定努力!”

日记里的一米阳光丨记我的高中老师张英秀

作者高中时代的日记

这大概是我最接近梦想的一次努力,现在想来,在努力的道路上能够得到老师的支持这是多么的宝贵。不知道为什么,生活在那样一个闭塞的小乡村的我,小时候就有当电视记者的想法。电视机,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绝对是稀罕物,那个时候,我家里仅有一台19寸的黑白电视,而且还是我们村里唯一的一台。一个高中老师想了解外面的新闻只能听听收音机,而小张老师居然能够放弃自己多年养成的爱好,把收音机借我使用,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大抵,能够留在记忆中的人和都曾拨动过自己的心弦总会有一些拨动心弦,不然,你就不会在纷繁浮躁的生活中偷空追忆这个人的点滴。

日记里的一米阳光丨记我的高中老师张英秀

张英秀老师大学时期照片(右三)

十五六岁的年纪,豆蔻般的年华,人生只有一次,逝去就不再重来。然而,在那样的年纪,我们常常不曾想到去珍惜,而常常处在迷茫、困顿之中、甚至有些忧郁,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是又仿佛事事都懂,想要快速长大,而又害怕长大的时代。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好老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小张老师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生命,她在我们生命最为重要的时期担任了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她,带着天之骄子的自信和风华正茂向我们走来。我们那个高中的课堂成为她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舞台,我们也因此成为她第一届学子。

小张老师名英秀,我们称她为小张老师,是因为她的年轻。20年前,那个时候她也不过是二十二三岁的样子,我们带着期待和欣喜听着她给我们讲大千世界里的悲欢离合。她要求我们上课必须要做到两点,一个就是记日记,另外一个就是每节课开始之前必须叫同学轮流在黑板写一句名言警句跟跟大家分享。现在看来,这两点要求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日记里的一米阳光丨记我的高中老师张英秀

张英秀老师在西藏支教时留影,看上去很开心。

我犹记得,自己当时在黑板上分享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获得小张老师热烈的好评。人在青春的年纪,总是有一些自卑心而存在,除了对人生,事务,前途等等各方面的担忧之外,更多的是担心自己不受欢迎,担心自己不够美丽,不够可爱。然而,小张老师的精彩点评让我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她说:“真正美丽的人,是她动人的内在,而不是外表的躯壳,外在只是人的第一印象,它不能长久,只有拥有善良,高贵,有爱心的灵魂才是真正美丽的人。你们处在青春时代,不用过多的去在意外表的长相,不用过多去自卑自己的缺点,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人,自信的人,这样,你们才会拥有美丽的人生,你们本身,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值得去爱的人。这句话很经典,我与你们共勉!”小张老师挥动着她的双手,热情洋溢说了上面的一番话。这对于当时处于高中时代的我们,是多么的弥足珍贵。看着她的鼓励,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日记里的一米阳光丨记我的高中老师张英秀

作者高中照片:二排(左二)为小张老师,前排(右三)为作者

小张老师白白的皮肤,圆圆的脸,她的辫子要么就编成两条,要么就高高的扎起马尾,眼睛很大,略微有些近视,她爱笑,笑起来总是很温和很慈爱的样子。她走起路来很神气,步子很大,总是目标准确,一个劲儿往前,不看左右。然而,时过境迁,我竟有二十年没有见过小张老师了,想想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想要联系一个人已是举手之劳,然而我竟未曾去联系,是情怯是忐忑还是想保留最初的意念?我不知道。只是偶尔听说小张老师结了婚,生了孩子,后来又调了工作。就在昨天,我并不曾想到是,她在即将奔五的年纪抛舍小家,背井离乡援藏支教,着实让我潸然泪下。

我想我该行动起来了,这么多年过去,作为学生,我无论如何也该跟老师道一声平安,小张老师,您还好吗?您在哪里?我的心已经向你飞去了。合上日记,夜已经很深了,习习凉风,让我更加清晰了自己的选择,永葆初心,方得始终。我打开了微信,开启了寻师之旅。

程稀2015年仲夏夜於京

日记里的一米阳光丨记我的高中老师张英秀

作者20年后终于和小张老师相见

程稀 女 20世纪八十年代出生于安徽金寨,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鲁迅文学院。现为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篇。著有《张謇传》《往事不可追》《鸟儿飞过林梢》《初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