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一個混跡夜總會,圓滑世故,行為粗俗的意大利裔白人司機,一位受過良好教育,情操高尚,氣質高貴的黑人鋼琴家僱主,他們一路南行。當車逐漸行進到依然嚴格執行著種族隔離制度的美國南部,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綠皮書》雖然是典型的美國電影,在敘事和節奏的把握上卻顯得難能可貴的剋制與優雅,像一首清新的午後小夜曲,又或是一篇雋永的小品文,令觀影者不僅覺得心情舒暢,更有種意猶未盡之感。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消除思想上的偏見比打贏一場戰役更難

片子裡的“綠皮書”實際上是一本“黑人出行指南”,它聽起來似乎很魔幻,卻是一段真實存在的歷史——如果那時黑人出遊,不帶上綠皮書,不在指定的餐館裡用餐,旅店裡住宿,不僅會面臨四處碰壁的局面,還有可能遭到逮捕,並受到嚴重的人身傷害。就像電影裡託尼只因雨天開車迷路,行駛在一個不在計劃中的城鎮上,便遭到警察的萬般刁難。因為那兒是日落城(種族隔離的一種形式),不允許黑人晚上在此逗留。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號稱為黑奴自由新生而戰的美國南北戰爭開始於1861年4月12日,結束於1865年4月9日。而《綠皮書》中的故事發生在1962年的美國。也就是說,南北戰爭之後的美國,奴隸制沒有立刻消亡,並依然延續了上百年之久。可見,白人對有色人種的歧視是長在骨子裡的,消除思想上的偏見遠比打贏一場戰役更難。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歧視無處不在,這個世界何時才能真正好起來

人生而不等,可為何歧視無處不在?在中國古代,嫡出歧視庶出,門閥歧視布衣,士子歧視商賈,中原歧視戎狄;在西方文藝復興前,神權歧視人權,宗教歧視世俗,貴族歧視平民,矇昧歧視科學。

在這部《綠皮書》裡,白人歧視黑人,而白人中信奉新教的血統純正者又歧視信奉天主教的歐洲移民。究竟,誰比誰更高貴,誰又能永遠站在歧視鏈的頂端?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如果真的是那樣,為何北京戶口與上海戶口依然是一種稀缺的資源?為何每年都有那麼多人削尖腦袋往公務員系統裡鑽?為何招聘廣告上的年齡歧視與性別歧視仍然那樣刺眼?為何某所擁有百年曆史的小學(蘇州勤惜實驗小學,見2018年新聞報道)會在校園裡建起一道鐵柵欄,將安置過來的外來務工子弟和那些家裡購買了學區房的孩子,人為地分開?

家裡有礦的歧視家裡沒礦的,身在體制內的歧視遊離體制外的,在資本浪潮上舞蹈的歧視資本退潮後裸泳的,性取向正常的歧視同性戀的……這個世界似乎並沒有變得比半個世紀前好一些,而這樣的世界是否還值得我們為之留戀?值得我們去奮鬥和改變?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用愛包容那些與我們不一樣的,用勇氣挑戰那些讓我們不爽的

《綠皮書》裡有一幕令很多人為之深深動容:

託尼與謝利博士在路邊修理汽車時,在烈日下辛勤勞作的黑人們停下了手中的活計,他們與服飾華貴的謝利博士對望著。同樣黝黑的膚色,卻有一條無形的鴻溝將他們分割成兩個世界。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這也正是《綠皮書》深刻的地方:片子的視角沒有單一地限於膚色的差異上,而是通過謝利博士與託尼,與他的同胞,與樂隊的另兩位成員,與邀請他進行鋼琴表演的白人貴族之間,因膚色、階層、身份、思想等不同方面的差異而發生的衝突與碰撞,還原一具鮮活靈魂的苦痛掙扎,直指人心深處,追問存在本體。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正如片中託尼所言,“世界是複雜的”。對於那些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和事,應該多幾分包容;對於那些讓我們不爽的,與普世價值在根本上相違背的既定規則,則應多幾分挑戰的勇氣。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踏出改變的第一步。正因如此,謝利博士放棄在北方唾手可得的豐厚收入,懷著一腔孤勇上路,去打破南方貴族對黑人的既定印象這一行為尤顯可貴。而影片後段謝利博士在橘鳥酒吧演奏的那首肖邦的《冬風》作為沉寂許久之後的爆發,更令我們的靈魂為之震到。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我有一個夢想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的一年後,美國黑人運動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於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了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 ……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的爭吵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

在自由到來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兒女們將以新的含義高唱這支歌:“我的祖國,美麗的自由之鄉,我為您歌唱。您是父輩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驕傲,讓自由之聲響徹每個山崗。”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今天,這個世界依然有許多不美好的地方,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依然未能完全實現。但我始終相信只要我們多一點勇氣和包容,就可以跨越膚色、階層和身份相愛,就可以給予那些寒夜裡漂泊著的孤寂的靈魂更多溫暖,馬丁·路德·金所堅信的那個明天也必將到來!

包容與勇氣:《綠皮書》也是一部《夢想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