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王”中海地产,总有些富二代比我们还努力

没有意外,中海再次蝉联房企“净利王”,这已经是连续17年,他登上这个宝座。

2019年,中海实现归母净利润416亿,同比增10%,超越了万科、恒大等一众龙头大佬——大概就是每天赚1.13个亿。

今年是中海历史上,第一次净利润超过了400亿人民币。

单独看似乎没什么稀奇,那就对比一圈:

A股2000多家上市公司,仅有两家净利润超过中海,分别是邮储银行和中国人寿,均在550亿以上。

号称A股最赚钱的公司贵州茅台,去年净利405亿,也比中海差了一点点。

谁说房地产不赚钱了?楼市不行了?看看中海。

“净利王”中海地产,总有些富二代比我们还努力


(一)

一家销售规模在行业里仅排第七的房企,究竟是如何延续净利王神话的?

这就要从其掌门人颜建国说起。

中海地产是的典型央企房地产公司,母公司中国建筑,中海地产是它最重要、最核心的资产和利润来源。

过去三年,颜建国将中海带出了人事斗争的泥潭,并让净利润曲线一直向上。

令人感慨的是,五六年前,中海并无颜建国的立足之地。

那时,接替孔庆平担任中海主席的少壮派郝建民,风光无限,而颜建国已跳槽去了龙湖。

2015年3月,中建系地产大整合,中海地产并购中建地产,后者的掌门人陈谊加入中海,仅7个多月后,他便选择了离开。

2016年11月,中海公告,郝建民因“工作调整”也辞职了。

2017年初,中建集团召回老将颜建国,临危受命,重整中海地产。

出走时,他是董事副总经理;归来时,他成了总裁。

颜建国不负众望,连续三年,无论规模、利润、土储还是融资,中海地产都上了一个台阶。

销售额从2016年的1897.81亿港元,增长至2019年的3398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虽然没有同期的融创、阳光城等那么高,但也跑赢大市。

颜建国给中海提速的还有拿地。2017年、2018年中海的拿地金额均排名房企第五,2019年以1034亿元的拿地总额位居行业第四位。

最重要的则是利润。颜建国深谙利润第一的原则,从没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抛弃利润要求。

所以大家看到,过去三年中海的净利每年都能增加10%,直至超过400亿。

这三年,中建集团也赚得盆满钵满,很是欢喜。

央企最大的风险是用错人。而颜建国,显然是对的那个人。

2019年3月,中建集团将旗下中国海外集团的权杖交予颜建国,由他统管。

中海集团拥有五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3500亿港元。

今年2月,颜建国卸任了一些子公司职务,被外界解读为“削权”,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对中海系的掌控依然如故。在中建集团内部,他的话语权也是上升的。

颜建国本人低调、实干。三年间,53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

(二)

商业公司就像人一样,各有风格。有人赔钱赚吆喝,比如绿城,有人闷声发大财,比如中海。

每次中海财报一出来,甩出净利润数字,都要吊打一众地产大佬,万科、碧桂园、恒大、融创四巨头,全都要靠边站。

用对了人,只是其中一环。而如何保持十多年的净利王,如何在不同的周期中有如此强的韧性,则是中海这类公司的令人着迷之处。

央企背景的中海,虽然有个好爸爸,但他是个专业、努力的“富二代”,并不拼爹。

1979年,中海从香港发轫,从建筑做到地产,一直顺风顺水,直到1997年。

彼时,中海看好香港回归后的楼市,加大投资,以高价拿下三幅土地,但之后遭遇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楼市暴跌,中海“10年辛苦挣的钱,一夜打回原形。”

雪上加霜的是,为中海提供贷款的日资银行也要从香港撤资,要求中海提前还贷,公司徘徊在破产边缘。

这次危机对中海来说,是深入骨髓的痛。

中海前主席孔庆平说,“我们用三四年时间抚平那次创伤。但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伤口’就会隐隐作痛。”

这家公司,从此具有了高度的风险和危机意识,定下了一些规矩:

1、稳健运营,扩大规模必须与现有资源相匹配;

2、对市场有独立的判断

3、财务底线,比如净负债率不超过40%,比如存货要三倍于销售目标等;

4、始终把净利润稳定增长排在首位,注重盈利水平的提升。

这严苛的规定也让中海人吐槽,错失了很多黄金时代的机会。

比如2007年广州珠江新城的大片土地,比如2015-2017年三四线楼市的大爆发。

“人家可以100亿干1000亿、2000亿的事,中海只能有100亿干300亿。”

中海前CFO吴建斌从中海辗转碧桂园、阳光城这些民营房企后,对此深有体会。

但这正是中海、华润甚至万科这类稳健型房企的特征,他们为此在过去几年都饱受“速度太慢”的诟病。

也正是这些原则,让中海坚持只在一二线城市拿地,三费长期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大概只有其他公司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信用评级位于房企top顶级,能拿到1.8%超低融资利率,再加上中建的支持,从而炼成“最赚钱房企”十几年不倒的金身。

截至2019年底,中海持有现金954.5亿,资产负债率 60.06%,净负债率33.68%,行业最低;借贷资金成本为4.21%,也是行业最低。

每年,开发商们蜂拥前往香港融资,他们一般能拿到7、8个点甚至10个点的融资利率,而中海,往往只有3、4个点。

对借贷总额庞大的开发商而言,可能一个点的利率,就是几亿、十几亿的利息差。

今年3月,中海发行10亿美元债券,利率低至令人发指的2.375%,让同行无比羡慕。

41岁的中年人,年轻时受伤差点死去,从此对于安全和利润有了近乎变态的追求。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三)

中国房地产这十几年,见多了速度超快、不断崛起的各路“黑马”,往往几年间,就冒出来一批之前没怎么听过的开发商,窜到排行榜的前列。

碧桂园、恒大这类极速高周转的代表,成了行业龙头,也是学习对象,就连做豪宅翻身的融创,也要加入高周转的行列。

像中海、华润这类规模增速没那么快的老牌房企,每每都要被投资者问:你们能不能再快一点?为什么你们排名又落后了?什么时候才能到5000亿?

中海自有其定力。

就像万科某位高管说,公司经营之道是可以选择的。中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长期稳健增长。

这个长期不只是过去40年,下一个40年也是如此。

当我们用历史的视角去看,那些穿越无数经济周期、还保持稳定增长的公司,才能真正“基业长青”,才能真实地“活下去”。

中海太稳了。从投资者的角度,多年来中海没有惊吓,但也没有惊喜,如果能把派息率提升一下,就是完美公司了。

而往往在逆境中,才能发现中海这类公司的能力和魅力。

2020年对所有的开发商都是严峻的考验。但对于中海,并不存在“活命”的问题,反而是,怎么活得更好。

携低成本资金,中海最近宣布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寻地合作计划。这家公司要逆周期并购抄底了!

中海希望就股权收购、资产转让、国企混改、城市更新、联合开发等业务寻找合作方,城市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全国一二线城市及强三线城市。

中海华东、北方、华南、华北和西部区域公司,以及子公司中海宏洋都将参与这个计划。

在业绩会上,颜建国豪气透露,今年拿地预算为1400亿,比去年整整多了400亿。

正好,最近资金链紧张的项目和公司越来越多了。中海要继续做大规模,保持净利润之王,并购是最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